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26年,75岁的孝庄太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康熙却没有及时将奶奶孝庄入土。而是将奶奶孝庄的棺椁保存37年。其实是因为孝庄在临终之前,曾经对康熙交代了自己的临终遗言。孝庄对康熙说,太宗文皇帝已下葬多年了,所以能为了我再去打扰他。其实孝庄的内心就是说,虽然我最思念的人是你爸爸,但我也舍不得你(奶奶疼爱孙子,康熙皇帝)。所以我死后把我葬在孝陵附近,我也就没有什么憾了。 孝庄的这段临终遗言,康熙皇帝困扰了一生。原因是,如果按照清初的祖制,皇后和皇帝是要进行合葬的,但如果皇帝与皇后合葬,孝庄皇后死后就应该回到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与皇太极合葬。但康熙又不想违背奶奶的遗愿,奶奶的遗愿是葬在爸爸顺治陵寝的边上。顺治的陵寝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即清孝陵 ,所以在祖制于奶奶遗愿之间,康熙不知如何办理奶奶后事,所以康熙便将自己奶奶孝庄的遗体保存了37年,直到康熙去世,雍正登基,才将自己的太奶奶入土为安,就是现在的昭西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 孝庄文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天命十年(1625年)嫁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册封为庄妃,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福临即位,为顺治帝,尊为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回顾孝庄皇后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她走一步看三步,虽然是步步惊心,却步步为营,且身处劣势但绝地反击逆风翻盘。她人生这步大棋,走到今天我们回头来再看,她依然是难以超越的女中豪杰。孝庄12岁嫁给皇太极(孝庄才12岁,皇太极34),现在的话就是说,一个天真无邪的小萝莉,被迫无奈嫁给了一个大叔,虽万般无奈和不愿意,但古代的女孩子自己的婚姻自己根本做不了主,满族跟蒙族的联姻,那是两个民族之间的强强联合。孝庄做为科尔沁草原上蒙古贵族的后裔,嫁给满族的大汗,那是家族荣耀的需要。在她之前,他的姑姑哲哲(孝端文皇后) 就已经嫁给了皇太极,被封为大夫晋。 婚后,皇太极征战南北,跟她是聚少离多,再加上年龄差距实在是有点大,皇太极觉得孝庄你这个小学妹,也是跟你没什么话。没多久,她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姑侄姐妹三人由原来的血亲就变成了特别微妙的这种竞争关系。但首先呢,姑姑哲哲(孝端文皇后 )是原配,地位在那达摆着,孝庄虽然是第二个来的,但姐姐海兰珠那忧郁娇羞的眼神,特别能激起皇太极汉子的保护欲,再加上人俩人年龄他也相仿,所以自从姐姐海兰珠进了宫之后,皇太极就跟丢了魂似的,看海兰珠那种宠溺的眼神,孝庄这从来没有尝到过。 虽说是亲姐妹,但是在爱情这件事情上,人都自私的,谁都希望皇上能多宠爱自己一点,更让人难受的是,姐姐海兰珠被圣宠,还一天到晚跟他凡尔赛,皇上一天到晚就宠我一个人,搞得我一点清闲时间都没有。但孝庄这一年到头见皇太极的次数,一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孝庄也只强作还颜,但实际上在背地里没少抹眼泪。 没多久,海兰珠诞下了小皇子,皇太极对海兰珠宠爱就更不要不要的了,对那孩子也是,顶在头上怕吓着,是含在嘴里怕化了,天天弄个孩子骑他肩膀头上,可这孩子偏偏他就无福消受,不到一岁死了。海兰珠一顿痛哭,并且寻死觅活的。皇太极也跟丢了魂似的,这孩子刚死,第二天也不咋那么巧,孝庄的儿子福临出生了,就是后来的顺治帝。结果,大伙儿都去忙活海兰珠那边了,她这边是冷冷清清,真是同人不同命。姐姐儿子去世,举国哀悼,我的儿子降生,无人问津。 海兰珠自从儿子去世之后就一病不起,没几年人就不行了。皇太极在外征战,听到海兰珠病危的消息,夜以继日打马往回赶(爱妃挺住,朕来了),皇太极一路狂飙,几天没吃没,最后还是没赶上。一进就听到人已经走了这个这噩,他直接昏死过去了,后来被一顿急救才缓过来。从那以后,皇太极整天是无精打采,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海兰珠去世不到两年,皇太极情深不寿,也一命归西了。 皇太极连个招呼不打,突然就撒手人寰,这实在是太意外了,一夜之间皇上岗位就空缺出来了。盛京虽然表面上一片缟素,实际上有些人的心里那是高兴的很呢。表面上丧事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际上皇权内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国不可一日无君,接下来谁能坐那把龙椅?