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第一次提出作为圆球的地球概念,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论证地球是球形,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为测定球体周长提供了计算方法,埃拉托色尼测得两点地心夹角为1/50圆周,采用等分园周的方式算出地球周长约为25.2万希腊里约39690千米,在2200多年前第一次测定地球周长,精确度达99%以上。 地球周长在当时看来实在巨大,如果他是对的,那么意味着地球大部分都是海洋,人们普遍不愿意接受,于是很多学者也进行了测量,叙利亚数学家波希多尼的推算结果地球周长只有180000步,要明显小于正确的周长,后业托勒密采纳了波希多尼错误的周长,并基于这个错误的周长,用先进的数学方法绘制了他的世界地图,这导致地图最东侧的中国所处的经度远远比中国真实的经度要偏东,图上标注中国的区域已经靠近了现实中北美大陆的西海岸。总之,托勒密相信的是"小地球",他的这个错误观点也因此盛行了1000多年。 中世纪晚期,《马可·波罗游记》描述的富饶东方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曙光,海上强国对探索东方跃跃欲试,而地球的大小直接关系海上航行。1492年,当哥伦布从西班牙海岸出发,西航寻找东方时,他带着3艘帆船、87名水手以及1本托勒密的《地理学》。正是因为深信托勒密的观点,他才有勇气出发,正是那份地图诱使哥伦布向西航行寻找亚洲,结果稀里糊涂抵达美洲并发现了新大陆。正如18世纪法国地理学家安维里所说:"一个极其巨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如果哥伦布知道且相信埃拉托色尼所测定地球的真实大小,也许就没有这次伟大的航行了。 所以说,人类历史的进程,充满了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