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八十一岁的武则天沉疴已久,在洛阳迎仙宫内养病,她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与大臣议事了,日常都是张氏兄弟为她传递消息。 突然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推门而入,武则天颤抖地问:"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去了哪里,把他们怎么样了? 张柬之恭谨而冷淡的回答:"臣等将两个乱臣诛杀了。" 武则天不愧是一代女皇,一生都浸淫在朝廷,心中明白,这些大臣是来逼宫的。 年老体弱的武则天,虽是心有不甘,还是将武周政权还政于李唐王室,被迫退位。 第四天太子李显复位,恢复了唐的国号。 缠绵病榻已久的武则天,回忆着自己的一生,恍惚间看到了一个80岁的老头在自己床头,这是谁啊? 女皇仔细看了下,原来是张柬之,那个带兵逼宫的老头,他看起来还像一个人,那个人已经离去很久了,是狄仁杰。 武则天一下明白了什么,不禁说了一句"狄仁杰骗了我,骗得我好苦。" 武则天和狄仁杰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唐第一断案高手 狄仁杰,在我们脑子的形象,就是那个胖胖的唐朝大侦探的形象,他有着出色的断案能力,当然这只是他能力的一部分。 狄仁杰,并州人,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和武则天是老乡。他父亲从小严格要求,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论是在在个人品行还是道德素养方面。 年轻时狄仁杰参加科举入仕,在他担任大理寺丞时,掌管刑法。到任之后处理了积压多年案子,包括前任留下的悬案。一年内创纪录的处理了一万七千多桩案件,一天就得处理几十件。 案件处理结束,没有一个人上诉,可见他的办事效率和能力有多强,后世称赞他是神探也一点没错。 影视剧也将他的断案传奇一再的传颂,大家脑海里都是狄大侦探的形象。 当然侦破能力只是狄仁杰的一部分,他还是一个谏臣,有勇有谋正直官员。 大唐谏臣 一个大臣敢于谏言,必须是为人正直,为天下社稷着想,本人的品格也是过硬的,太宗朝的魏征就是流传千年的,耿直谏臣。 狄仁杰也是一个坚持自己想法的谏臣,不畏皇权,当然他不是一味的死谏,而是有勇有谋。 高宗时期,狄仁杰来到京城任职。676年,左卫大将军权善犯了一个大错,误砍了太宗昭陵里的一棵树,这个错可大可小,唐高宗听说之后非常生气,直接将权善抓进狱内,下令要将他处死。 狄仁杰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权善的行为不至于要被处死。 高宗大怒:"权善砍了太宗昭陵的树木,是陷我于不孝,这难道不是重罪。" 狄仁杰权解皇帝:"陛下就为了一棵树就将一位有战功的将军处死,百年后,后人将怎么评述您的行为呢? 一席话说动了唐高宗,免除了权善的死罪。 狄仁杰的这一番话,给武则天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心中对这位大臣的勇毅竖大拇指。 高宗的宠臣王立本,犯了事,朝廷官员敢怒不敢言。刚直的狄仁杰在大理寺处理案件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立马向皇帝上报。 高宗要偏袒王立本,告诉狄仁杰王立本是人才,还是饶了他。 这一下激怒了狄仁杰,他回答道:"国家不至于就缺王立本一个人才吧?陛下如果要赦免他的罪过,不如将我戍边,让那些想忠心报国的人,看到我的下场,引以为戒"。 高宗听了这番话脸都绿了,无言以对,最终王立本被判刑,朝中的风气也好转。 武则天对于这个刚直不阿的大臣,越发欣赏,夸赞他是真大丈夫也。 处事公正,忠勇正直 狄仁杰在豫州任刺史时,李唐王室越王李贞叛变。武则天派兵部侍郎张光辅前去平判,一时间豫州大乱。 张光辅却不分青红皂白,随意杀害百姓,之后又以清查叛党的理由,四处抄家,一时间豫州百姓冤狱四起。 狄仁杰看到此情景,内心非常不平静,他下令彻查,不冤枉一个无辜者,不放过一个叛乱者,搜集了很多证据上报给武则天,使得后面的处罚公正得当。 武则天深感狄仁杰是一个人才,这样一个刚正、公正的官员正是自己需要的,她正在为自己以后登基储备人才。 690年,武则天登基,她求贤若渴,需要一批有能力的官员支持自己,她将狄仁杰破格提拔。 武则天是狄仁杰的伯乐,她将一个正直有才华的官员提拔到高位,让他发挥才华。 狄仁杰是知恩图报的,多次给皇帝推荐有真才实学的官员,知人善任,唯才是举,这些人才也巩固了武周的统治。 武周时期,武则天任用酷吏监视官员,狄仁杰刚直不阿,酷吏来俊臣痛恨他,污蔑其谋反,将他下狱。 在狱中狄仁杰差点被打死,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谋反,为自己争取时间,将自己的冤情写在被子里层让儿子带出去,终被送到女皇处,他免除死刑,被贬为县令。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多次想杀了狄仁杰,都被女皇制止。 696年狄仁杰再次被起复,为魏州刺史,抗击契丹,立下大功,次年狄仁杰再次拜相。 归政李唐,暗潮汹涌 武则天晚年最大的问题就是立谁为太子?武家,还是李家,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 狄仁杰自然知道女皇的困惑,他告诉女皇,百年后祭祀,姑嫂不拜,如果是亲儿子就不一样了,最终女皇还是选择了儿子李显。 女皇这一选择也表明,她要将大权还给李唐王室,狄仁杰就是那个在关键时刻帮女皇下决心的人,这也是后世李唐王室称他为"中流砥柱"的原因。 狄仁杰一直是调节着李唐皇室和武周朝矛盾的中间人。 张柬之是狄仁杰重点向武则天推荐的人才,他认为张柬之是一个宰相之才。当然他推荐人才都是出于公心,并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心。 张柬之是一个正统思想大臣,他始终忠于李唐,心中所想就是恢复李唐正统。狄仁杰希望自己百年之后,有这样的大臣,始终影响着女皇,最终能让女皇将大权归于李唐王朝。 狄仁杰忠诚于武则天,忠诚于李唐王室的大臣,他希望国家有一个开明的君主,把国家治理好。 张柬之始终忠于职守,705年正月联合太子绞杀了二张兄弟,逼迫女皇退位。晚年张柬之进宫,女行看到他彷佛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不由的说出:"狄仁杰呢骗了我"。 女皇在去世前将太子叫来对他说:"我选你做太子,就是要在我百年后归政于李唐,你何必这么着急。" 705年12月,武则天在上阳宫去世一代女皇陨落。她在死后没有给自己刻碑立传,只留下了一块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