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B面,藏在十五座环京县城里
文章转载自"地道风物"
北京 ,古老的都城,匍匐于华北平原上的超级巨兽,当代中国的心脏与中枢。
然而,当你穿梭于昼夜不息旋转的大环线,习惯了在玻璃幕墙的反射中看夕阳,在横流的声色之中深陷于"大都市"的幻觉,你也许从未有机会察觉到,就在这座巨城的边缘,其实紧密排列着十五座"县城"。
在北京东部郊区,远望国贸CBD。 图 /视觉中国
在中国, 县城,无疑是 最基础、最自然、最牢固、也最具认同感的地理文化单元。 而围绕北京的县域,除了廊坊市的广阳区是一座地级市的中心城区,其余的,从已经被升级为县级市的 涿州、三河,到 固安、涞水、涿鹿、怀来、赤城、丰宁、承德(县)、滦平、兴隆、大厂、香河诸县,再到天津下辖的 蓟州、武清两区,其实皆可被称为"中国县城"。
由于天津是直辖市,
所以其下属的蓟州、武清两区 行政级别,要比其他"县城"高 地图/孙璐
这些县城,距离首都、乃至这个国家的核心地标 天安门,近则三十公里、远不过一百公里;它们有些 比北京城的历史还要古老,有些则是 附庸着北京城的崛起而兴的年轻聚落;有些对于北京人而言还算"有所耳闻",有些则 完全没有存在感,隐遁在首都高光的阴影之中;有些早已 沦落为 通勤睡城,早已失去本土自有之风俗,有些则尚 保留着自己的傲骨,尚未被强势的北京风气同化。
怀来鸡鸣驿古城。
摄影/杨东
但无论如何,这些县城,都是 数百万人的故土,都是历经千百年风土流变、凝结着先人苦心的宜居之所。 只是,在北京城向四周扩张兼并的历史中,它们 碰巧被定格在了 边界之外。 一方面,它们为此而感到 不甘与 无奈; 另一方面,它们又无时不在承接着北京的 雷霆与雨露,在人、货、场上,与这座超级城市发生着 暧昧的沟通与交互。
蓟州白塔寺 。 摄影/老白羊
涿州与蓟州: 环京对角线上的两颗古老铆钉
环京有如此多的县城,它们各有特色,脉络纷繁。但如果非要在这一圈相互勾连的县城之中找到一个叙述的切口,我们不妨先从京西南的涿州市、以及京东北的蓟州区,这两座名字中带"州"的地方入手。
蓟州区盘山风景区 。 图 /视觉中国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如果我们在地图上为此二城 连一条线,你会发现,连线以 西的环京县城,几乎全部处于 茫茫大山之中; 而连线以 东的,则全部伫立在 平原之上。 涿、蓟二州犹如两颗铆钉,牢牢钉在太行山与燕山脚下,镇守着北京的西南与东北门户,同时也成为环京诸县之地理文化分野。
而更重要的是,在环京诸县之中,涿、蓟二州,历史最为悠久、沉淀最为厚实。如果说今天的"大哥"北京城,是当年幽燕地区平原上诸多古老聚落之中,因天时地利最终脱颖而出的优胜者,那么,涿、蓟二州,无疑就是当年最有力的竞争者。
环京县城示意图。 地图/孙璐 制图/鱼一条
先说涿州。事实上,自秦汉起,"涿"就与"蓟"(即现代北京城的前身,非如今的蓟州)并行发展,并无明显的高下分别。此地不但是刘关张相识起兵之处,更是成为过整个幽州地区(即如今的北京地区)的行政中心。到了唐代,范阳(即涿州)一词已经可以用来指代如今的整个北京地区。"范阳卢氏"更是光彩熠熠,名耀九州,直到今时今日仍在不断为涿州争光。
涿州至今仍留存着颇多古迹。作为辽国幽云十六州最南疆之重镇,涿州古城之中屹立着两座精妙的辽代砖塔,是为本城最重要的地标、以及研究辽宋对峙历史的重要遗迹。另外,涿州城北跨过拒马河的永济桥,亦是京畿地区最重要的古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