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产战机首次着舰成功,印媒大肆赞扬,却无意中暴露战机弱点
对于印度而言,近期最值得庆祝的事无疑是,印度国产"光辉"战机在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上首次着舰成功。尽管印度海军已明确表示,不会考虑使用"光辉"战机充当舰载机,但这并不影响印度媒体对此事的大肆赞扬,称其为"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本次测试最值得关注,也是印度媒体不吝赞扬的关键点就是,印度人自研的战机终于在印度国产航母上完成了起降。按印媒说法,这标志着印度已经具备了设计、研发、建造及运营国产战机和国产航母的综合能力。要知道,印度走完这一历程,整整花费了32年。
谈及印度国产"光辉"战机的研发历程,用"命运多舛"形容恰如其分。该战机研发最早可追溯到1969年,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到1983年才正式启动。然而,由于印度军方一再拉高作战指标,盲目对比他国先进战机,同时印度自身研发水平严重不足,导致战机设计一改再改,最终在耗费了6.75亿美元,历时32年后,才实现了小批量交付。
从作战性能指标看,作为一款单座单发的第三代超音速战机,其采用从美国进口的通用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3.5吨,作战半径约为500公里,最大航速可达1.8马赫,可搭载空空及空舰导弹,同时也对陆作战。在此基础上,印度还研发处了舰载机版本,正是本次起降测试的主角之一。
从综合作战性能来看,"光辉"战机与中巴共同研发的"枭龙"战机类似,印度媒体不时会拿来比较。此前,印度媒体就鼓吹"光辉"战机性能及出口前景已全面超越了"枭龙",却遭到了印度专家吐槽,"光辉"其实是一款令人"困惑"的战机,是否全面超过"枭龙",还有待观察。
相较于国产"光辉"战机,"维克兰特号 "国产航母更值得外界关注。该航母是印度建造的首艘中型航母,长262米,宽62米,满载排水量可达4.3万吨,最高航速可达28节。舰载机方面,该航母设计了两条起飞跑道和一条降落跑道,采用滑跃式起飞,最多可搭载30余架战机。
印度于1999年开始该航母的设计工作,2013年就完成了下水,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到2022年才正式交付海军。这标志着,印度成为了世界上第六个能够"独立"建造中型航母的国家。尽管印度海军以"光辉"战机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为由,明确拒绝其充当"维克兰特号 "的舰载机。
印度国产战机"第一次"在国产航母上降落,对印军来说,却是意义非凡。从这个角度而言,本次测试显然更具有象征意义。
然而,印度媒体大量的报道中却忽略了掩盖国产新战机的细节,通过媒体资料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本次起降测试依然暴露了"维克兰特号"一个奇怪的弱点:在起降测试过程中,"维克兰特号"并没有使用"挡焰板"。要知道,没有挡焰板的话,战机起飞时的喷射高温就会直接影响到其他战机的起飞高度,进而降低作战效率。
印度人自然明白其中关键,但暴露出如此奇怪的弱点,确实让外界感到困惑。一方面,挡焰板技术结构非常复杂。需要每分钟引入400吨海水保证两分钟内降温250度,同时还要求涂装抗高温、抗腐蚀及隔热材料。另一方面,印度很可能还没攻克这一难题,一时间也采购不到相关设备,这才出现了如此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