当一个国家足够强大,分裂之后就会出现多个强国,在我国的春秋时期,便是如此。 春秋五霸当中,晋国是毫无疑问的老大,他的强大之处在于分裂之后的韩赵魏三国,皆成为了战国七雄,可见其丰厚的底蕴,那么如此强大的晋国,为何会突然解体,遭遇三家分晋呢? 一、晋国的起源和壮大 (一)晋国的起源 晋国的出现,还要从西周的周成王开始说起,西周在建立后不久,便遭遇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周武王去世,因为在战争过程中积劳成疾,周武王还没有来得及看看自己的大好河山就离开了人世,由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 周成王年少继位,不服他的人很多,因此他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展现自己的强势,俗称立威,而立威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人,此时恰好一个叫唐国的地方发生内乱,于是周成王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弟弟派了过去,强势成为了新的国君。 由于是直系亲属驻扎,唐国从此成为了周王室的嫡系,不仅获得了周王室的资助,对周边势力还有很大的威慑力,发展状况远超之前的唐国,之后,周成王的弟弟去世,由周成王的侄子继位,他在继位后更改了国号,于是晋国就出现了。 无论是出于血缘关系还是政治需要,晋国从某个方面来说就是周王室的一部分,是众多诸侯国当中和周王室最亲密的国家,即使在后来的发展中,血缘关系减弱,晋国也基本在独立发展,但他和周王室的联系依旧紧密,此时晋国依旧是"小弟"的身份,不敢逾越,但随着一个人的出现,晋国的与周王室的关系出现了变化。 (二)开始扩张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虽然博得美人一笑,但也给自己和周王室埋下了祸根,后来遭遇申国大军压境,镐京被付之一炬,只不过此时的众位诸侯还没有自立为王的想法,名义上大家还是归属于西周,于是在周幽王死后,大家开始拥立新的国君,这时就轮到晋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晋文侯出场了。 在周幽王死后,有两个具有继承权的人,分别是周幽王的弟弟周携王和周幽王废掉的太子周平王,当时晋文侯全力支持周平王,不仅帮助周平王登基、完成了平王东迁,还带兵杀掉了周携王,解决了周平王的后顾之忧。 为表达感激之情,周平王赐予了晋文侯一个相当大的权力:可代替周王室征讨其他诸侯国,这可比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强太多了,因为从此以后,晋国不管攻打哪个诸侯国,都是周朝天子的命令,虽然此时已经有很多诸侯国开始不听周王室的命令,但周王室依旧有很强大的威慑力。 凭借这个身份,晋国彻底崛起,一跃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很可惜的是,晋国并不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因为晋国经历了一场长达70余年的内乱。二、晋国体系的变更 (一)晋国内乱 按照晋文侯时期掌握的权力和资源,晋国完全有能力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但历史上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却是齐桓公,为何晋国会不敌齐国呢,因为就在齐国强大的同时,晋国正忙着内乱。 晋文侯在位期间,对自己的弟弟特别好,给了他很大的权力和地位,但这件事却给晋文侯的儿子埋下了祸根,当晋文侯死后,他的儿子竟然压制不住自己的叔叔,在朝堂之上没有足够的声望和话语权,无奈之下,他只能将晋国的曲沃地区赐给自己的叔叔,希望他能去自己的封地安享晚年。 但来到曲沃后,晋文侯的弟弟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的尝试"取而代之",就这样,晋国王室的嫡系和分支不停的明争暗斗,维持了接近70年的时间,最终,曲沃地区的后代获得了周王室的册封,重新回到了晋国首都翼城,晋王室完成了一轮大换血,这就是历史上的"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闪亮登场,他虽然不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国君,但却凭借一己之力彻底改变了晋国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家分晋的导火线,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二)心狠手辣 作为亲身经历过曲沃代翼的国君,他自然不想类似的情况再发生一次,那么该如何彻底根除这个弊端呢,晋献公想出了一个十分"恶心"的方式:自灭满门,在他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多个具有继承权的人存在,如果晋国只有一个继承人,就不会发生内乱。 