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张丁材 郭西钦,1945年1月出生,莘县张寨镇郭炉村人,少将警衔。 郭西钦 1964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196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月任陆军第四师、解放军第41师测绘大队天文中队中队长。 测绘兵 1978年11月后历任公安部边防总局副营、正营、副团、正团职参谋,1981年在国务院打击走私临时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1989年1月任公安部边防局边境管理处副处长,1992年任陆地边境管理处副处长,1994年任陆地边境管理处处长,1998年任边防管理局海警处处长,后任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副局长。2003年12月离职退休。 2000年7月,郭西钦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2003年12月离职休养。 在成千上万保家卫国的军人当中,有一个兵种最为特殊,他们一般不带枪不带炮,在和平时期跑遍祖国大江南北,在战乱时期探明战区万千险境,这个兵种就是测绘兵。 他们怀揣着测绘兵的梦想,肩扛仪器潇洒走天下,偶遇从未有过的风景,路过不期而遇的风光。郭西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1950年5月11日,中央军委决定,测绘兵领导机关在北京正式成立。从此,测绘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出现在人民解放军序列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1964年,郭西钦在湖北省黄冈中学毕业。同年8月,经国家统一招生考试,郭西钦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北京)天文大地测量系学习。196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8年8月,郭西钦毕业分配到新疆军区,先后在陆军第四师、解放军第41测绘大队(即新疆军区测绘大队)任技术员、天文中队中队长。在测绘大队工作期间,曾参加全军测绘部队青藏高原大会战,多次赴藏北高原、南疆沙漠戈壁作业。他走遍了天山南北,昆仑冰川,将青春和年华奉献给了国家和军队的测绘事业。 偷渡犯罪活动是一个国家对内影响社会秩序、对外妨碍国际正常交往的严重社会问题。据了解,2001年10月8日,韩国海警在韩国丽水市所里岛南10海里处,查获韩国籍渔船"泰仓7号"涉嫌运送60名中国籍公民偷渡韩国的特大案件。经查实,60人中,有25名福建籍偷渡人员因船舱密封缺氧而窒息死亡,其尸体被韩国船只抛尸大海。 郭西钦说,我国在偷渡重点地区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加强了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加强了边境沿海地区的边防管理,组建和扩建了边防海警部队,加强了海上执法力量,并规范和加强了出海船舶和渔民、船民的管理。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以打击"蛇头"为重点,适时在重点地区开展反偷渡专项行动,查获了一批偷渡案件。司法机关依法严惩偷渡活动的组织者和运送者,使一批"蛇头"被判处刑罚。 2002年3月25日,全国反偷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在我国南部和北部开展反偷渡联合行动,以打击海上集体成批偷渡、利用集装箱偷渡和外国人转道我国偷渡第三国活动为重点,迅速遏制当前偷渡活动突出的势头,同时,及时清理和遣返在我境内非法滞留的外国人。 6月20日,应公安部邀请,澳大利亚、韩国、美国等国家驻华使领馆、欧盟驻华代表团主管移民事务的官员,来到福建省福州市考察反偷渡工作情况,增进了对中国反偷渡的了解以及彼此间加强合作的共识。 郭西钦在此明确表示,中国一贯反对任何形式的非法移民活动,在立法、管理、防范、打击等方面都采取了积极有力的工作措施,并愿与有关国家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合作,互通信息,合作办案,共同打击国际非法移民活动。 最后,郭西钦说:"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在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偷渡,是‘地狱’,而不是‘天堂’,是一条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