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视界说Talk 编辑 | 视界说Talk前言 这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六大古姓,却总被人认为是日本姓氏,简直太冤啦! 中国的姓氏文化已有五千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时期,而如今我国登记在册的5662个姓氏,都是由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 演变而来。 在这些姓氏中,有六个姓氏的处境极其尴尬,只要一出门就会被人 "赞叹" 一句 "作为日本人,你中文说的真好"。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六个特殊的姓氏,看看你是否也曾认为这些姓氏是日本特有的。东野 提到东野,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一个人——东野圭吾。这位可是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白夜行》、《解忧杂货店》可以说将人性分析的通透。 东野圭吾在我国拥有雄厚的粉丝基础,因此许多人都认为这是日本特有的姓氏,实际上,东野 姓是 中华姓氏 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据《东野志》记载: "东野氏启於黄帝,黄帝姓公孙氏,长於姬水,改为姓姬。" 翻译过来就是,东野氏源于黄帝,黄帝本姓公孙,生长于姬水,因此改姓为姬。而东野姓正是姬姓的分支。 百年以后,黄帝的子孙姬发,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周武王。 建朝初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将全国的土地进行划分,连同本地的百姓一起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 周公旦(即姬旦,先秦时期男子以爵位、官职、籍贯等加上名字称呼,且称氏不称姓)作为周武王的弟弟,被分封在鲁地,也就是现今的山东地界。 但武王驾崩后,他的儿子周成王尚且年幼,所以周公旦并未就封,而是派遣自己的儿子伯禽赶赴封地,自己则留下来辅佐成王。 "三子讳鱼,为鲁大夫赐东野田一成,以自养,因以东野为姓,以田为名,此公族之姓东野所自始也。" 伯禽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世袭了他的王位,二儿子与三儿子被分封到了别处。其中三子鱼的封地叫做"东野",因此鱼 便以 东野 作为自己的姓氏,世世代代传了下去 ,这便是东野姓的由来。 后来朝代更迭,征战不断,东野家族遭到重创,甚至差点就被灭族,所幸东野熙(东野三十一世后人)带着族谱举家逃到了东海国(今山东郯城 ),东野姓才得以留存至今 。但因为这次劫难,东野家族人口凋零,在如今也是十分稀少罕见的姓氏,并且大多分布在山东境内。 新垣 说到新垣,首先想到新垣结衣 的请举手。 美人是日本的,但新垣这个姓氏可不是日本的。 别看如今姓新垣的人少之又少,但它的历史却是非常悠久,是传承时间最久的古姓之一 。 《姓氏考略》据《陈留风俗传》有云: "毕公封于新垣,后因氏焉"。 上文中的毕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个儿子,姓姬名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同周公旦一样,毕公高也领了封地,由于封地在新垣一代,便以封地的名字"新垣"作为自己的姓氏 。 因此,新垣姓也是源于姬姓 。 别说你没有听说过国内有新垣这一姓氏,即使在史书上也极少出现。 史书都快翻烂了,也只找到两位姓新垣的人,一个是战国时期的将军新垣衍,一个是西汉时期的方士新垣平。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史记·历书》: "而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历服色事,贵幸,后作乱,故孝文帝废不复问。" 这位新垣平是一位炼丹师,自称能炼出长生不老丹而深受汉文帝重用。但世人哪能长生不老,迟迟没有拿到仙丹的汉文帝醒过味儿了,派人监视新垣平,却意外发现他说的话没有一句实话,发觉自己被人忽悠的汉文帝,一怒之下处死了新垣平,据说新垣平还被灭了三族。 自此以后,新垣姓再也没有在史书上出现过。 那么日本的新垣姓与中国是否有关系呢? 日本以新垣为姓的人,都来自日本冲绳县那霸市,而这个地方在古代是琉球王国的首府,并不属于日本管理 。 明朝时期,琉球诸国都是明王朝的藩属国,两地之间来往频繁。明洪武帝时期,福建有三十六 户人家迁居琉球,在那霸港附近建立了一个村落,就是后来的"久米村",而这些移民被统称为"闽人三十六姓" 。 但日本的新垣姓 并不出自中国的新垣,而是出于林姓 。 林氏族谱: "(元祖林喜)原是福建福州府闽县林浦之人也。明洪永间,奉命同闽人三十六姓始迁中山,以敷文教。" 林氏 迁居琉球后,入乡随俗,将林姓改为了比较符合当地风俗的姓。如新垣、金城、岛袋、仪间等姓。 回到开头的那句话,也许美人也不属于大和民族?很可能便带有中国血统。 端木 与本文中的其它姓氏相比,端木是中国姓氏的事实更容易被人接受,毕竟在90后的青春里,都有一个"你的耳机吵到我眼睛了"的端木磊。 关于端木一姓的始祖,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得姓于端木典。 《端木氏家谱》《祖德性谱》载: "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 鬻(yù )熊 是 周文王与周武王的老师,他有两个 儿子,一个叫熊丽,一个叫端木。