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大棚内采摘草莓。 螳螂河和饮马河在沂河头村东南汇聚成了涛涛沂河,紧接着又从不远处柏子山西侧蜿蜒着一路向南流淌而去。 2月2日,初春暖暖的阳光下,沂源县历山街道沂河头村外,清澈的沂河水带着岸边碧绿的水草招摇着,偶尔还能看到几条小鱼在水草间嬉戏。 "两河交汇、沂河源湿地公园环抱着我们村,距离县城只有七八公里,交通便利、依山傍水、生态优美,我们村可以说是县城居民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的最佳地点。"拉起村里的旅游发展规划,沂河头村村委委员宋尚勇打开了话匣子。 眼下还是草木枯黄的时节,来沂河头村玩的游客都集中到了去年村里通过党建引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下,投资156万元建设的沂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占地7亩的4个智能化大棚里。 游客将采摘好的草莓称重。 在散发着香甜草莓气息的大棚里,一位桑姓的游客正带着两个小孩在欢快的采摘着草莓,看到又红又大的草莓,小孩子们忍不住大口朵颐。"我们的草莓都是按照有机标准架空种植在基质上的,就连地面上也铺设了防尘垫,这样种植出来的草莓,孩子们可以放心吃。"在产业园里从事技术员工作的村民郑功来自豪地介绍道。 "我们村流转收回了两河交界处的100多亩平整土地,还储备了包括柏子山和百果山等处的400多亩地,计划一二期工程总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30个观光旅游、果蔬农业玻璃温室大棚,打造集田间水肥一体化、数字营销等一体的高效农业产业园项目。百果山上的看护用房,我们还准备打造成精品民宿,供游客住宿。"宋尚勇说道。 为了运营好眼下的产业园和村里的各项惠民设施,沂河头村两委委员实行了"义务工"制度。村两委6名干部们在忙完村里交办的各项村事务后,闲暇之余全部在村办福利设施和产业园大棚内轮流值班。除了义务为村民服务,还和技术员及村民们一起在棚里劳作。如果产业园需要增加人手,则优先照顾本村脱贫户、土地流转户前来打零工,帮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宋尚勇在大棚里为游客收割芹菜。 在产业园的芹菜大棚里,宋尚勇熟练地操起小镰刀收割起了芹菜。"这里的芹菜是我们专门跑到平度马家沟学习并引进的优质品种,眼下市场上的普通芹菜不到一元一斤,我们的批发价是5元一斤。来基地采摘的游客,都很认可我们的芹菜。摘上草莓,再带捆芹菜回家凉拌或者炒个肉,美得很。"宋尚勇说道,"年前年后,产业园日营业额最高到了17万元,这其中大头都是前来采摘的游客创造的。年前一位游客一天在我们这里买了3000多斤蔬菜"。 沂河头村的便民浴室和长者食堂。 "村里流转的100多亩土地,除了一次性给予了流转和青苗补偿,每年每亩地还给村民2000元的租金。村里建设的纯净水站,村民们可以凭卡免费打水。村里还新建了高标准的浴室和长者食堂等设施,符合年限的年长的村民,可以享受免费以上服务。我们村去年集体收入450万元,其中400多万都通过支付承包费、发放各种村民福利、为村民搞服务等方式‘花’到了村民身上。"宋尚勇介绍道。 下一步,沂河头村还计划着依托温室大棚、沂河湿地公园等优势,发展"特色采摘+餐饮休闲+高端民宿"产业项目,着力把这里打造县城网红打卡地、旅游度假区。并实施村内道路亮化提升,在村东河岸建设景观步道及观光长廊,打造沿河观赏旅游夜景;发展夜间观星、篝火晚会、主题灯会、乡村啤酒节等夜间经济项目。为县城居民提供吃、住、娱、游一站式服务。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唐峰 通讯员 董玉芳 张琦 董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