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看见彼此# 曾几何时,随着风靡一时的QQ逐渐落幕,一款全新的微信社交软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2013年中秋节前夕,首次下载了微信,发的第一个朋友圈图片是那年十五的月亮,配文中秋快乐。 图片来源于作者 当时的我觉得发朋友圈真的是个很好的互动交流的方式。 隔三岔五的,只要有点心得感悟,都喜欢走上一波,看到好文、鸡汤也喜欢分享一下。 到后来也随波逐流了,吃个饭走一波,旅个游来一组,娃儿得个三好学生奖,秀一个,换车、换房等大消费更是生怕别人不知道,怎么也得走上一波吧?….. 乐此不疲。 直到因发朋友朋友圈而引发的一次风波后,我才知道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往圈里发的,彻底扭转了我的发圈理念。 大概是2016年吧,我和一个私交很好的同行朋友,彼此都有对方微信,一日相约在餐厅吃饭。 喝点酒高兴了,两个大男人自拍了一下,我随手就发了圈,配文"酒逢知己千杯少"。 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免费图库 就这么一个普通随意的操作,引发了一场风波…… 我和朋友做的是行业内的相同产品,彼此都有自己的新老客户,而这些客户一般都会加为好友。 某日,我接到一个跟了很长时间的客户打来电话,约我带上合同,盖好章,到他办公室谈一下合作的细节、敲定下价格就签约。 我一路上只是盘算着,这一单做成了有多少收入,心情愉悦。 到了目的地,客户倒也直爽,少了很多客套,谈好合作细节后,单刀直入直接进入定价。 该产品在行业内的价格,因为竞争激烈,价格也是或高或低极不稳定。 我取了一个最接近市场的中间价格给客户,客户知道了我的价格后,一脸诧异地看着我,直觉告诉我事情有变。 客户紧接着说,别人的价格比你的价格低,选择和你合作,是因为我们交往时间更长,彼此之间更熟悉。 我很不甘心的问客户,谁呀能做这么低的价格,客户直接说:"你的朋友呀",并说出了对方的名字,还说:"你们还经常在一起吃饭呢……" 我一脸懵逼,最终这单生意,我和朋友谁也没做成。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其实就是我随意发的和同行朋友吃饭的那张照片。 这里面有个最大的bug,我和同行朋友是微信好友,而这个客户又是我们共同的微信好友,之前我和朋友并不知道此客户一直"潜伏"在我们的朋友圈里。 客户看到了我的微信朋友圈的那张照片后,确定了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他在约我去签合同前,已经套到了朋友这边的底价。 最终客户还是选择了跟着其他人合作,至于客户的心态、出发点是什么,在此也不去深究了。 好了,现在一目了然了,一个看似再正常不过的发圈操作,让我和朋友都失去了一次机会。 后来和朋友再次喝酒聊天,说起此事,大家都心照不宣,一笑置之,并没有因此而心存芥蒂。 事后我做过一个分析,微信好友的构成人群: 相互之间知根知底的无非是亲戚家人和熟识的朋友。 其余的都是没有太多私交的同事、客户或者其他方面的人群。 那么问题来了,假设说朋友圈是炫富和攀比,那么对于亲朋来说是无意义的,大家几斤几两拿捏得死死的,该知道的他一定会知道。 对于没有私交的人来说,更是得不偿失,所谓财不外露,就算是打肿脸冲胖子也很荒唐,你在分享的同时,个人隐私等信息会在不经意间泄露,这些道理成年人都懂。 又假设朋友圈我只是分享日常生活的话,和熟悉的人之间互动点赞评论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对于没有私交的人,甚至是陌生人来说你的普通日常里同样是存在着一些个人信息的,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握了,也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圈里的广告和其他五花八门的内容在此也就不再过多讨论了。 也许你会说头条里面的分享还不是一样的五花八门,但是我想说的是此圈非彼圈,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我经过这件事情后,发圈的积极性断崖式下跌,偶尔也会发些对自己有记念意义的图文,但一定是设置了仅自己可见[捂脸]。 我目前使用微信只会用到语音和支付等功能性界面,朋友圈分享已停更三年了。 原创图片 结语:所谓我的圈子我做主,想发什是我的自由,是的,这是你的自由,没有对错之分。 当你分享朋友圈的时候,别急着去点发布,想好再发,不是什么内容都经得起分享的,也不是什么内容都值得去分享的。 本文是笔者的亲历和感悟,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分享和交流,谢谢大家的陪伴和支持[作揖][作揖][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