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杰出的抒情诗人一个严谨的沉思者纪念冯至先生逝世三十周年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他一生获得国内外多项文学奖项,被联邦德国政府授予代表最高荣誉的 "大十字勋章"。
作为诗人,他提倡"洋为中用", 为中国现代诗体在初生阶段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在十四行诗的西体中用上甚至可以称作第一人。
作为学者,他严谨求真,要求自己的文章不能空穴来风,力求接近客观、真实。
三十年前的今天,冯至因病逝世,但他严谨、求真的研究态度,铭刻在他留下的文字里,依旧发人深省。
冯至照片(摄于20世纪90年代)
鲁迅曾于1935年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赞誉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学者钱理群曾这样评价冯至:"《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堪称冯至的‘三绝’:这‘生命的沉思’,提供了不同于他人的另一种战争体验,并且以其艺术的完美、纯净,特立独行于四十年代,以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之林。"
而凝结了冯至十多年心血的《杜甫传》,无疑可以成为了解他的重要著作。
或许唯有一名真正的诗人,才能理解存在于其他时空的另一名诗人,并与之共鸣。
冯至的著作与译作
1952年,冯至出版了研究杜甫的专著《杜甫传》,一众名家交口称赞:
钱锺书和杨绛在给冯至的信件中写道:"此书前在《新观察》上见过,即惊佩为奇作,内容精实,结构完整,无论在学术方面,文艺方面,都是特出的作品。"
孙楷第写给冯至的信件,有关杜甫家世
夏承焘在《读<爱国诗人杜甫传>》中说道:"今年在《新观察》里陆续读完了他的重写本十二篇,我很高兴。在这十二篇里,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以上只就它关于说诗的一方面,随手札得几条,都是前人没有说到见到的。"
冯至先生在杜甫和杜诗的研究上,结合了一些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少自己的创见,堪称现当代研究杜甫的学人之中的翘楚。
他作为一个现当代诗人,一个老派文人,却以一名史学家的细致和严谨,立体而全面地描绘了诗圣杜甫的一生。他以平易朴素的文笔,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中圣人。
1962年冯至在纪念杜甫大会会场
在冯至的代表作《十四行诗》中,有《杜甫》一诗,既展现了其对杜甫诗的赞颂和热爱,也体现了其抒情者和思想者的特质:
你在荒村里忍受饥肠,
你常常想到死填沟壑,
你却不断地唱着哀歌
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
战场上健儿的死伤,
天边有明星的陨落,
万匹马随着浮云消没……
你一生是他们的祭享。
你的贫穷在闪铄发光
像一件圣者的烂衣裳,
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
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
一切冠盖在它的光前
只照出来可怜的形象。
浙江文艺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了冯至先生的《杜甫传》。
本书在完全保留原作正文和附录完整性的基础上,还在附录中收录了诸多有关杜甫和杜诗的资料,包括二十余张关于杜甫、杜诗的古代书画,以及冯至创作《杜甫传》时和参加杜甫纪念活动时的珍贵照片等,详实丰富,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与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