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坐标日本东京,鲁迅正在筹建他的文学活动事宜,突然接到一封急电:"母病重,速回! "短短几个字,让鲁迅一下紧张起来,作为大孝子,当务之急就是订票回国。 一路心情沉重的鲁迅,万万想不到,此次回家,他将面临的是一场关乎自己一生幸福的骗局 ! 女大三、抱金砖, 终究是个美好的愿望 一路舟车劳顿,终于回到了家里。鲁迅顾不上洗漱,直接奔到母亲的房间。意外的是,母亲正端坐桌前,笑眯眯地看着他:"儿子,你总算回来了,这次回来要多待一段日子。" 鲁迅不解:"母亲,您不是生病了吗?"看着一脸疑惑的鲁迅,鲁母笑道:"不是我的问题,是你的问题,这次回来就给你安排大喜事 !一切都安排好,就缺你这个人了 。" 听到这,鲁迅犹如当头一棒!虽然被母亲给骗回来了,但那是自己的母亲,又能如何呢?不能责备,只能忍了。 不过,一道由来已久的难题摆在了面前,那就是母亲一手操办的婚姻。同意,实非所愿;不同意,违背母愿 。当时,父亲已经去世,实在不想让母亲为难。 自从鲁迅父亲去世,鲁妈一直为鲁迅的婚事操碎了心。鲁迅是长子,一定要找一个心仪的长儿媳,帮自己操持家务才行。 按照鲁妈的择媳标准,相中了一个叫做朱安的老姑娘,说她是老姑娘,是因为当年请庚的时候,朱安已经23岁,她比鲁迅大3岁,正好符合女大三、抱金砖的传统说法 。 朱安是旧时女性,不识字,是一位性格温柔、懂礼数,顺从父母的小脚女人,完全符合鲁妈心中完美媳妇的标准。 但是,鲁迅作为留学新派人物,并不喜欢父母包办,也不喜欢旧时女性,尤其不喜欢小脚女人。 鲁迅常年在外面,把这件事情一拖再拖,直到五年后,鲁妈把儿子骗回来,铁了心要生米做成熟饭,把这桩亲事做成。 迎亲那天,鲁迅并没有做任何反抗,只是顺从地完成了迎亲流程。朱安听说鲁迅不喜欢小脚,迎请当天,特意穿了一双大点的鞋子,里面塞满棉花。 结果下轿时因为鞋大,掉了下来,一双小脚暴露出来,本来想讨鲁迅欢心,结果却适得其反。 鲁迅更是犹如木头人,毫不领情,婚后第二天住进书房,第三天就匆匆返回日本。 朱安28岁入门鲁家,守着鲁迅正妻的名分,从此开启了长达41年 的独守空房、无爱无性的生活,直到1947年孤独地去世。 去世时,作为鲁迅的正妻,朱安的最后愿望就是想和鲁迅合葬,但是,她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师生恋, 小17岁的女学生不离不弃,陪跑10年 许广平是鲁迅的学生,也是当时的才女。在课堂上,她深深被鲁迅激情澎湃、观点独到的讲课给吸引了,从仰慕到爱慕,最终深爱其中,不能自拔。 她知道,鲁迅家里还有一位明媒正娶的正妻。随着与鲁迅的深入交往,他深知鲁迅对朱安毫无感情,完全是一种陌路婚姻。 但是,有朱安的存在,鲁迅就无法给许广平一个合法的身份。情到深处难舍离,我只要你一人,名分与和我何干。 1927年,鲁迅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许广平以助教的身份,和大自己17岁的鲁老师开始了同居生活,两年后,两人的爱情结晶周海婴诞生。 两人的感情终究经得住了考验,许广平无名无分,陪伴鲁迅长达10年,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 鲁迅是幸福的,有两位女人为其守候一生;但是,他也是不幸的,在不爱和爱之间挣扎了一生。 他对朱安的感情,让世人看到了他绝情的一面。面对这段无爱的婚姻,鲁迅曾经对其好友许寿裳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他和许广平的十年长跑,也看到了他柔情的一面。在心爱的女人面前,鲁迅称呼许广平为"小刺猬" ,称呼自己为"你的小白象 ",此景此情,想必是朱安永远无法想象的事情。 有人说,鲁迅对朱安的绝情,对一个女人而言,确实太残忍,但是,爱情不能勉强,无爱的婚姻里,鲁迅保留了朱安的名分,是对朱安最大的保护和尊重。 也有人说,许广平用十年同居生活,没有换来任何名分,实在太委屈了,但是,当真爱来临时,外在的名分真的那么重要吗? 和鲁迅生活期间,许广平曾被日军抓获并严刑拷打,让她招供上海抗日知识分子名单。出于对鲁迅的深爱,她挺过了严刑,保护了鲁迅的安全,所以,许广平对鲁迅是用生命去爱。 在这场三角感情中,你觉得朱安为了一个名分孤独一生,值得吗? 鲁迅作为一代文学大家,他对爱情的处理是否合适?如果当年他拒绝与朱安成亲,是否就避免了朱安的人生悲剧? 许广平10年钟情于挚爱,不在乎名分,这样的爱情是否感动了你?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