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下神坛?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李兰娟,再发声却遭质疑
有人"杨过",有人"阳康",为什么有人还没阳?
1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接受采访,就此问题总结三点原因,却广受质疑。"武汉封城"后,鲜少发声的李兰娟院士,再发声为什么权威不再?
2020年,抗疫前期,人们对李兰娟院士的评价是"医学泰斗"。2023再发声,人们却说"说话两头堵,咋说再有理"。还有人问"抗疫三年,李兰娟做什么了,研究出来什么了?"
如果不是2019年年底的突发疫情,可能很多人对李兰娟院士并不是很熟悉。自从2020年2月初,73岁的她和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一起逆行武汉,她的名字才被高度曝光。那时,两位老人的每一句话都是民众的定心丸。
"封城"!是她的精准预判,让整个国家免受涂炭!
73岁的老太太,在国家有难时,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年夜饭都是在机场吃的。别人问她怕不怕。她是这么回答的。
我说一点都不怕也不是事实。作为一个传染病专家,我知道前面是有风险的,但是我们不往前冲谁往前冲?只有我们搞传染病的冲锋在前,大家才会一块往前冲。
想想吧,三年前的病毒和三年后现在的病毒一不一样?当时的武汉乃至全国都人心惶惶。若不是这些逆行者们拼命阻挡,也许很多人都已经不在了吧。他们是共和国的第一道疫情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李兰娟挽救的生命,绝不止于此。
1973年-1993年 ,李兰娟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主治医师, 20年的临床经验为她的《传染病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 ,李兰娟及团队创建"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提高到78.9%,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5.4%提高到43.4%。
1998年-2008年, 李兰娟担任浙江卫生厅厅长。2003年非典时,她杀伐果决,实行感染者隔离,浙江省的医务人员零感染。
2001年起, 李兰娟每年无偿举办一次人工肝推广班
有人问她为什么不申请人工肝的知识产权。她的回答令人泪目。
"肝衰竭的病人不能转院,一定要就地治疗,所以人工肝只能毫无保留地推广给大家,才能把病人就地挽救过来。"
2005年,李兰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唯一一位传染病学科的女院士。
李兰娟说: "我当初也没有想到拿国家奖啊,或者要做院士啊,我根本没有这个想法的,我只想当一个好医生。当选为院士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我永远是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人类最终能战胜传染病。"
在她心里,治病救人才是第一位的。就是这样的院士,依然在被质疑,被诋毁。因为人们觉得很多专家前后不一,预判不准。
有人说:专家是人,不是神。不能先神化,在打压。不能搞江湖上的先捧后杀的那一套。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抗疫的高压下,更需要理解和支持。
其实,专家和砖家差别很大。并不是每个网红都是专家,并不是每个专家都是院士。是不是真专家,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