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一、典故及其语义 典故:金镶玉〔传国〕御玺。 语义:西汉末年,王莽践汉祚时,派王舜向太后王政君索要和氏璧传国御玺,迫于无奈,太后用御玺砸地,致使摔掉一角;王莽命以黄金修补,金玉镶嵌,天工巧夺,使圣洁永恒的玉质,增添黄金的尊贵华丽,更显得典雅大方,厚重肃穆,遂命名"金镶玉传国御玺"; 其御玺,代代相传,又朝朝相递,直至元朝灭亡,风风雨雨,历时1600年,才不知所终,但是,各朝代须拥此玺,以镇国祚,铸成铁律,历史公认,传国御玺拥有者,才拥有正统的统治地位。于是,此玺失踪后,历朝开国皇帝勉为其难,只好自镌御玺传国,以示遵循着 历史的规律。当然,也有人偶然得到此玺,便野心膨胀,顾不得主客观条件,孤注一掷,拼死一搏,结果给历史车轮辗碎,落下野心家称号。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后传》。 王政君影视像 二、王莽践汉祚,王政君摔碎御玺一角〔金镶玉御玺典故本事〕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遵怀王之约,破武关,走蓝田,直取咸阳,秦王子婴献镇国御玺而投降;御玺传递,象征着国家权力的交接,秦王此举,正式宣告:大秦帝国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拥有镇国御玺的大汉帝国,纪元新开了。 相传,这传国御玺是和氏璧镌刻的。大家知道,此璧产于楚国荆山,忠贞的和氏得此玉璞后,演绎了和氏献玉璞于三代楚王的悲壮故事〔《韩非子、新序》〕、南国楚王向中原赵国纳璧求婚的喜庆故事、还有赵相蔺相如智斗秦昭王的完璧归赵故事〔《史记》〕。大喜大悲,慷慨苍茫。 和氏璧传国御玺 后来,秦王嬴政横扫天下,终于得到赵国和氏璧。和氏玉璧,冬暖夏凉,蚊蝇不近,纯粹洁净,光彩照人,众望所归,价值连城。嬴政获此宝玉,喜不自禁,遂命雕成玺形,镌刻李斯手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再饰以五龙图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圣洁雅丽,韵味恒昌,于是,定为帝国的镇国御玺,象征子孙帝王,代代相传,永镇大秦帝国的万世基业。 始皇嬴政哪里想到,大秦三世即亡,御玺易手了。此后,大汉高祖刘邦拥有御玺,他也御服其玺,世代传递,号大汉传国御玺。大汉虽没传递万代,却也国运绵长,立国凡427年,传递27代帝王,为我国存世最长的封建帝国。毋庸置疑,刘氏可是历史的幸运儿。 不过前汉,即史称的西汉,帝位传到第14位皇帝时,大司马、安汉公王莽弄权,15岁的平帝突然去世,又因才2岁的孺子婴未正式立位,御玺为太皇太后、王莽之姑王政君所收,藏之长乐宫。 及王莽篡汉自立,当上新朝皇帝时,他请御玺,太后不授。遂派安阳侯王舜索求,太后骂他:"你们家蒙汉之恩,富贵累世,无以为报,却乘人孤危,夺取其国,恩义在哪?良心何在?人若如此,猪狗不如!天下哪有你们兄弟这样的人!你们既为新皇,也当自作新玺,传之万世,为何索其亡国之玺?我汉家老寡妇,旦暮将死,要与此玺同归于尽,合葬一起,你们也休想得到!"太皇涕泣不止,遂高举御玺,愤然用力,砸掷于地,又骂道:"我老且死,你们也将族灭!"这是微不足道的抗争,心存看护刘氏子嗣的祖孙之情;又是苍白无力的怒骂,也不无提携王莽家族的姑侄之意。情意绵绵,恩仇不已。 王舜连忙捡起御玺,见到只损一角,而刻字完好,遂叩首谢恩,呈献王莽。王莽大喜,召来工匠,想法修补。那工匠倒也聪明,用黄金镶嵌玉玺,以便巧掩损角,而金玉镶嵌,天工巧夺,赏心悦目,光彩照人,这全新的工艺,竟然让圣洁永恒的玉质,增添黄金的尊贵华丽,更显得典雅大方,厚重肃穆,于是,美其名曰:"金镶玉传国御玺"。 这就是"金镶玉〔传国御玺〕"的典故本事。 金镶玉传国御玺 三、幸运的王政君身居6后,风光61年 王政君〔公元前71—公元13年〕,魏郡元城〔河北大名县〕人。廷尉史王禁次女,母亲李亲。新朝皇帝王莽,是她的娘家侄子。 王政君,出身官吏世家,知书识礼,婉柔温顺,得妇人之道。她是汉宣帝宫女,元帝皇后,成帝母亲,享年84,我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她身居后位,包括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历时61年。公元13年,在新莽朝,她忧愤而死,与汉元帝合葬渭陵。 王政君,貌不惊人,资质平平,却能给6位皇帝当过皇〔太〕后,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乃至整个人类,绝无仅有的奇迹。不过,在她的身上,也融入了太多的机缘巧合。其一、汉元帝去世较早,其二、继任皇帝都短寿,其三、庞大的娘家势力支持,其四、她福寿绵长。这样的四条她都俱备,这才成就她荣耀而悲愤的一生传奇。 