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山荣,又名月顺,民国2年(1913)12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东颜村一个贫民之家。幼年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跟随父兄在家务家。17岁那年,由于家里人多地少,由父亲托人介绍到曲沃县一家古衣铺当了店员。 裴山荣仗义直言,好鸣不平,喜与穷家子弟交朋友。在店铺里每每遇到掌柜欺压伙计们或是刁难克扣顾主的时候,便抑制不住心中气愤,有时竟当面和掌柜顶嘴说理,不久,终因得不到掌柜的"赏识"而被辞退。之后他便到了新绛县的模范传习织业厂做工。当时的新绛县是新兴工业比较发达的县城,这里的工人运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的也较有基础。因此,裴山荣到厂以后,很快就被一种新的气氛所感染,在反帝 反封建 反对工人把头的运动中,受到了革命风暴的影响和陶冶。民国23年(1934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当时工人运动中一位优秀的领导者。 1935年春,为了要求厂方增加工资,改善工人福利待遇,裴山荣在党的指示下,积极与各厂工人弟兄取得联络,举行了游行示威和罢工请愿,斗争坚持了十多天,迫使资本家不得不接受工人的要求。由于他积极参与并领导罢工,不几天,便成为军警的追捕对象。裴山荣在工人们的掩护下,逃离了新绛,到陕西虢镇协和火柴公司当了工人。 民国25年(1936)西安事变后,为了培养抗日领导骨干,组织调裴山荣到延安抗大学习,次年8月毕业,分派到八路军115师工作。不久,由陕西芝川东渡黄河,参加了抗日战争史上有名的平型关大战。此后,他跟随部队,深入敌后,在五台山一带坚持抗战,屡建战功。 1946年12月12日豫皖苏军区在河南睢县平岗成立。裴山荣所在部队与萧永支队(即萧县总队和永城总队合并八分区一支队)合并,组建成了军区特务团,裴山荣任团政委。 豫皖苏军区是抗战时期,我新四军创建的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这里没有巩固的后方、环境异常艰苦。但特务团始终坚持战斗在这个地区,战斗十分频繁,付出了巨大代价和牺牲。 1947年3月中旬的一天,军区特务团向驻扎在淮阳李柿园 新五军的一个营进行夜袭,歼敌一部、俘敌一部。但由于对敌情掌握有误,夜袭受挫、消灭俘虏敌前沿阵地一个排,向纵深发展时,受到敌人强大火力的阻击。团政委裴山荣、参谋长李拂光和他们的警卫员,在敌人交叉火力点前沿中弹壮烈牺牲。裴山荣时年34岁,任解放军西南军区二野一纵特务团政委。 这里讲述的是抗战结束后,裴山荣被调派到豫皖苏军区,途经闻喜,回家看望母亲的一件事情。 1946年6月的一天,麦收之际,骄阳似火,在新绛苏阳村通往颜村的土路上,疾驰着三匹战马,他们是裴山荣和他的警卫员。不一会,便到了东颜村口,三人翻身下马。 其中一名警卫员在村口警戒,山荣和另一名警卫员牵马入村。 在家中,望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儿子,母亲说:"娃儿呀,你一走十年,也不管我了,也不要这屋里(方言:家的意思)了" 山荣说:"不是我不想家,实在脱不开身呀。再说了,胳膊都没有了,要手有什么用?"意思是,国家都不存在了,要小家还有什么用啊。一句质朴的语言,揭示出了山荣烈士伟大的爱国情怀。 "我这次回来,也没有给您带什么好东西。这是我路过裴社(村)杏园地,特意给您摘的您喜欢吃的大甜杏"山荣把用手绢包着的杏子递向母亲。 母亲没有接。"看你这娃,在外几年不学好,这么大了,还到人家地里偷杏子"母亲连责备带训示。 "没有偷。杏子是在地里树上摘的,但我在看守棚门前压了两毛钱"山荣急忙向母亲解释。 母亲这才欢心地接过了杏子。作为共产党部队的团级干部,没有带给母亲绫罗锦缎。一包用手绢包着的甜杏子,满含孝子之心。 由于任务紧急,裴山荣这次回家,大概只呆了两个多小时,就匆匆告别了母亲,告别了家乡。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踏进这方养育他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