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胡适在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同降落凡间的星辰一般闪目。他是新文化的发起者与领导者之一,在曾经那个民族觉醒的年代,他衣冠楚楚站在台前引导着追随者们勇往直前,他拥有诸多成就,但也有诸多非议,这或许是人无完人的规律。胡适是多才又多情的一个人,才情二字来形容胡适比较合适。 国民才子胡适 胡适的才华,在小时候便初露端倪,十岁读《纲鉴易知录》《资治通鉴》,十五岁考取中国公学,同时兼任英文教员。十九岁赴北京参加留美考试,仅用一个月的学习时间便以第55名的成绩考上赴美公派留学,并且国文还考了满分。妥妥的学霸。 1917年1月1日,胡适所著《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呼吁倡导进行文学革命,标志中国来到了白话文时代,也确立了自己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地位。 1919年,胡适又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步入现代化进程的前驱和典范,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第一人。 1928年,胡适接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1938 - 1942年,出任驻美大使,为当时的中国四处奔走,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46年任北大校长,提出十年教育计划。 种种履历,放到今日那也是人间龙凤,何况是当时的乱世。如果单看这一方面,那简直是完美人生,但人无完人,胡适也不例外,他在情感上面的丰富程度与他事业上相比也不遑多让,他的声名也因为他的多情所累,非议颇多。 多情的胡适 胡适一生恪守中国文人传统道德,但又接受过西方文明的洗礼。 胡适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他一共爱过六个人,其中与曹珮声的婚外恋更被人津津乐道。 文人在行为上或许是规矩的,但是在思想上绝对是奔放的。 两人识于三年前的一场婚礼,两人互生情愫,但当时的胡适已有婚约在身,于是便止乎于礼。三年后的一天,胡适忽收到一封来自杭州的信件,写信之人竟是曾在婚礼上让他念念不忘的曹珮声,信中请他作序。 而此时的曹珮声已与丈夫胡冠英离婚,而胡适妻子江冬秀近两年接连生子,此时正值怀第三胎六个月。胡适压抑许久的欲望,因为这一封信像是找到了宣泄口。 1923年,也就是胡适接到这封信后不久,他便以游览西湖名义到了杭州,实则是奔赴曹珮声而来。 一位被规矩束缚住的奔放的灵魂,一位情场失意的才女,两人又有情在先,于是后面的事情便顺其自然的发生了。 胡适与曹珮声 两人栖身于烟霞洞,共处三月,每日朝夕相处,好似一幅神仙眷侣,但此时怀胎六月的江冬秀丝毫不知她正在遭到背叛。 在这一段感情上胡适更多的是用下半身在思考,更多的是在发泄自己的情欲,所以他并不能允诺曹佩声什么。而曹佩声却是倾其所有一门心思的投入了进去。 这件事最终还是被胡适的妻子知道了,而此时的曹佩声竟然也怀孕了。 待胡适因回上海办公辞别曹佩声后,被江冬秀拿剪刀逼问此事。胡适承认并提出离婚。 江冬秀性格虎辣,怀抱儿子,手拿菜刀以死相逼,胡适瞬间清醒过来,决心回归家庭。而已怀孕的曹佩声等不到胡适的允诺,自知这只是一场泡影,便也只能以堕胎来结束。 但曹佩声对胡适是真爱,她曾在对追求过自己的诗人汪静之说: 我们从小相好到如今,可是没有爱的缘分。过去我为我丈夫守节,今后,我将为胡适之守节了。 之后,胡适远走美国,晚年流落台湾,曹珮声终身未再嫁,两人自此之后,终身未再见。 胡适,多才是他,多情亦是他! 在当年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事情有很多的时代特点,很难用今人的眼光去判断,也很难用道德的单一准则去评判。 是是非非,已化作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