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好奇司马南是如何从人变成鬼的,所以比较关注司马南的文章。总体感觉是:司马南的初中作文不达标。 近有一篇张艺谋电影《满江红》的评论文章:"秦桧吟诵满江红"。读后,大跌眼镜。标题如是,整篇文章竟然没有围绕标题展开,此谓离题。 接下来便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满嘴跑火车,象这样离题千里的文章,根据中学作文评分标准,最高得分:百分制的只能是30分。如果其它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那就只能给个零分。 那么,其它方面还有哪些问题呢? 第一:无主题,没有侧重点。从文理出发,一篇文章必须有一个主题,也只能一个主题,或者说有一个侧重点。从对该电影的肯定与否来说,司马南是有时肯定,有时否定。当然,有长有短是难免的,但是文章必须有侧重点。如批司马南的文章,以司马南的丑陋为侧重点。如赞司马南为公知的文章,就不说司马南是母鸡。即便要写,也只能稍带一笔。 第二:千篇一律,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奶奶始终与司马南的文章形影不离。现在终于改了。但是,王奶奶虽然失踪了,毛主席又成了他文章中紧紧相随的三个字。想必是被人批怕了,想用毛主席三个字做护身符。但是,千篇一律是作文的大忌。 第三:娘娘腔十足。文章开篇,写他是与女伴一起去看的,女伴坐在前排,男生坐在后排。为了吸引读者,文章加点味精未尝不可。所谓天马行空,上下五千年,这是文章的狂野之处。但是,一定要做到形散神不散。也就是说,每一段文字,甚至是每一个字都应该能烘托主题。而司马南的这段文字弄巧成拙,又成了离题之笔。文章之所以经常离题,是思路混乱的表现。文章如是,做人和考虑问题也一定差不离。 第四:好坏不分,忠奸不明。一篇文章,观点鲜明是必须的。标题"秦桧吟诵满江红",秦桧是卖国贼,满江红是民族英雄岳飞的代表作。对秦桧到底是赞赏还是鞭挞呢?想标新立异,出发点不错。但不能让卖国贼和爱国将领坐同一把凳子,这又是一处弄巧成拙。 第五:东拉西扯,或"满江红"出处真伪问题,或张艺谋导演水平,或演员陈容方面......看了让人云里雾里,这还是一个没有主题,没有侧重点的问题。 司马南文章,不仅仅是这一篇,几乎篇篇如此。跟他为人一样,颠三倒四,没五没六,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