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行长落马记违规批贷40亿贪9。7亿,从不收现金,嫌太低端
"有些事做得太不应当了,真是太不应当了......" 说完,一名60多岁的男子把脸扭在一边,始终不敢直视摄像机。
他叫孙德顺,说话时正在录制一档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联合央视出品的专题片。
作为前中信银行执行董事兼行长, 孙德顺受贿金额高达9.7亿余元。 令人发指的是,他曾经为了贪1个亿,违规审批了40亿元的贷款。
这让人不禁感到好奇,这么多钱当时就没有人发现吗?
说到这,就必须要说一下,他从小最擅长的学科,恰恰就是数学。他躲避调查的手法,就跟他的专业知识有关。
对数字敏感的"财迷"
出生于1958年的孙德顺, 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喜欢去琢磨一些复杂的公式,也喜欢自己出一些数学题。
当别的孩子梦想是当医生、当科学家的时候,他想的却是去银行上班,因为每天都能和数字打交道。最关键的是, 在银行上班每天都能摸到钱。
孙德顺对钱有一种近乎扭曲的狂热,这种心理源自于他的成长环境。他一出生就赶上严重旱灾,小时候经常挨饿,饥饿和贫寒既是他读书的动力,也是他腐化的伏笔。
1977年恢复高考后,孙德顺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学的是自己喜欢的经济学 ,后来他还在工作期间获得了硕士学位。
1981年,孙德顺大学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担任某网点的柜面出纳。孙德顺并不满足于做个基层人员, 他的目标是爬到银行的顶点。
靠着天赋和专业水平,孙德顺此后一步步升职,当过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副行长,也当过交通银行北京管理部的副总裁,他几乎把银行里所有部门待了一圈。
2011年,孙德顺出任中信银行的党委副书记, 并用了5年时间升任为执行董事兼行长。
这时的孙德顺,是当时首个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 一路升到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人,被领导和组织寄予厚望。
花了35年时间,终于从基层爬到管理层顶点的孙德顺,内心不免有些飘飘然。
他觉得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行业里是数一数二的,对银行的各个岗位也都门清,自认为全中国没几个人比他更懂银行了。
在狂妄的同时,孙德顺内心的贪欲也随之被进一步放大,准备把聪明劲用在邪门歪道上。
吹泡泡的人
其实早在2014年年底, 孙德顺还只是副行长时就已经腐化了。 当时有家出现债务危机的能源公司,又向中信银行申请了贷款。
按理说,银行不会冒险给这类高负债的企业贷款。但这家能源公司的老板私下找到了孙德顺,与孙德顺暗中签订了股权投资协议。
很快,孙德顺利用职权,给那家能源公司违规审批了40亿元的贷款, 同时他也从股权协议中获得了1个亿的"好处费"。
动动手就能赚1个亿,连孙德顺自己也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不过后来这种事干多了,他也就对"亿"这个单位麻木了。
2016年,孙德顺当上中信"一把手"后,对放贷这件事更加情有独钟。一方面他刚上任,迫切需要做出成绩服众;另一方面, 尝到甜头的他准备利用职权贪腐受贿。
正巧,那两年房价突然开始暴涨,投资房地产就像拿石头砸水花,石头越大水花越大,而且收益周期也短。
相反,中信此前重视的制造业则是长期投资,对于孙德顺来说是"赔本买卖"。
因此,他一改中信此前支持制造业的大方向,转而带着全银行去投资房地产。
不久,中信银行的制造业贷款压缩幅度达30%,房地产贷款增长幅度则提高了40%。
此外,在主持行长办公会时,孙德顺甚至还急不可耐地命令道:"一定要立刻把制造业贷款停下来,即便有100%的抵押也不行!"
