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低价旅游团如何盈利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有些旅游团,不需要游客缴纳团费,即所谓的"0元团";还有一些甚至会给游客发钱,宣称"当地政府补贴"。这样的旅行社如何盈利?旅游团的吃、住、行、玩都需要成本,最终又是谁来买单呢?今天,拜克猫就为大家揭秘。
1.强制购物,高额回扣
购物回扣往往是旅行社和导游最大的一笔收入。有些旅游团会在合同里声明是"购物团",明确表示就是去购物的;有些虽然在合同中写了"自愿购物""无强制消费",但真到了目的地,也会变相强制购物。
强制购物常见于一些出国游、出境游、跨省游。对于这类旅游团,团费低到让人心动,但旅行体验着实让人受不了。
在一些不合理的低价团中,购物点占了行程内容的绝大部分。导游刚开始会打温情牌,引导大家购物。如果效果不理想,则会撕破脸,对游客辱骂加恐吓,逼迫购物。由于人生地不熟,游客通常只能忍气吞声,胆小的就直接买点东西当作给导游的小费。
2.为商家拉客,挣推广费
这种情况常见于周边一日游。旅行社收取少量团费,导游将游客带至商家指定地点(如农场、工厂、展厅等),接受商家宣传。商家按人头奖励旅行社(或导游)。至于游客现场是否下单,就全凭商家的宣传本事。游客如果觉得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现场都会购买。由于不涉及购物返佣,导游不会过多干涉。
这种旅游团,游客体验通常较好,特别是对于一些时间充裕的老年人,既有了陪伴,又买了土特产,还顺便游玩了一圈。因此,这样的旅游团实现了游客、商家、导游和旅行社的四方共赢。但是,旅行社和导游赚到的钱有限。
3.线路低配,压低成本
一些旅游团,不存在强制购物,但团费却也不高。原因是吃、住、玩都是低配,到了现场后,游客往往不得不主动升级补差价。以门票为例,景区可能会有好几项门票,但团费所包含的就只有大门票。游客在随团游玩的过程中,电瓶车、索道、小景点等额外费用一个也不能少。吃、住等其他方面,往往也得主动升级补差价。而现场补差价,自然不会便宜。导游会不会从中牟利呢?大家可以自行脑补。
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在以上三种低价团的赚钱模式中,强制购物无疑是最吸引旅行社和导游的,但同时也是最让游客厌恶的。要避免误入这类旅游团,大家只需谨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有,也不可能落到大众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