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在美国海关,他们强行扣押了一名中国女子,并对其进行无理搜查,最后竟无耻地抢走了她6800美元的存款,那可是她全部的积蓄。 6800美元在中国是什么概念?当时中国科研人员工资才200多元,谁知女子并不在意存款,她更在意的是几粒药。 她就是被誉为"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中国太空材料之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兰英。 01
这位林兰英院士,小时候差点被妈妈"折翼" 1918年2月,林兰英出生于福建莆田,祖父曾是当地有名的富商,父亲忙于生意,家里七个孩子都靠妈妈照顾,妈妈更希望作为长女的林兰英,能照看弟弟妹妹 同时"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妈妈,并以此来教育孩子们! 人们常说,福祸相依,是福不是祸 是祸躲不过,在六岁这年,林兰英不幸生天花,住院治疗,这段经历让林兰英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并下定决心:我要读书! 父母得知后,一脸不屑:一个女孩子读什么书? 母亲则阻拦:你去上学,家里的活谁来干?我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 我不管,我就要读书,不让我读书,我就不吃饭!倔强的林兰英抗争着 不吃就饿着!母亲没当回事。 谁知小小的孩子,竟有那么大的决心,饿了三天也不改口,毕竟是当妈的心软。 上学也可以,但是家里的活不能少干,放学回家就要照看弟弟妹妹。妈妈妥协道 好,我先干完活再去上学,放学回来就看弟弟妹妹。林兰英一脸认真地说道。 自己小小的反抗,换来了不一样的世界,以前都是在家里转,现在她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02
自从上学开始,"学霸"特质体现的淋漓尽致,一路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稳稳的第一名,考入福建协和大学,成绩优秀,毕业后留校任教。 优秀的人不会以解决温饱为目的,她还有更大的目标。 1948年,林兰英获得了一个公派美国留学的机会,在国外,她如饥似渴地吸取着专业知识,顺利地拿下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当时她所学是高科技专业,许多猎头公司纷纷向她抛来橄榄枝,她选择了当时美国半导体巨头——索菲亚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开启研究半导体,她为公司带来巨大利益,她的年薪达到了1万美元。 这门技术在美国日渐成熟,可在中国完全是空白领域,我国得知林兰英是这方面的人才后,积极联系她,希望她能回国 林兰英早就有回国的打算,本想让技术再熟练一些,收到了祖国母亲的召唤,哪还能再待下去? 对于林兰英这样的科学家,公司怎么舍得让她离开,美国怎肯让她回国? 可林兰英有了回国的想法,又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思来想去,以母亲生病需要照顾为理由,需要回国,没想到她的领导劝说:你完全可以把你母亲接来美国治疗,我们这边的医疗条件可比中国先进多了! 母亲年龄大了,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并且路途遥远,经不起折腾! 无论是朋友还是同事,都劝说不了林兰英,公司甚至再提高待遇来阻拦,林兰英又怎会在乎? 03
经过重重险阻,林兰英终于获得了一张回国的船票。在挑选行李的时候,所带东西并不多,因为是回国,就像回家一样,只要带着必须的就好。 但有一样东西必须带回去,如果不带,回国就没有什么意义,那就是在美国研究出的—硅单晶和锗单晶,可怎样拿回去,让林兰英颇为头疼。 果不其然,正当林兰英就要登船的时候,两名海关向她走了过来,检查完信息后,要求打开行李箱,林兰英的心到了嗓子眼。 两名海关对着箱子乱翻一气,实在没有什么东西,突然一名海关指着一盒药问:这是什么? 林兰英稳稳情绪,平淡地说:这是我给妈妈带的特效药。 海关还不放心,拧开盖子问了问,旁边的林兰英手心都出汗了! 没有查出异常,海关就起身了,林兰英暗暗松了一口气 另一名海关却发现了一张支票,林兰英说:这是我的积蓄。 这名海关看向那名海关,本以为空手而归的他却说:如果你不回去,这张支票没有问题,但是你要回中国,我们不允许你带回去! 林兰英不禁心里咒骂几句,争取一下,仍然不同意,船就要开了:我把支票留下,是不是就可以回国了? 嗯,可以的。 林兰英收拾好行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轮船! 尽管她不舍自己的积蓄,但对于回国来说,微不足道。 有钱不可能万事顺利,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怎么也没有想到当时的中国,在这方面连基础设施都没有,国家经费又少的可怜,林兰英却一点怨言都没有,没有设施就动手做,没有经费就拿自己的工资,十几年如一日的热情奔赴国家的事业。 从回国以来,直到第一根硅单晶拉制成功,林兰英就没好好地睡过一个好觉,吃住全都在单位,废寝忘食是家常便饭。 黄天不负有心人,林兰英利用带回来的宝贝,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成功拉制出我国第一根硅单晶、第一根锗单晶,这让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材料学方面大大缩减了十几年的差距。 1962年,她和团队拉制出我国第一根无错位硅单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即使有了这样的成果,林兰英院士也不敢松懈,继续在这方面努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林兰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却无暇顾及,她一生未婚,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 尽管在灰暗十年时,她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她心里一点也不在乎,在对留学生的寄语中这样讲: 无论是什么年代,我们大家必须遵循的共同点,那就是,凡是炎黄子孙,你应该把你的黄金时代贡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 一生为国,默默无闻,只为自己的祖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她和团队研制提高硅光电池的效率,早早地应用于人造卫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3年3月4日,林兰英院士走完了她的一生,放下了她所热爱的事业。 看到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天宫一号不断建设,神舟十四顺利返回,神舟十五送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日益壮大,林兰英院士一定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