要知道,国家一直主张大力支持制造业, 同时防止信贷资金过度集中在房地产领域。 可孙德顺的做法,分明就是在唱反调。
正所谓"钱壮怂人胆",孙德顺之所以敢这么做,主要还是从房地产商那赚的钱太多了。
房地产商最怕的就是资金链断裂,银行的贷款对于他们来说格外重要,因此孙德顺一直被一众房地产商"围猎"。
其中有家房地产企业隔三差五就给孙德顺送钱,单笔金额基本没有低于1000万的。孙德顺收了钱后, 也陆陆续续给这家公司批了共计40多亿元的贷款。
在大力鼓吹房产泡沫的同时,中信银行因为孙德顺的独断专行也没少挨罚。
甚至就在孙德顺落马前一个月, 银监会还向中信银行开出了2200万元的巨额罚单 ,其中19个处罚事项中有13个都涉及房地产,令人触目惊心。
这张巨额罚单,其实也是孙德顺的"催命符"。组织正是通过调查中信银行的贷款项目,才识破了孙德顺的伪装。但这个过程,却并不容易。
三层影子公司,层层把关
在银行干了半辈子的孙德顺,知道如何尽可能躲避调查。他和大多数贪官不同, 他受贿从不收现金,因为他认为收现金"太低端"、风险也高。
作为"专业人士"的他,喜欢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钻漏洞,通过签订合同及一些产品项目敛财。
为了一步步把钱"洗干净",孙德顺费尽心思布置了一个三层结构、环环相扣的"影子公司"体系。
他先是安排了两个跟随他多年的亲信, 分别开两家投资平台公司 ,作为第一层的影子公司。
明面上他们是老板,其实他们都是孙德顺的傀儡。其中一个亲信后来坦白道:
"我就是前台的一个发声者,我后面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德顺。主管人员的工资、公司的核心业务等方方面面都是由他来决定,细到相应的份额怎么分配。"
除了这两家投资平台公司外, 他还创办了十几家项目公司 ,即第二层的影子公司。
投资平台公司与项目公司并不会直接进行利益输送,而是各自再开一个空壳公司,通过空壳公司交易。这些空壳公司,就是第三层的影子公司。
这三层影子公司庞大且复杂,孙德顺与不法商人约定好后,钱就会按照计划好的步骤在这三层影子公司中过上几遍。
此外,孙德顺不光用这三层影子公司受贿,还会把行贿的钱, 包装成一些合法的金融产品 , 再"投资"回去。
这个手法,就是孙德顺后来为了以防万一,在"影子公司"之上设计的"影子交易"。
不光能进一步从不法商人那获取分红,还能进一步提高整个受贿流程的隐蔽性。
通过影子公司和影子交易,孙德顺频繁与不法商人互通利益, 个人账户上却一直干干净净的 ,看起来毫无疑点。
同样看起来干净的,还有那些影子公司,虽然账面庞大复杂, 但上面都是合规合法的正常投资。
孙德顺的故布疑阵,确实给后来的调查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为了揪出孙德顺的狐狸尾巴,办案人员费了不少心力。
"还是你自己有贪心"
事实上,孙德顺低估了办案人员的能力。他精心布置的迷局,其实不过是"马奇诺防线"罢了。
因为办案人员很快就调整了方向, 不再跟着他绕弯子 ,把调查重心从排查账目转为"直捣黄龙"。
办案人员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涉及的账目庞大复杂,但有一个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了的致命问题: 投资对象中除去大量空壳公司外,基本都是出现过债务危机的公司。
这些公司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曾在高负债的情况下,从中信银行获得了巨额贷款。
通过这个破绽,办案人员顺藤摸瓜,掌握了孙德顺一系列的犯罪证据。
2019年2月,孙德顺因年纪原因离任退休。但在同年9月, 有媒体爆出孙德顺已经失联了。
正当一些知情人以为孙德顺已经携款潜逃时,2020年3月2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了一则消息,决定给予孙德顺开除党籍的处分并将他移交至检察机关。
如此看来,孙德顺在"失联"的那段时间里,其实是被采取留置措施并接受调查了。
2021年2月,随着孙德顺一案愈加明朗,中国人民银行对中信银行开出了该年第一张罚单, 中信银行因违反洗钱相关规定,被罚了2890万元。
罚单中的四项违法行为,直指孙德顺受贿洗钱的犯罪事实。
根据调查,孙德顺利用职务便利,多次违纪违法审批贷款, 非法收受财物共计9.7亿余元 ,给中信银行和国家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今年2月,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孙德顺一案。
庭审期间,64岁的孙德顺当着庭审人员和30多名旁听群众的面,表示认罪悔罪。 最终,法庭宣布此案择期宣判。
值得一提的是,孙德顺今年1月还"上电视"了。 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制作的专题片《零容忍》中 ,孙德顺面对镜头忏悔道:
"从自己所触犯的法律来看,还是自己有贪心,自己也特别会很,可再怎么会很也没有后悔药......"
一审过后,有些网友担心孙德顺会被"轻判"。其实组织在那份通报中,已经表明了对此案的态度:
"系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应予严肃处理。"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孙德顺一案暴露出的问题,也引起了组织的警惕。经过讨论和分析,组织研究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授信管理和风险管理程序 ,通过专业分析和讨论后,才会审批贷款。
比如中信银行也有贷审会,由贷审会主任领导工作, 而贷审会主任必须最后一个发言。
这是为了防止贷审会变成"一言堂",被贷审会主任暗中操纵、以权谋私,给银行和国家带来损失。
不过这里有个不起眼却致命的漏洞,当时中信银行并没有规定行长不能兼任贷审会主任, 因为行长在贷审会中没有审批权 ,只有一票否决权。
可身为行长兼贷审会主任的孙德顺,无视银行中的规定,不光违规审批,还把贷审会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
只要有人对他的审批提出质疑,他就会气势汹汹地打断道: "怎么就不行了?你说不行就不行了?"
