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抗日神剧忽悠了!看看老照片,带你了解真实的鬼子进村
在我国的一众抗日神剧中,日军对中国的扫荡作战常常被描述得非常滑稽。这些影视剧中的日军往往会在民兵,甚至是村民的捉弄下四处碰壁,从而死伤惨重。
但真实的鬼子进村究竟是怎样的呢?日军烧村
这个问题从一些老照片里面就能看出来,第一张照片的内容是日军烧毁村庄。
鬼子进村,或者说日军的扫荡作战,从中国军队开始在敌后进行游击战就开始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敌后打游击的不仅仅有工农红军或者说八路军,还有其他的国军队伍,且国军规模非常大,达上百万人。
从国军打算开辟敌后战场开始,就累计向敌后输送了大约60个师的军队,加上一些杂牌武装,总兵力达百万人。但这些国军严重缺乏群众基础,不少部队甚至会去抢老百姓的东西,因此在日军的扫荡中极难生存。这上百万部队有几十万投降日军,不少部队被收编为伪军。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日军为什么这么酷爱扫荡了,日军不单单是为了针对八路军,也是在针对国军部队。不过相较于国军,八路军部队要顽强很多。他们拥有极强的群众基础,常常能在日军的扫荡中藏身于村庄之中。
为了解决八路军的问题,日军常常将乡下的村民驱赶到城市中,或者是农村聚集区,采用人口管理政策。不过城市或聚集区的容量是有限的,于是日军常常使用一种惨无人道的手段——烧村。
像1940年10月,日军在扫荡晋冀鲁豫边区时就下令:凡是有八路军出没的地方,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全部烧毁,粮食全部搬走,如果不能搬走则烧掉。所有锅碗瓢盆全部打碎,井要埋死或下毒。
据当时参与扫荡的日军第五十九师团士兵菊池义郎回忆,他们当时每到一处村庄就会把所有东西烧干净,500人的部队在100户人的村庄住一夜,这个村子10年时间都没法恢复。
可以说当时日军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把所有八路军可能藏身的地方全部变成焦土。这样一来八路军各活动区之间就会横亘着一条条焦土带,这些活动区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八路军的活动将变得极为困难。
这第二张照片就展现出了日军在实施焦土政策之外的恐怖统治。这些村民家家都在屋上插上了日本国旗,日军则开始核查村庄内的人口。
一旦村庄内发现八路军,整个村子免不了一场屠杀,村庄也会被烧成废墟。这是日军当时限制沦陷区内八路军活动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日军的后勤
第三张照片的内容是日军士兵展示自己在村庄内缴获的"战利品"。这张照片的历史背景要说到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后勤补给问题。在日本全面侵华前期,日军补给基本是从日本国内运过来的。
但随着战争的持续,日本渐渐难以支持迅速扩编的日军部队在中国境内活动,于是日本本土方面下达了"就地补给"的命令。之后的事情也就不难想象了,日军开始抢粮、抢牲畜,甚至是来年耕种的农作物种子,他们会抢夺百姓手里一切能吃的东西。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日军不单单是抢夺百姓手里的食物,也会自己种地。在华北、华中地区,就有大片的"日军农场",一些日军会靠着这些农场的收获来维持补给,这第四张照片的内容就是日军在华中地区种地。不过原本这些土地上是有中国农民耕种的,至于这些土地原本的主人哪去了,相信大家已有猜想。
扫荡作战和日军的破坏
第五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东江地区的村庄,内容则是日军和中共领导下的武装民兵展开巷战。照片中的日军匍匐在地,用机枪对民兵可能藏身的房屋进行扫射。通常日军会以几十人到几百人的规模对这样一个小村庄进行扫荡,而中共军队无法在一个村庄内藏身太多人,所以在碰上日军扫荡时往往处于人数劣势。
东江这种沿海地区是日军掌控能力较强的地方,所以日军在遇到八路军后基本不会烧村(日军烧村基本集中在华北、华中等地)。不过这些帮助中共游击队员藏身的中国老百姓,被日军抓住后免不了杀害。
第六张照片拍摄于1943年的晋察冀边区,内容是一个被日军扫荡过的村庄。从照片中能看到日军在扫荡结束后,整个房屋已经被烧毁,而几个小孩在废墟中翻找。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是秋季,这个村庄在被日军扫荡过后,村里基本不会留下什么吃的,村民们得不到接济的话很难活过这个冬天。
第7张照片拍摄于1942年,内容是日军将村庄内的妇女和儿童驱赶到一起。在日军的扫荡作战中,妇女和儿童被集体屠杀是普遍现象。在被日军驱赶到一起的情况下,照片中的这些人基本难逃厄运了。
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1941年的河北中部地区。这是一张很罕见的照片,内容是日军指挥官在扫荡前给士兵训话。之所以说这张照片罕见,是因为绝大多数流传下来的日军扫荡老照片都是散乱的日军在展开暴行。这导致很多人常常忽略了一件事,日军的扫荡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对中国村庄进行破坏。这张罕见的照片证明了日军在扫荡时的组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