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余个大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承重墙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一是高投入。 此次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11374.9亿元,相较2022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的7345亿元和2021年的6737亿元,有显著提高。
二是大块头 。不仅总量高,分开来看,各个项目都是拿得出手的"重量级"。此次集中开工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全部在亿元以上,投资10亿以上的项目306个。此前公布的2023年602个省重大项目平均单体投资41.5亿元,较上年提升5.9亿元;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62个,较上年增加20个。
三是重"升级" 。1000余个集中开工项目中,产业升级发展项目655个,总投资6863.1亿元;"七网"基础设施项目205个,总投资3107.6亿元。之前公布的2023年602个省重大项目,总投资2.5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37个,总投资1.3万亿元,占总投资的52%。 分析可以看出,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是大项目中的"重头戏"。
山东大项目,为何重点投向这两个领域?
(二)
产业升级,是山东作为"基地"和"支点"的战略担当。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工业体量大、门类全、实力雄厚等优势,成就了山东曾经的辉煌。步入新发展阶段,结构不优、动能不新、活力不足、效益不高等问题渐渐演化为制约山东经济跃迁的紧箍。让传统产业焕新,正是山东五年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内容。
这几年,山东年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万多个,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五成。产业升级展现出极强的可塑性。仅以纺织服装服饰业和食品制造业工业为例,通过数字赋能产业升级,两个行业在2022上半年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1%、26%,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3个、21.2个百分点。
把视角收回当下。新春伊始,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提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聚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随后召开的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将"高质量"作为工业发展题眼。工业升级是山东一场重头戏,而这正有赖于以重大项目为引领。
产业升级还是国家战略要求下的山东担当。
2022年8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明确了山东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
作为"基地"和"支点",山东必须牢牢扛起推进产业继续迭代进化的重担,扛起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而这开年的重大项目,就是山东责任的具体落点。
(三)
再说基础设施。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承载平台,基础设施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投资基建,会产生"乘数效应",也就是说,基建投资往往可带来数倍于其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基建投资的这种"扩增器"效果,能更好进行跨周期调节,满足对"防风险"和"稳增长"调控目标需求。
基础设施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它一头牵着定国安邦的国之大计,一头系着寻常人家的市井烟火。
高铁开进沂蒙山、鲁西南,便利群众出行,带动百姓致富;基础设施完备的新社区,代替凹凸不平的土村台,黄河滩区群众实现安居梦……这些年山东的大基建不断为大民生增添温度。
今年的重大项目中,既有津潍高铁、济南机场二期等重大交通工程,也有济南太平水库、青岛官路水库等现代水网设施建设……一个个基础设施大项目,既稳增长又惠民生。
(四)
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两者又如同相互咬合、持续向上的齿轮:
—— 完善的基础建设,如强大的平台,给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 比如这些年山东持续完善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全省12个城市建成"千兆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二。基于此,山东企业在经营管理、生产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上展开探索,像山东正凯新材料公司的"5G+智慧生产项目",让企业研发和生产周期缩短30%-40%,万锭用工减少50人,用电成本降低17%。
—— 产业升级又不断创造新需求,呼唤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持续提升。 胶东经济圈是山东制造业集中区,随着产业升级脚步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持续攀升。今年重大项目中,山东就规划了中电建即墨、山能渤中等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将为胶东地区产业升级注入更稳定动力支持。
