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尔丹在乌兰布通的高凉河畔被清军击败后,率领残部向西逃走。前面我们提到过,康熙在调集大军之前就派人去联络葛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这个策妄阿拉布坦趁着葛尔丹被清军困住,偷袭了葛尔丹留在科布多的老营,掳走了葛尔丹的妻子和大量人口部众,葛尔丹元气大伤。 康熙29年,葛尔丹多次写信给蒙古各部说自己从俄罗斯借兵6万,马上就要进攻喀尔喀蒙古。康熙34年9月,葛尔丹率军从科布多进至巴彥乌兰。清驻守归化城的右卫将军费扬古连忙向康熙皇帝奏报,康熙皇帝决定兵分三路亲征葛尔丹。东路军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清军9000人,出兴安岭沿克伦河西进,挡住葛尔丹军东进的道路。西路军由费扬古率领4.6万人自宁夏,归化北上切断葛尔丹军退路。康熙皇帝率领京师八旗军,神机营3.3万人出独石口北上。 中路,东路两路大军进展都很顺利,唯独费扬古率领的西路大军,出了一些麻烦。清军孙思克部准备不足,穿越沙漠的时候遇到连日大风雨,本来沙漠就没有多少水草,道路难行,士兵的军粮也接济不上,军马,士卒死了很多。孙思克属下的官兵大多没有到过塞外,对塞北的严酷环境根本就不了解,连日风雪,又饥又饿,军中的战马和驮马开始出现死亡,逃兵也日益增多。孙思克连续执行军法处斩多名士卒,依旧没办法制止。 4月21日,孙思克与费扬古在翁金会师以后,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费扬古决定改变原有计划,从孙思克军中挑选出四千名精兵,和自己率领的清军先行,剩下的一半儿留在翁金看守粮道,一半随后跟进,并上报康熙皇帝推迟到达的时间。康熙皇帝随即命令中路军放慢前进的速度,避免过于突出遭葛尔丹军突袭。 葛尔丹在得到清军进攻的消息以后,把西路军途经的路上的草,用火给烧光了。这里要提一下,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2000年的战争里,每到秋收马肥的时候,守卫边关的将士再储存完自己战马用的草料以后,会派快马出塞到处放火,为的就是让南下的游牧民族,骑的战马无草可吃。葛尔丹一把火把费扬古要经过的地方的草烧光了,费扬古没有办法,只能绕道而行,于5月4日率军抵达土喇。 五月初八,康熙率领的中路军抵达克伦河。葛尔丹见清军数量众多,漫山遍野,最让葛尔丹不能理解的是,康熙领着这么多人是怎么越过沙漠的?自己的手下却只有6000余可战之兵,硬拼肯定拼不过清军,所以就放弃辎重器械,全军轻装逃往特勒尔济口。这里也可能是葛尔丹想引诱清军,孤军深入,然后再寻找机会消灭清军。但是游牧民族骑兵作战有一个特点,一个人要带3~5匹战马,一旦缺粮的时候可以杀马充饥。康熙皇帝派内大臣马思喀率领清军一部,连续追击数日。 率领清军西路军北进的大将军费扬古得知葛尔丹军逃到了特勒尔济口,命令前峰都统硕岱前去进攻,给硕岱的命令是,遇到准格尔兵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回来。硕岱领清军与葛尔丹军遭遇以后且战且退,将葛尔丹军引诱至昭莫多。13日,费扬古兵分四路,左翼京师及西安八旗屯营高处,中路孙思科率领绿营兵居中占领山头。右翼康调元率领所部绿营兵及右卫八旗,察哈尔蒙古兵沿河布阵。费扬古居后作为预备队。所有清军按照康熙的指示,一律下马步战,一个士兵牵着五匹战马,剩下的人全部步战。接到命令以后再上马冲锋。 刚刚布阵完毕,葛尔丹率领2000准格尔兵已经被诱到阵前。葛尔丹指挥准格尔兵也下马步站,猛攻山头。葛尔丹的老婆阿努可敦也在其中,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冲杀。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葛尔丹率军2000追击清军,突然前方出现了清军的军阵,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葛尔丹居然率军进攻,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而且此时西路清军已经断粮八九天了,只能杀战马充饥。 清军和准格尔军都使用火枪和弓箭,一直从中午打到黄昏。清军发现有一群人远远的在那里看着,没有参与和补充到战斗中,所以判断,极有可能是葛尔丹集中安置老弱妇孺和辎重的老营。费扬古命令清军骑兵一部沿河悄悄靠近准噶尔军,突然猛冲入准格尔军军阵,然后转而攻击准葛尔丹军辎重。山上的清军孙思克部趁机下山,两面夹击准格尔军。准格尔军阵大乱,葛尔丹率先逃走。 清军主帅费扬古立即命令吹响号角,全军上马追击。清军趁着月光,连续追击30余里,直到特勒尔济口。不过也有史料记载说这场战斗发生在晚上。 此战清军斩首两千,俘获一百余人,葛尔丹的妻子阿努可敦也被清军用火绳枪击毙。从此葛尔丹一蹶不振,再也无力发动分裂战争。虽然葛尔丹后来也发动过小规模的边境骚扰,但是对于康熙皇帝来说已经不再具备威胁,他把目标开始转向了葛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这也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单就个人成就而言比葛尔丹更大,策妄阿拉布坦在位期间西抗沙俄,东抗满清,是准格尔部真正的鼎盛时期。 康熙三十六年,葛尔丹患病而死,葛尔丹的女儿率领部众投降,部众随后被分散安置在各地。(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