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罗斯之战大唐安西军VS阿拉伯铁骑,一场稀松平常的遭遇战
巅峰时期的大唐遭遇如日中天的阿拉伯帝国,究竟谁强谁弱?它们之间的对决碰撞是否促使了大唐由盛转衰?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那场发生于公元八世纪中叶的怛罗斯之战。
看到今天要聊的话题,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怛罗斯究竟在哪儿呢?
怛罗斯,位于今天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塔拉兹附近。在公元八世纪那会,怛罗斯城是西域古国——石国的第二大城市。《新唐书·石国传》中有记载:"怛罗斯城,石国常分兵以镇之。"
众所周知,那个时候的西域,基本上都在大唐安西都护府的统辖范围内,包括石国在内的一众西域小国,全都拜大唐为大哥,唯大唐马首是瞻。大唐牢牢控制着"丝绸之路"要冲,经营西域,开展贸易,小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滋润。
对此,地处青藏高原的吐蕃不免有些眼红,它也想到西域分一杯羹。在经过了一段期间的发展壮大,积蓄实力,吐蕃感觉自己行了,已经具备和大唐掰一掰手腕的实力之后,便开始图谋入侵西域。
公元740年,为了得到进入安西四镇的重要通道,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王苏失利迎娶吐蕃公主,两国联姻,组成反唐同盟。
得知消息后的唐玄宗派遣大将高仙芝率领一万余名唐军发动远征,征讨小勃律国。唐军从安西出发,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很快就攻占了小勃律,并击溃协防的十万吐蕃军队。战后,高仙芝将活捉的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一并押往了长安,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嘉奖,也因此被提拔为了安西四镇节度使。
后来,唐玄宗又听说西域的车师国暗中跟吐蕃交好,于是再次派遣高仙芝前去征讨。打算杀鸡儆猴,震慑一下西域诸国。这一次,高仙芝可能是觉得不过瘾,在干净利落地扫平了车师国后,还顺手血洗了石国,并把人家石国的国王押到长安,一刀给剁了。
这一番操作下来,大唐在西域的确是立了威。西域诸国再也不敢搞小动作,生怕惹到磨刀赫赫的高仙芝和他统辖的安西都护府了。
但实话实说,在对待石国这件事上,高仙芝做的着实有些过分了,纯属没事找事。人家石国老实巴交的没招谁、没惹谁,结果愣是被唐军一顿没来由的胖揍,灭了国。
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一路向西,逃到了黑衣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国那请求帮助。
此时的阿拉伯帝国正值阿拔斯王朝,是整个帝国的最巅峰时期。在对外扩张这件事上,帝国上至君王贵族,下至普通士兵,全都有着非常强烈的进取心,他们渴望将真主的福音传遍世界。
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吞并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控制了地中海南岸的广袤地区。
单从领土疆域上来看,这个时期阿拉伯的帝国,是一个丝毫不逊色于大唐的顶级强国。
随着战争触角地不断向东深入,阿拉伯帝国已然开始窥伺大唐的安西四镇。所以,在收到石国王子的求援后,阿拉伯人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帮助其复国的请求,迅速着手调兵遣将,准备向东侵入大唐的势力范围。
得知消息后的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进攻阿拉伯帝国。
公元751年,高仙芝与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一道,统率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外加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余人的雇佣军,自信满满地发动了西征。
《资治通鉴》记载,"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
唐军一如既往,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乐观主义精神,翻过葱岭,穿越茫茫沙漠,历经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于同年7月份到达了怛逻斯,并随即展开了进攻。
面对突如其来的唐军,阿拉伯军队明显是慌了神,他们仓促应战,一面依据坚固的怛逻斯城死守,一面紧急动员了十万大军赶往怛罗斯支援。
据史料记载,唐军凭借着弓弩的优势,开战之初便对阿拉伯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随后在短兵相接的近战中,更是牢牢占据了优势,奈何阿拉伯军队有着宗教信仰的加持,个个悍不畏死,再加上主场作战,有着充足的兵源,以及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一时间竟然和唐军僵持住了,双方杀得难解难分,围绕一座小小的怛逻斯城,竟然死磕了五天。
高仙芝非常清楚自己率军长途奔袭,一旦不能速胜,就应该选择撤离了。但是,一生征战,鲜有败绩的他明显不甘心无功而返,骄傲的他不允许自己失败。所以即便形势逐渐开始不利于唐军,但他依旧下令强攻,期望在阿拉伯援军到来前,尽快拿下怛逻斯。
可是,天不遂人愿,这一次,幸运之神并未眷顾高仙芝,就在唐军与怛逻斯城守军交战正酣的时候,阿拉伯帝国东方总督艾布·穆斯林率领的援军赶到了。
眼见形势不妙,唐军中的葛逻禄部突然倒戈投降了,这使得唐军身陷腹背受敌的危机境地。面对如此良机,阿拉伯人又怎么可能会放过呢?只见他们迅速派出重甲骑兵,对唐军展开猛攻。
就这样,在阿拉伯军和葛逻禄部的前后夹攻下,苦战多日的唐军终于抵抗不住,全线崩溃了。
混战之中,唐军大部被歼灭,只有高仙芝和李嗣业、段秀实等少数将领,以及数千残军趁着夜色的掩护,逃回了安西。
最终,怛罗斯之战这场东西方两大帝国之间的碰撞,以阿拉伯帝国付出了七万多人伤亡的代价后,惨胜大唐。
尽管唐军在怛罗斯之战中失败了,但却并没有像某些自媒体营销号所说的那般,战败后的大唐丧失了对西域的掌控力,国力由盛转衰。
事实上,仅仅在两年之后,安西军便又恢复了建制,继续跟阿拉伯人在中亚对峙博弈。新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甚至还指挥安西军十分从容地揍了一顿被吐蕃控制的大勃律。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大唐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争霸,谁赢谁输,还犹未可知。
坦率的来讲,怛罗斯之战并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场大唐与阿拉伯帝国的遭遇战,是双方对彼此实力的一种试探。
这种规模的遭遇战失利,在大唐的扩张史中并不少见。事实上,有许多领地地盘,大唐是通过反复地争夺才得以控制。
除此之外,在怛罗斯之战后,双方不仅在领土疆域、势力范围上几乎没有变化,甚至就连两国之间的关系也一如既往,战后每年依旧有大量的阿拉伯使臣来华朝拜、访问、做生意。据《册府元龟》记载,仅仅在753年一年,阿拉伯帝国就向大唐派出了四波使团。
文末,总结一下,怛罗斯之战并没有促使大唐由盛转衰,它只是恰好发生在大唐由盛转衰的节骨眼上。
真正将将如日中天的大唐,拖向深渊的战争,其实是不久之后发生"安史之乱"。
在那场浩劫中,无数天才将星陨落,无数镇守西域的精锐唐军被调往国内平叛,加入了一场又一场绞肉机般的内战;而大唐的国运也在持续的动乱中风雨飘摇,支离破碎。(全文完,谢谢阅读)#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帝国#高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