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张网图。 它的标题是:如果你没有好好地记录自己的时间,那么你就是在浪费时间。 这瞬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作为一个自认为很有效率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更好地管理我时间的方法,从而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时间。 所以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尝试着把自己完成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回看自己的一天我发现自己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一些无聊的小事,其实真正用来工作或者增值自己的时间并不多。 自此之后,我就此对生活做出了一些微小的改变,但却收获了每周超过十个小时的时间。 从中,我总结了5个步骤不仅能更好地管理时间,还能有效地节省我的精力。 把生活程序化 通常,我们早上起来的吃穿用度都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去做决定。 比如:今天穿什么去上班? 早上,中午,晚上吃什么?(世纪难题) 什么时候起床? 虽然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做决策。 所以为了能够最小化我所需要做的决策,我开始把自己的生活系统化。 例如:"我会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计划其中,包括固定的起床、冥想、锻炼、吃早餐的时间。" 固定的睡眠时间有助调整肠道蠕动,减少如厕时间。 此外,我还自创了一套穿衣模式,按照颜色、舒适度和场合来存放我的衣服。所以现在每天我只需要从衣柜里拿出一套搭配好的衣服穿上就可以了,不需要每天苦思冥想如何搭配,这也省下了不少买新衣服的钱。 而每天吃什么,真的是人生的一大难题。 以前的我大概要花上半个小时去看看自己的冰箱和橱柜才能决定好自己的早、中、晚饭和不同的食材搭配。 但现在我会在周六日时就计划好自己接下来一周的食谱,并且购买相应的食材,减少冰箱里放到变质都不会吃的蔬菜的同时,也每天省下了30分钟的决策时间。 所以,消除疲劳性决策的最佳方法就是,让自己的日常生活更加自动化。 当我们必须要做决定的时候,最好尽量保持简单。 下面是我整理的可以程序化的生活琐事: 1.健身时间 2.家务时间表 3.购物 4.园艺 批量化处理同质化的任务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工作的时候我们常常不能专注地做一项任务,需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在不同的任务之间来回切换。 或许你在专注地写报告,但有时候却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工作去回复邮件、微信,还有身旁的同事。 或者当你突然想起要提前约会议室的时候,你正在给程序debug。 在这些没有条理的任务切换之间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做准备工作。 根据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 当我们正在做的某样事情被打断后,我们需要25分钟进入状态才能重新回到任务流程中。 可以想象我们每天都浪费了多少时间用于来回切换不同的任务。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都会将类似的任务分时段、分批次来处理。 并且每天会留出一个特定的时间什么都不做,用来处理突发的任务。 每当我正在进行某项工作时,我会尽量一次性完成,而不是碎片化地去完成工作。 对抗帕金森定理 帕金森定理是最早出现在1955年的《经济学人》是指:在工作能够完成的时限内,工作量会一直增加,直到所有可用的时间都被填充为止。 简单来说,如果你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完成一个项目,那么这个项目就会花费你一周的时间。 若是你有24小时去完成同一个项目,那么这个项目就会花费24小时的时间去完成。 其中的原因就是当我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工作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犯拖延症,在可用的时间内摸摸鱼做些别的事情。 每当任务更紧迫,可用的时间更短时,我们只能被迫提高工作效率和注意力。 所以当想提高工作效率的时候,不妨尝试给自己定一个更短的期限。 如果你发现在短时间内实在不能完成,再相应地去调整期限。 相信,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提前完成了,我们相应地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或者休息一下。 拒绝过度规划 刚刚在第三点中提到要给自己制定更短的时间去完成任务,但如果我们过度规划,把自己的行程塞得满满当当,只会得不偿失导致没有足够时间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 我们每天列工作清单的时候总会把大大小小的事项一律记下来,这样做的问题是,每当我们看到这份密密麻麻的清单时都会觉得压力山大,不知所措。脑子就会开始有了罢工的想法: 甚至放弃工作,反正也完成不了,不如躺平; 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我们甚至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维护自己的心态。 所以更好的策略是,每天选择三到四项重要的任务,专注完成他们。若有剩余的时间,再去一个一个完成其他次级的任务。 很忙≠高效 你是否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忙,但好像什么都没有做? 很有可能你陷入了忙碌的陷阱; 高效并不等于忙碌; 有成效意味着你真正地着手在完成某些事情,这代表着你充分地利用了时间,或者没有。 一直在忙意味着你一直从事某种活动来打发时间,但这并不代表它一定是有成果的或有收获的。 这是因为,我们脑子里的惰性思考会让我们优先考虑更轻松,没那么重要的任务。 根据消费者研究杂志2月份的调查显示: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性地完成时间更短、更紧急的工作,而不是去做更具有成果的任务。 一直以来我们就被引导从更简单的小事做起,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所以为了这一点,我们要能够准确地认识到高效和忙碌之间的区别。 每当有空闲时间时,我们应该检视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否能真的有效地帮助你实现目标。 如果没有,就切换任务,让我们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步。 写在最后 成为时间管理大师,不一定需要非常多复杂的计划,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能够帮我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1. 更好地理解空闲时间的需要 2. 计划性 3. 发挥你的想象力 我相信只要做到以上这三点,可以帮助我们每周剩下十个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 我们能更好的利用这些空闲时间来放松,充实自己,陪伴自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