于是他几乎杀掉了所有晋国皇室的旁支后代,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不放过,死的死、逃的逃,只留下一个继承人,那么晋献公的做法是否解决了问题呢?当然没有,在晋献公死后,晋国再次陷入了内乱,这次内乱更加严重,不但有多位大臣参与了进来,远在西边的秦国也参与了进来。 经过长时间的混乱,在秦国的扶持下,当年被逼走的晋文公,也就是晋献公的第二个孩子继承了国君之位,并全力发展晋国,让晋国成为春秋的第二个霸主,同时压制秦国、齐国和楚国三个国家,大有完成统一的势头,但与此同时,晋文公也给晋国留下了大量的隐患。 (三)埋下祸根 在晋献公时期,皇室成员基本上被屠杀殆尽,所以在晋文公继位后,身边几乎没有任何亲近之人可以帮助他管理国家,别说是兄弟姐妹,就连关系远一点的叔叔、表弟等也没有几个,面对这种情况,晋文公只能大量启用身份的人,并且设定了六卿,让这些非皇室成员也有了向上成为贵族的晋升渠道。 在晋国的历史上,依靠当官成为六卿获得贵族身份的人非常多,这些人在位期间疯狂扩充家族实力,最终演变出足足十一个大家族,这些大家族在常年的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了庞然大物,他们无论在政治、商业还是其他领域,都可以影响到晋国,有些类似现在的财阀。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拉开了三家分晋的序幕。三、三家分晋 (一)晋国大家族的演变 在巅峰时期晋国一共有十一个大家族,这些大家族权势滔天,甚至隐隐威胁到晋国皇室的利益,因此也遭到了国君的针对,很多大家族先后被消灭,有的大家族选择离开晋国,到了吴越争霸时期,晋国内部只剩下四个大家族,但这四大家族权势滔天,几乎控制了整个晋国,颇有一种西周末年的感觉。 当时的四个大家族中,智家一家独大,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决定压榨另外三家的同时,继续保存晋国皇室的尊严,于是他便提议,让另外三家分出一部分土地还给晋国王室,非常像当年晋文侯的做法,不过另外三家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对象。 (二)智家陷落 在遭遇智家的压迫时,最先进行反抗的是赵家,于是智家便联合另外两家围攻赵家,可谁知没有消灭赵家不说,还被赵家暗中说通了韩家和魏家,趁此机会,韩赵魏三家联合,反攻了权力最大的智家。 这一战过后,韩赵魏三家已经彻底瓜分了智家的地盘和晋国王室的剩余势力,晋国王室形同虚设,经过商议,这三家决定不再隐藏自己,以晋国家族的名义发展,于是他们便立下了互不干涉的协议,只是在不停的蚕食晋国,最终废掉了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晋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的分割线,在晋国灭亡后,所有诸侯国彻底撕下了自己的伪装,开启了争霸局面,虽然三家分晋看起来十分突然,但实际上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从韩赵魏三家灭掉智家,彻底架空晋国皇室开始,也足足经历了六十年的时间才彻底消灭晋国皇室,摆脱晋国下属的身份。四、结语 强大的晋国之所以解体,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血缘问题,晋文公所设立的六卿制度本身非常不错,但因为晋献公的屠杀,这个制度已经脱离了血缘的的紧密结合,其他家族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分裂的局面,这也是历代皇帝都会选择削藩的原因,削藩可能会损失大量国土,但不削藩的结果就是被取而代之。 晋国的失败,主要来源于没有处理好国内各个势力的关系,这也是各位帝王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不过遭遇这等尴尬的不只是晋国,在曹魏政权完成三国统一后,也遭遇了被"取而代之"的结果,简单来说,强大的晋国从内部瓦解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赋予了非王室成员太大的权力,另一个就是晋献公的自灭满门,当你身边所有掌权者都不是你的亲人,你的位置又该如何稳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