如果那人仍"不听话",孙德顺便会把他调离贷审会,换上自己的亲信。
后来的贷审会,几乎都是走个过场罢了,因为当时银行绝大多数程序都被孙德顺及其爪牙渗透和控制了。
针对这些问题,组织也想出了不少对策。首先, 组织明令禁止行长兼任贷审会主任一职 ,同时不允许行长直接进行干预。
同时,对授信管理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授信、审批等环节由不同的人担任。并且由之前那种行政性质的审批制度,向专家型转变,降低授信风险。
此外,组织还进一步严防死守, 进行了派驻机构改革 ,首当其冲接受改革的就是中信银行。
事实证明这项改革非常有效, 纪检监察组短短两年就揪出了81个害群之马。 更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组织一直在深化派驻机制改革。
客观来说,孙德顺一案促进了金融和司法等领域的改革, 使得相关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
但他犯下的罪行不会被这些"功"抵掉,接下来等待他的,必然是冷冰冰的铁窗。
参考资料
[1]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2年01月18日,《孙德顺违规为高负债公司放贷40亿 被质疑后直斥"你说不行,怎么不行了"》
[2]中国青年网,022-01-19,《违规批贷40亿自己获利1亿!孙德顺案重重迷雾拨开》
[3]《环球时报》,2022-02-22,《受贿近10亿!孙德顺受审》
[4]《零容忍》,2022年1月18日,第四集《系统施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浅谈希腊人同样拥有很多城邦,为何没有成为罗马这样的大国文古轩说史编辑古轩说史如果你只看希腊,你可能会认为城邦在某种程度上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事实上,城邦是铁器时代地中海最常见的社会形式之一,特别是在公元前800年至350年左右。如果你
秦朝为何二世而亡?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继位,其后奋六世之余烈,兼并山东六国,于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结束了500余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建立了传承2000多年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帝制,自称始皇帝。书同文
笑谈三百六十行皇帝的老丈人怎么当如果成为皇帝的老丈人是什么感觉?那是不是很美?毕竟自己的女儿是这个国家权力最大,钱最多的男人,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那自己不是要享尽荣华富贵?想当官那找皇帝要个官,想赚钱让自己的女婿
缅共人民军当年改变了佤邦野蛮原始的习俗佤邦腹地黑暗地带野蛮原始的习俗。作者张来畇砍头祭谷是源自很久的佤邦原始拜物教习俗。居然有说法称这是当年孔明征战至此地遇见蛮荒夷人,为控制当地各处,使了这个阴招。在教会当地夷人种谷子
圆明园一件古衣柜,给谁谁不要,老外捡漏后转手卖9315万上个世纪的清王朝的腐败统治,使得中国遭受到了内忧外患的处境。欧美地区通过工业革命崛起的国家都加快对殖民地的扩张,瓜分中国也成为了他们的目标。那时候的中国大地上,侵略者们大肆的掳掠我
你知道古人假期有多少天吗?古人大部分不上班,只有政府官员等少数群体有假期,那你知道他们的假期有多少天吗?先秦时期的文献有限,休假制度也无从考证了,但那个时代实行世卿世禄制,官员都是世袭的,当官既是自己的工作
殿前都指挥使枢密使太尉谁是最高军事长官?浅谈宋代军制!大家都知道,北宋立国后,赵匡胤为了矫治前代将帅拥兵自重割据分裂之弊,即进行军制改革,采取兵权集于皇帝,臣僚分揽军政的做法,虽然此举对强化中央集权,开创宋代基业,起了积极作用。但其后
回来的女儿一个转折降临,廖穗芳的结局注定悲惨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回来的女儿是一部家庭悬疑剧,领衔主演有张子枫王砚辉梅婷李乃文。主人公陈佑希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女孩子,其闺蜜小秀的突然失联,使得她不得不只身涉险,潜入李家查询事情
县委大院大结局,重排演员演技胡歌挤进前三,吴越仅第二年底的班底王炸剧县委大院终于迎来了收官,作为一部上星剧,县委大院在收视率上的表现非常亮眼,但可惜的是即便是胡歌孔笙的配置,也很难让县委大院成为一部令观众津津乐道,反复重刷的作品。根
明朝那些事儿经典语录摘取,说的真好1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2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3他只有两样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4知道结局是悲剧
2022国剧10大最烂结局,一个比一个离谱,县委大院排第三头条创作挑战赛2019年的4月中旬,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终于上线。结果,预想的大场面,被黑暗的色调所遮盖,以此来掩饰特效的不足,而更为要命的是,铺垫了将近十年的夜王,被二丫一匕首给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