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方向该从哪开始?
于懿陪您的第957天。
今日是2023年01月11日,是213与 257的遇见,创意出371自我纠结的开始,不如敞开心扉的开始。
不是每一种性格都能发挥正面,需要我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才能将正面的能量释放。
371是一天。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方向该从哪儿开始……
旧的教育秩序被打破,新的教育秩序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价值观投资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未来价值观的苦恼。
我是一名教育从业者,人性教育的研究者。我的观点和想法是:未来孩子教育价值观的方向要在人工智能行业所替代不了的方向上。
未来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掉70%~80的岗位。曾经有很好价值体现的行业,工作岗位,慢慢的都被替代下来。
所以我们要思考人工智能所替代不了的是什么?
那就是:想象力,创造力,感染力和爱的能力……
以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不是研究科学的人,学了那么多数理化,你仍没有走遍全天下,还是朝九晚五做着与数理化无关的价值体现。
所以,未来能当科学家,能搞高科技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这需要天赋。需要潜能,需要有"韦神"一样的兴趣与精神。
中国三代人托举一代人的优秀。这个理论不是空穴来风的。这是有大概率的。
所以,现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去在数理化上功克难题,去耗时间学习……这本身还没有把旧的教育秩序打破,国家搞双减,家长们还在蒙圈呢。国家搞五五分流,家长们都陷入了焦虑……
新型的教育理念,要我们家长在实践中摸索出来,没有前车之鉴的拿来主义,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自己孩子的优势,劣势很重要。不适合学习数理化的孩子,就别难为他们了……去学习如何做一个高情商,会沟通的人。学习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未来做一个家庭合格的人。
就别再脾气暴躁,拖拉磨蹭,沉迷于某种不良的嗜好里出不来,没办法处理好与老师,与同学,与家长的亲密关系,那未来这些孩子长大成人过后,他们也会做爸爸妈妈。也会成为不合格的家长,也会处理不了自己的亲子关系……那这不就成了"老猫睡在房梁上"一代传一代了吗……
所以,现代的家庭教育一定要懂得个性化,尊重个性化,发挥个性化,幸福力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了,教育孩子,记得不能太功利了……
上一代,上上一代,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走过来的,分分分就是命根儿。
国家的双减政策出台后,就是希望孩子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投入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型人类,而不是拼命的向数理化的分数要结果。
大语文的时代,先说好中国话,讲好中国故事,记录好我们的美好生活才是王道。
什么是素质教育?
就是一个人的自信。一个人的创造力,一个人的爱商,一个人的逆商,一个人对自己情感的表达……
"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但幸福的人一定是人生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然后再去创造他所追求的兴趣成功。
千万别培养外人看上去的"成功,"孩子自己不幸福,精神焦虑,抑郁寡欢,每天都在内卷里惶恐的过生活,没有意义……
不要再拿上一代人的教育习惯,教育理念,去教育21世纪的孩子。
上一代人的审美观,欣赏力,是书生气,是儒雅。
21世纪的孩子,他们的审美观和欣赏力是运动男,是挥汗洒雨,分泌多巴胺的快乐男,是行走荷尔蒙的美……
所以未来的20年,体育产业,艺术产业,文化产业……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行业都会兴旺发达。
人工智能,它没有想象力,创造力和感染力,所以我们现代的家长,你要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呢?
就是要培养孩子人工智能所替代不了的能力:共鸣,共情,创造,自信……
只要孩子具备这些能力,学什么专业就没有那么重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榜样的教育,幸福的教育。
你过的幸福,他们就会过得幸福。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第一生产力。你成功他不会比你差。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强……
所以,孩子的未来就是在他擅长的领域里发挥他的创造力,自信力,欣赏力,感知力,共鸣力……完整人格的培养。
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方向。就是未来家庭教育的方向。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的人。表达爱,传递爱……
点个在看,愿你在《生命数字》中读懂孩子的天赋潜能发挥孩子的个性创造力,自信力和爱与被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