端木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典 。典用父亲的名字"端木"为姓,给自己取名为端木典,自此以后他的后代便都以端木为姓。 另外一种说法是源于端木赐。 端木赐,就是孔子大名鼎鼎的弟子——子贡。 相信背过《论语》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他能言善辩,也是孔子跟前的红人,更是家族的骄傲。相传他的一部分后人以他的姓氏为姓,姓"端木";一部分以他的字为姓,姓"贡"。 但不管是端木典还是端木赐,均是黄帝的后代 ,因此端木姓也源于姬姓。 千代 相信很大一部分人,在看到千代是中国姓氏后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艺伎回忆录》里的小千代 、《火影忍者》中的千代婆婆 ,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千代姓也是特别古老的姓氏,古老到详细的源头尚无定论。 如今国内很少能看到千代姓的后人,几乎可以说是绝迹 了。不知你们身边可有一位姓千代的同胞?北野 提到北野,日本导演北野武 是不是又充斥在你的脑海了。 实际上,北野也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而关于北野的渊源,有三种说法。 其一,与上面取自地名的"东野"、"新垣"不同,北野不是指北边的田野,而是出自官名。 《周礼·地官·遂人》中记载: "县士野,掌邦之野。" 西周时期,"野"指距离王城二百里至三百里之间的地区,有点类似现代语言中"野"的含义。所谓北野,就是管理王城北方二百里至三百里之间地区的官员,而这些官员的后人,以先辈的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这便是北野氏的来源之一。 第二种来源于契丹族。石抹·也先 原来是辽国契丹族人,但金国一朝举兵灭了辽国,事后又因赏识石抹·也先 的能力,想要收服他为己所用。 但石抹·也先 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不愿为让自己家破人亡的仇人服务,于是隐居在北野山之中,等待复辽的时机。后来,成吉思汗 起兵灭金,石抹·也先 听闻后投入成吉思汗的麾下,帮助蒙古灭了金国,也算报了家仇国恨。 石抹·也先 的后人中,有一部分人以先辈隐居的北野山作为姓氏,称为 "北野" 。 第三个说法,是来源于女真族。女真族水达达部居住在塞北北野山,就是石抹·也先 隐匿的地方。水达达部的女真族人便取自己居住地的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是以居邑之地 的名称为氏的典型代表。 东门 听到东门,不少人会联想到松本、山下、长泽这种日本气息十分浓重的姓氏。两者的组成方式出奇相似,自然就会把东门也归到日本。 但实际上东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姓氏,出自姬姓。 东门的得姓始祖是东门襄仲 (即公子遂,鲁庄公姬同的儿子,字襄仲),他曾出任鲁国上大夫,而他的府邸被赐在都城(今山东曲阜)的东门旁边,因此得名东门襄仲。 在政治场上,东门襄仲 扶持鲁宣公作为君主,但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者均为鲁桓公的后代,于是合称"三桓")的势力日益壮大,直接威胁了鲁宣公的地位。拥护国君的东门襄仲 多次铲除三桓,均以失败告终。在东门襄仲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孙归父继承了他的官职。 八年后,鲁宣公驾崩,三桓坐大。出于前仇,父债子还,公孙归父 遭到势力驱逐,无奈之下只好逃往齐国,一朝落魄。为了纪念家族曾经获得的荣耀,便以自家世代居住的东门作为自己的姓氏,改公孙为东门,世世代代传了下来。 因此姓东门的人都是鲁国大夫公子遂的后人。 中国的姓氏历史十分悠久,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起源。有的取自官职,有的取自封地,有的以时令为姓,有的以居住地为姓,还有以赏赐的爵号为姓,以显荣耀……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奇奇怪怪、闻所未闻 的姓氏,例如第五、是、酱、公羊、操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出于各种原因,有的复姓简化为单姓,有的繁体姓改为简化姓,有的姓已消失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但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能忘,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化拱手让人,毕竟从时间上来说,中国姓氏的出现要早于日本许多年。 【参考文献】: [1]马雍.中国姓氏制度的沿革[A].王元化.释中国(第4册)[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612. [3]张凤云.解读中国姓氏[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80~84. [4]刘凤娟.日本的姓氏[J].日语知识,2005,1:31. [5]姓氏寻源[M].长沙:岳麓书社,1992.14. [6]张港.说名道姓[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