两者背后,跟着总投资千亿级别的大项目集群,无疑,它们都将成为山东经济前行的关键变量。
(五)
无论是升级项目,还是基础设施,大项目建设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承重墙",挺起的是山东产业"脊梁"。
这次活动的主会场,济南比亚迪智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就是其中一块"脊梁骨"。
作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之一,此项目占地面积4300亩,总投资150亿元,将带动一批上下游产业聚集,创造就业岗位超4万个。正如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所言,这一项目将助力济南建成国际知名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实现千亿级产业链集群。
大项目之大,不仅在于其投资大、规模大,也在于项目质量之高、目标远大,在于其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磅礴推力。
一个项目,牵起一串链条,增加万个就业,像比亚迪这样的项目,在山东并不鲜见。裕龙岛炼化一体化、歌尔集团"新一代信息智能硬件"……这次集中开工项目中,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超过60%,它们的建成投产,将加速山东产业高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生态化集聚的步伐。
集中开工,只是开始。
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盯着项目干。山东提出,今年省市县三级谋划的15000个重点项目,都要列出清单、责任到人,确保项目序时推进,特别是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要争取快推进、早建成、早达效。
同时,山东提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大引强、招先引优、招新引特",各市县和开发区正集中有限资源和力量,有针对性引进一批牵引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加力、提速,离不开强大的引擎。就像电影《流浪地球》中,推动地球奔向新家园旅程的,是强劲的行星发动机。
大项目,正是山东挺起产业"脊梁"的关键力量。
(责编:聂俊穹、邢曼华)
中国女排哪些问题需要改进?看了女排世界杯,中国队总体表现尚可,成绩也符合目前的实力。在遇到强队时,我们发现中国女排一传接不好,不到位导致二转组织难度比较大。建议回国后,多要找男排对练,就练接发球,目前世界强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社会的千刀万剐作者水木然本文选自水木然新书人间清醒1hr这个世界最残忍的真相,莫过于99的勤奋努力但认知低下的人,养活了1的聪明智慧看穿真相的人。这99的人存在的最大目的,就是充当了社会运转的辅
冬奥遗产再利用,中国解答附加题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期间,冬奥遗产以及冰雪产业的话题得到再次聚焦。冬奥会成功举办之后,发展全民冰雪体育产业有了真正稳固的依托点。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有责
认清现状还是自降身价?汉密尔顿享受与奥康的竞争,现实如此残酷当维斯塔潘提前4站比赛,拿下2022赛季的车手世界冠军,成为F1历史上第11位卫冕世界冠军的车手,荷兰人已经显露出称霸F1赛道的王者之气。而作为昔日维斯塔潘最大竞争对手,七届F1世
机器化学家诞生记中国团队历时8年打造最强化学大脑零距离中国团队历时8年打造最强化学大脑机器化学家诞生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机器化学家实验室,可以看见颇具科技感的一幕一个体型敦实但动作灵活的机器人,在操作台之间穿梭,伸出机械手臂配
新闻观察外资机构加码布局中国经济开放向好坚定在华投资信心央视网消息当前,在国内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多个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逐步取消,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外商全资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专家表示,在外资金融机构越来越看好中国市场的背后,正是中国
柿子树文建武晚秋的柿子太诱人了金黄色的树叶纷纷落下树枝上满是红红的小灯笼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团火一片树就红成一片海感叹之余我豁然想起了老家的院子中央有一棵好大好大的柿子树据说是祖爷爷种植
晚秋昔日树下晚秋昔日树下野老泉走过鲜花盛开的春夏不觉已是落叶飘零的晚秋迷茫地站在昔日的树下寻找那盛夏余留下的激情看片片落叶离开枝头秋风吹散了所有的痕迹尘封在心中的记忆也该清零归位今年的夏很热热
诗歌百年大党立新风百年大党立新风文九月朝乾夕惕一百年的历程戈壁的绿洲代代香火旺盛海绵的都市处处彰显智慧浩瀚的大海我为你捍卫边疆无垠的宇宙我要开启新的家园砥砺前行一百年的守候不忘初心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
中国游客去荷兰泡温泉,为啥总爱闭着眼睛,荷兰人少见多怪现在人们经济条件好,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去外国旅游。众所周知,欧洲地区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因此欧洲国家成了中国人出国旅行的最佳场所。在众多欧洲国家中,荷兰的风景更加
学报告鼓干劲张家界市委书记刘革安坚持生态优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报告高举旗帜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气势恢宏擘画蓝图,极具震撼力穿透力感召力,是一个举旗定向引领航向的好报告,是一个汇聚民智顺应民意的好报告,是一个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好报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