说她荣耀,是因为她给元帝当过皇后、给儿子成帝当过皇太后,成帝无子,她还给过继的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孺子刘婴,以及新朝皇帝王莽,当过太皇太后;说她悲愤,是因为她身为大汉太后,却保不位刘氏江山,眼睁睁地看着山河变色,政权易手,娘侄王莽篡汉而自立为新,这种亡国悲剧,让她痛心疾首,悔恨至死,也让后人感触良多,叹息不已。 四、王政君两嫁死夫,年长入宫,天上掉馅饼,立为皇后 王政君之父王禁,胸有大志,好酒色,多妻妾,生4女8子,子息蕃衍。王政君之母李亲为正妻,生下两子一女后,嫉妒诸妾,与王禁离异,而改嫁苟宾,又生子苟参。 当初,李母怀她时,梦见满月照怀。她长大后,许嫁未婚,而对象先夭;后东平王欲娶为妾,她未过门,王爷已薨。王禁诧异,给她占卜相面,卜者惊呼:"命当大贵,贵不可言!"王禁认为,该是这样,便教她读书弹琴,学习女史妇德。 宣帝五凤年间,她已经18岁了,被送进掖庭,做了宫女。 一年后,太子刘奭宠妾良娣病逝,太子悲伤致疾,神志恍惚,郁郁寡欢,怒斥幼妾,不近女色。宣帝批评幼妾,不知顺适情意,乃令另择可人宫女,得王政君等5人。引见太子后,皇后令长御询问太子,喜欢哪个?太子无意于谁,可在皇后面前,迫不得已,勉强回答:"其中一人可以。"而王政君离太子最近,又独穿绛红大衣,与众有别,长御便以为指的是她。 皇后郑重其事,命侍中和掖庭令护送王政君,到太子宫进见太子,太子遵命接纳,并施与一夕欢爱。此前,太子姬妾十多个,有的宠幸7、8年,都没怀孕,而她得幸一次,便怀孕了,遂立为妃。 甘露3年〔前51〕,王妃诞下成帝、嫡皇孙。宣帝大喜,亲自取名为骜,字太孙,常常带在身边。含饴之情,依依可现。 三年后,宣帝驾崩,太子即位,是为元帝。 三天后,王妃立为皇后,其父王禁爵封阳平侯,官拜特进。 太子刘骜,博览古今,宽厚稳重,能受直辞,又仪容善修,风姿出众,后来嗜酒好色,喜欢闲适安乐。 汉成帝和他的母亲王政君影视像 前33年,元帝驾崩,太子即位,是为成帝。 成帝尊母为皇太后,任大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并增封地。西汉王氏的兴旺,从此开始。 不久,又封王崇舅为万户侯。 汉成帝大舅大司马大将军王章影视像 前27年,其他五个舅舅,同天受封,此乃世间罕事,人称"一日五侯"。这时,太后的同父8兄弟,除王曼早死外,都已封侯;太后又援田蚡例,要封异父弟苟参,成帝说"封田氏,名不正",便任为侍中水衡都尉;太后又哀怜王曼早逝,成帝遂追封为哀侯,让其子王莽袭爵,为新都侯。太后诸姐妹儿子,也都或封侯、或拜官。至此,王氏家族,大司马5人、侯者10人,居官数十,各据要职,遍布朝廷。外戚之盛,史上仅有! 前8年,成帝驾崩,其侄刘欣即位,是为哀帝。哀帝自小就得知,王氏势盛骄横,居心叵测,因刚即位,也隐忍优待。后来,哀帝的两代亲属都封爵拜官,太后只好令王氏辞官归国,给新外戚让路。太后70岁了,多历悲伤,如今却令亲属引退,路人饮泣,天下多为王氏鸣不平。 "一日五侯"字幅 五、王莽讨好太后,从摄皇帝到践祚为新帝 公元前1年,哀帝驾崩,无子。太皇太后任王莽为大司马,迎立中山王刘衎为帝,是为平帝。平帝9岁,又体弱多病,太皇太后摄政,王莽理政,独断朝纲。 王莽每天欺骗太后,自表辅政功德,指使大臣奏请,封他为安汉公。 公元4年,平帝13岁了,王莽又指使大臣上书,拥立他女儿为皇后。 王莽外控大臣,上书给他歌功颂德;内贿太后身边女官,散钱成千上万,以求给他美言,取悦太后。 太后的三个姐妹,他都封为君,赐汤沐邑,让她们也同享荣华富贵。 他知太后久处深宫,寡居凄清,枯寂厌倦,便迎合心意,抚慰老人,安排四季巡视,游乐京畿,让她广施恩惠,遍赐牛酒,以赢得子民顶礼膜拜,敬祝太后万寿、大汉永昌;又亲领太后重游太子宫,让她能睹物生情,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体贴入微,面面俱到,博得太后欢心,以换取自己的权势。 太皇太后王政君影视像 公元6年,平帝驾崩,也无子。王莽托言卜相最吉,征召宣帝最小玄孙,年仅2岁的刘婴,立为孺子〔太子〕,自请行周公傅成王故事,他以衡宰、安汉公身份,践祚摄政。太后不认可,但力不能禁,王莽遂成摄皇帝,改元称制。事出有因,刘氏哗然!太后说:"我虽妇人,也知如此,他必自危。不可以的!" 可是其后,王莽又践汉祚为新,竟然自立为真皇帝了。 太后大惊!于是,便有了前面的"金镶玉"故事。 六、故事的尾声 公元23年,太后驾崩后10年,汉兵灭新,杀死王莽,国祚重归于汉,"金镶金御玺",也回归刘氏家族。 斩王莽画 在后汉,即史称的东汉,刘氏家族将此御玺,继续代代相传,又传递了13帝,直至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从无奈的汉献帝刘协手中,接过传国御玺,刘氏才最终失去了持有御玺的资格。 从此,纪元又新开,历史走进曹魏三国时代。 陈存选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