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江山,朱元璋使出三个狠辣手段,大肆屠杀功臣!
刘福通死后,朱元璋便把小明王接到了滁州,表面上看他还服从小明王领导,实际心里早有了小九九。
权力的集中,让他的皇帝梦越发膨胀。感觉小明王的存在,影响了他的千秋大业。于是心里有了一个狠毒的计划。
[微风]为保江山设三法
公元(1366年),朱元璋派心腹用小船接小明王来应天,当小船行驶到江心时,却派人暗中凿沉小船,活活的淹死了小明王。
第二年,朱元璋消灭了割据势力强大的张士诚,两个月不到又占领了山东。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继位称帝,国号明建元"洪武",成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
本年八月,朱元璋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亡上都。统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朝彻底覆灭。到此,朱元璋完全统一了中国。
统一后,朱元璋把应天府改称南京。立结发妻马妃为皇后,长子朱标为皇太子。时年朱元璋41岁。
古言说:创业易守业难,当上皇帝的朱元璋为了能使朱家世代当皇帝,让朱家皇室千秋万世不灭绝,他挖空心思想办法。
办法一:就是封儿子为王。朱元璋的后妃共计生了26个儿子,16个闺女。长子朱标已封为皇太子,另一个皇子朱楠已经夭折,余下24位皇子全部封为亲王(即潘王)。他们的封地遍及全国,每片封地就由他们主宰。
他将二儿子朱樉(音同赏)封到西安(今陕西西安),这里是古代秦国,便称为秦王。三儿子朱棢(音同王)封地太原(今山西太原),这里曾是古晋国,便称为晋王。四子朱棣封地北平(即元大都),封为燕王。如此类推,二十四王分布成一个个特大的蜘蛛网,把整个中国都笼络在了朱家的手里。
亲王府内设置官署,由"相国"主持。护卫军队权力更大,当地驻军调动指挥全部控制在他们手里。其中另有一条限制,被封亲王不能干预地方民政,王府除外,都由各级地方官吏治理。
办法二:就是大封功臣。朱元璋所封的功臣就是跟他打天下的文武干将,他们都是开国元勋,各个都具备一定的才能,笼络他们的目的就是保护自己的政权。
被封功臣封公的7人、封侯的28人。开初随朱元璋起义的二十四将,死的除外,全部封侯。
比如徐达封为魏国公、常遇春封为鄂国公、李善长封为韩国公、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汤和信国公。
办法三:设立特务机关"锦衣卫"。"锦衣卫"的职责是监视所有大臣,随时向皇帝汇报他们的行动。
朱元璋性格随着年纪的变化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先前那种坦诚待人的长处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有刻薄、猜疑、凶残、好杀。
特别是看到长子朱标和他母亲马皇后一样,性情朴实、宽厚待人。担心皇子将来驾驭不了那些功臣,危及朱家的皇权,他便横下心来,准备把他认为今后对朱家皇朝有威胁的人全部除掉。
[微风]伴君如伴虎
洪武十三年、十六年,朱元璋两次借口丞相胡惟庸和梁国公蓝玉谋反案,杀掉了几万人。死于两案的功臣有李善长、陆仲享、费聚、唐胜宗、张温、曹振、陈桓等,就连元帅徐达也死于非命。
朱元璋简直失去了人性,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也被他用乱杖打死,外甥李文忠被他派人毒死。
"二十四将"中只有汤和一人幸免,那是因为汤和看到徐达、李文忠先后被毒死,求见朱元璋交出兵权,告老还乡,才幸免一难。
当年与李善长才华及功劳不相上下的刘伯温没有遭到朱元璋的谋害,是因为他智慧超人,早已看透了朱元璋的本性,所以拒绝了封公,早已回原籍老家。
忠厚老实的马皇后,见朱元璋肆意妄为,滥杀无辜,真心相劝,让其住手,但杀人杀红了眼的他哪能听的进去。马皇后悲愤交加,郁闷生病,拒绝就医,于洪武十五年病逝。
宽厚仁慈的太子朱标,看到父亲性情暴虐,无故杀死功臣,多次进谏,都被父皇斥退。
为了醒悟太子,暗示自己的苦衷,朱元璋让太子朱标拿起地上的一根棘杖,他见朱标面露难色,便一语双关的说:"你怕扎不敢拿,我替你把这些刺拔掉,然后再交给你,你不就敢拿了吗?"
朱元璋召集几位大臣商量,因为太子朱标太过柔弱想把他废掉,立四皇子燕王朱棣当太子。大臣们认为废长立幼,不合宗法。
太子朱标得知此事,心里压力太大,积郁成疾于洪武二十五年病死。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依据宗法,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帝位继承人。
[微风]功过自在人心
作为农家出身的明太祖,虽然在朝中为了维护政权迫害异己,但对农民生活还是十分关注的。他继位以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要求官员不贪赃枉法,要廉洁守法,不加重农民负担。接着又招集流亡农民开荒种地,免除三年劳役和赋税。
号召驻军屯田垦荒,做到粮食自给。以后又兴修水利,奖励植棉种麻。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明朝初年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建立的明王朝统治也巩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