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东汉末年一步步统一北方及中原,建立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可见曹操的身份很多,可以说是那个乱世时代集大家之所长,中华大地璀璨的一颗星。小时候我们的课本里可是学了《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分别出自曹操中年、壮年、老年不同时期的心态,心态虽不同,平定天下的想法却从未停过。 曹操的生平事迹太多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我们对他的认识,曹老板一生性格多疑,好像不易信任别人,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是曹老板说的,可以说曹操从起家到平定中原,多疑诡谲而又真实坦诚。曹操表现的就是一个真实的人,在不同情况下需要做不同行为的现实主义者。就是这样一个人,乱世的齿轮下天选曹操作为平定者,为什么这么说,来我们一起看看曹操的起家轨迹,就会赞同我的观点。 最初的曹操,虽然入仕,也参与平定黄巾起义,不过势力不大,家底不厚,在洛阳跟着大将军何进出谋划策,可惜何进反听袁绍的建议造成十常侍之乱,又引董卓进京,曹操敢只身刺杀董卓,可见心向汉室的曹操不仅有谋还有勇,只是没能成功,假如成功了会怎样?成功了,曹操已经倒在了太师府,天选曹操就没了;由于事情败露,曹操赶紧就逃离了洛阳,逃到中牟县被陈宫擒获,陈宫只需把曹操交上去,天选曹操就又没了,好在陈宫被大义感召,反跟曹操一起离去;路上因吕伯奢之事,陈宫与曹操分道扬镳,在逃亡路上的曹操如惊弓之鸟,吕伯奢虽然在庄子上没有加害的行为,那么去城中打酒有没有告官?待醉酒宿未醒,会不会梦中再被擒?这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曹操误杀庄上之人,确实吕伯奢回去后肯定会告官,"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奸雄之姿的曹操开始觉醒。 从刺杀到逃亡,刺杀不成,天不让曹操以身殉汉,逃亡被擒,却结一孽缘,吕伯奢之事虽无法断定,但逃亡路上小心谨慎,难道不是天将降大任之行!回了老家的曹操是散尽家财,这才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并广发矫诏讨伐董卓,注意了,演义里用的是矫诏,说明是假的,只不过各怀心思的各路军阀无法证明是假的,虽然可信度不高,却又有四世三公袁绍的牵线,这才有了十八路诸侯讨董的"伟大盛举",同样也是各路人马并不尽心的一大原因,要知道,矫诏这件事很大的,这么多人陪你玩,不会闹笑话吧?曹操肯定是想事成,这事也就没人能追究了,事败露,呵呵......十八路大军反而更像反贼了,那曹操就要被献祭了。好在董卓迁都,盟军内部自生矛盾各自散去,再一次证明的汉室名存实亡,把这件事煮成了一大锅粥,这件事后,没有了能臣曹操,只有奸雄曹孟德。 之后曹操为报父仇,征讨陶谦,因吕布偷家,与吕布在濮阳交战一番,大败,周围火势迅猛,败逃的曹操慌不择路,撞见吕布,吕布方天画戟都架到脖子上了,却因看不清反问曹操何在?曹操虚指一处,引开了吕布,才逃出生天。这里有个问题,夜色黑看不清是不是曹操能理解,问了路,即便不知是谁,也是敌人,为什么不顺手而为,反而把人放了?真想采访下白门楼下的吕布知道这个情况会不会后悔,刀架脖子上都能活下来,不然为啥曹操是天选之人!而后宛城之战得力于典韦的拼死守护,尚在温柔乡的曹操才能得以脱逃,不然中军大帐张绣就带兵冲进来了,以此来看,在与人征战期间,曹操也是险象环生,几次险些命丧战场,可是最终都是曹操赢得了胜利,同时也造就了与袁绍完全不同的格局。 而曹操迎献帝到许,既是天意又是人谋,天意是指曹操当时竞争对手都挺强,比如二袁(袁绍、袁术),可惜这俩都没远见,也不装装样子,造成了强大的竞争对手不参加。曹操一路奉迎天子虽然也有阻力,好在人谋的帮衬下,顺利的将献帝带到了许都,从此开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针,再征张绣、吕布就不是单纯的用兵,而是用谋,这个天平已经有了向曹操倾斜的势头,所以吕布虽然有徐州,陈宫有智而迟,里应外合之下,曹操除了一心腹大患。不过也同另一个天选之人煮酒论英雄,借讨伐袁术的理由,刘备复得徐州,可是明显不是曹操的对手,反为曹操打工。 官渡之战的胜利才是真正体现曹操天选平定者的证明,要知道,僵持在官渡这么个地方的曹操部队其实是被袁绍大军压着打的,袁绍兵多将广,长期消耗,是消耗不过的,曹操经历几场战争,粮草是个问题,一度有退兵的想法,因为怕才会有这种想法,好在荀彧的书信提及待袁军有变,从而一直坚持。我问下各位,这种不断消耗的坚持,又看不到胜利方向的坚持,随时可能被对方吃掉的坚持,有几人能撑住。可是曹操等到了许攸来投,一举扭转劣势,对北方长达七年的战事,一举统一北方,平定辽东,故而诸葛亮隆中对曾说"北有曹操占天时"。但这个北方和中原,一开始可都不是曹操的。 统一北方的曹操,已经没有了对手,荆州刘琮小儿的不战而降令曹操感觉天命就要完成了,急不可耐的想一统天下。可是在赤壁这个地方遭遇了人生的一场大败,整个过程我就不说了,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胜利了,自然是天下一统,而且开战前曹操"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已有了称帝之心,另一个天选者直接宣布失败,这个称帝之心表露的早了。曹操的失败一则是自己飘了,二则是另一个天选者逼的已经要没路了。而战败后的曹操并没有一蹶不振,把八十三万人的一场战败为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来日再战便是,所以天选的曹操借诸葛亮的有意而为逃回去了。 征讨完马超之后,汉中争夺战属于曹操与刘备这两位天选者唯一的一次正面交锋,可惜曹操的再次失败让刘备有了鼎足之势,才有了三国,曹操也再无力南下实现真正的一统天下。曹操转而进入中原的发展,增强国力,加封为魏王,只是封王,为什么搞的会与一些氏族决裂,比如荀彧。曹操是外姓,封建历史上外姓一般不能封王,拥有继承皇位的一般都是单字,比如后来的秦王李世民、燕王朱棣。曹操封自己魏王,已经可见心思,而且曹操所在的地方战国时期好像还是魏地,包括后来刘备自封汉中王,就是在汉中这里,吴王孙权为东吴之地。可见曹操的称帝之心已经不在隐藏,只不过自己曾说致死亦为汉臣,落幕的曹操是以汉魏王的名义走的,不过也确实成了"周文王"。 曹操的评价太多了,我们以现在的角度都看不清曹操何况当时身在局中的众人,不过有一点我要为曹操鸣不平,就是在杀华佗这件事上,曹操头痛,华佗经诊断需要凿开曹操头颅取脑瘤。评价的是曹操多疑不允,恐其为关羽报仇,并下狱华佗拷问至名医身死。以现在21世纪的医疗技术都不敢保证开颅手术百分之百的成功率,这种颅内取瘤的手术换你是当时医疗条件下的曹操你敢答应吗?欢迎评论区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