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价格刺客"是维护了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更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切口。 相关微博热搜截图 云南网评论员 许芸翡 近日,"糖果刺客""水果刺客"再次出现。"女子遇糖果刺客6块糖卖466元""女子发现超市1个橙子卖128元"新闻接连登上微博热搜。其实,这些"价格刺客"早已不是什么新面孔,他们以不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隐藏价格标签等手段,让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被"刺伤",成为不情不愿付款的"冤大头"。 在中消协近日公布的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话题的社会影响力居首位。可见,消费者苦"价格刺客"久矣。而"雪糕刺客""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词出现,不仅反映出消费者对一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的讽刺,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存在未明码标价、价签不规范等问题存在的不满情绪。 除了侵害消费者权益,往大了说,"价格刺客"更是搅乱了消费市场环境。今年开年以来,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消费复苏脚步加快,餐饮、旅游、电影市场人气旺盛,也正是提振消费信心,激活消费潜力的好时候。而这些动辄百余元的牛乳派、橙子的出现,虽说并未造成大范围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市场发展也的确存在一定程度伤害。 提振消费信心的前提是打造更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而消灭"价格刺客"恰是一个重要突破口。 2022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开始施行,要求,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不仅成为"价格卫士"更能"反刺"一剑,让"价格刺客"无处遁形。而在具体的执行上也需要各地监管部门做好监管工作,用好用足法律赋予的监管权力,制裁商家不法的定价行为,同时,畅通维权渠道,提升投诉受理和处理便利化水平。 此外,商家也应当恪守道德底线,遵守价格法规。所有的生意都不会一锤子买卖,要长久获利,就要以诚信为本。而且,在消费复苏,市场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并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只有保持自律,胸怀对法律的信仰和对风险的敬畏,才能在消费市场中得到稳固长久的利益。当然,作为"价格刺客"直接受害者,消费者也要勇于做抓"刺客"的人,擦亮双眼,甄别"价格刺客"并要勇于拒绝,积极向监管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权益。 消灭"消费刺客"既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也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一个小切口,既需要道德自觉,也要靠法治手段,更需要所有人的参与监督。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