这可真是个烧脑的问题。把有可能、有希望的八旗子弟放一块儿扒拉来扒拉去,最后能坐在牌桌上的实际上就俩人,一个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他根红苗正,羽翼丰满,年纪35岁,也年富力强,且战功卓著,爹死儿继位,那是再名正言顺不过了。再有一个就是皇太极弟弟多尔衮,多尔衮跟皇太极出生入死、血战沙场,大清能有今天的成绩,他得记头功,而且有勇有谋。虽然是叔叔辈,但比豪格还小三岁,且威望极高。 为了至高无上的的权利,俩人都卯足了劲,一场明争暗斗的好戏已经要上演。但实际情况是,无论这俩人谁登记皇位,对孝庄来说都不是好结果。儿子福林才六岁,开裆裤缝上没几天,自己也一直不得宠,没权没势,孤儿寡妇。你说她手里是把啥牌吧,这把牌要咋打呢?但在这冰冷的皇宫里边,如果你自己不想着绝地反击,你指望谁能想着你们呢。不要讲说荣华富贵,就这娘俩的命还能不能保得住都不好说了,她们能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儿子福林能够继位当皇上。孝庄在想明白了这件事后,对自己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必须要付出120%的努力。 孝庄苦思数日,夜不能寐。但一个人的觉醒、改变往往也都是在极度痛苦后的孤注一掷的一瞬间发生的。她先找到自己的姑姑皇后哲哲,打心理战。她对姑姑皇后说,皇上一走呀,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谁当上皇上,咱们都没什么好果子吃,还分析利弊,并把这和自己整个家族的荣誉兴衰也都捆绑在了一起。但如果我们能让福临上位,那就不一样了。哲哲皇后听后说"妥了,我明白了",你回去等信儿吧。有了姑姑全力支持,这事也就成了一半了。 随后孝庄掉头就去找了豪格,她表情凝重的问豪格,继位这事儿呀,你有几成把握?她这一问,还真把豪格给问住了,豪格心里想,如果纯看票仓的话,还TM真弄不过多尔衮,实在不行,我就给他来个霸王硬上弓,鱼死网破。孝庄说,"瞧你那莽夫的样子"(估计狂飙中的经典台词,大嫂也是和孝庄学习的),你可拉倒吧,你如果你败了,你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事儿你必须得从长计议。这话一说完,豪格那愣头青立刻就瘪茄子了。临走时候,还对豪格说了一句,我就是随口提醒,关键的事你还要自己拿主意。这心理战打的,豪格心理防线已接近崩溃边缘。 随后,她又去找多尔衮。故技重施的,语重心长的问,他叔呀,豪格如果继位,你该怎么办呢?多尔衮气愤的说呀,他继位,他有啥资格跟我比比划划的?我灭了他、分分钟的事。孝庄说到,大清刚刚建立,皇上尸骨未寒,这时候你们两个重臣要打起来,弄得血雨腥风,那是有多招人恨呀,如果这时候再被人钻了空子,咱们大伙谁都没有好下场。这几句话,也是给多尔衮瞬间弄的迷迷糊糊的,正当多尔衮思考之际,孝庄抓住时机顺势的说,我有个权宜之计之计,你来帮我分析分析,我也想听听你的意见(典型的扮猪吃老虎,绵里藏针...)。 你来推荐我儿子福林,这样,瞬间你的高风亮节就出来了,且全国人民及朝内重臣都会对你敬佩且内心尊重。你想呀,我儿子(福林)他才六岁,小小毛孩子,他懂啥呀,啥啥也不懂,你做辅政大臣,最终的皇权其实还是在你手上。多尔衮一听,这还真是有道理。就这样,孝庄完成了对豪格和多尔衮的"双杀"。 第二天朝堂议事,孝庄儿先声夺人,引经据典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我受皇恩浩荡,愿随先帝随葬,以谢隆恩。说完一头撞向大殿内的柱子,这可把大伙儿吓坏了,纷纷劝道,庄妃使不得,使不得。这一做法,底下无数人给他竖大拇指,这个女人太忠烈了,了不起,了不起。这时候多尔衮站起来义正言辞的说,皇上刚刚去世,我们应该团结一心,决不能有剑拔弩张的事发生,所以我推选九阿哥福林继位,我多尔衮愿意做辅政大臣,肝脑涂地。此时姑姑皇后哲哲也站起来,顺势进入角色,热泪盈眶的突然放声大哭的说,多尔尔滚真是太高风亮节了,我大清能有这样的臣子,当千秋万代。顺势推举福林继位,一顿演说后,最后说请众达成择良日为福临举行登基仪式。 此时此刻,皇宫内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感人场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孝庄凭借着智慧将六岁的儿子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清入关之后的首位皇帝顺治帝。从此,孝庄的辉煌传奇一生的大幕也徐徐拉开...... 参考资料:《清史稿》 对此你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下你想说的话... 关注我@老张讲天下事持续为你更新....#《孝庄秘史》中,你最心疼哪个角色##孝庄皇后##孝庄死后,为何37年后才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