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睡过的妞比你多,这名网红男球员的黑料被扒,太毁三观!
01
厦门大学在读的张天意,是一位粉丝众多的网红球手。
虽然跟职业选手尚有差距,但在民间也算是小有名气。
在最近举办的一场民间比赛中, 他的对手程鑫凯同样也是一位网红球手, 所以这场比赛的关注度还算挺高。
比赛结束后,张天意获得了比赛的MVP。
然后他就在直播中,跟程鑫凯开始对喷垃圾话。
其实很多商业体育赛事中都会有这个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调动观众情绪,以及调节比赛的紧张气氛。
硬要说的话也许还能延长一些节目时间,给广告位挤出一些空间。
所以一般来说选手双方也就是对着事先准备好的文案照本宣科。
表演一出简化版的吐槽大会,走个过场罢了。
然而民间比赛却没有官方比赛那诸多的限制。
于是很多选手的垃圾话完全是临场发挥,放飞自我。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因为一句话,张天意引发了众怒。
当时程鑫凯讥讽张天意说:
"我荣誉比你多,你就只有这一个奖项。"
然后张天意就马上跟了一句:
"我睡过的妞比你多。"
当着直播摄像头,当着现场那么多人的面,居然还能说出这种话,简直匪夷所思。
事情曝光之后,社交平台上,网友对张天意骂声不断。
而他也很快就发布了一个"道歉视频"。
不过相较于道歉,视频内容更像是一番辩解。
他说自己虽然不该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那种话,但在他看来,"真小人"比"真性情"更可怕。
言外之意是说,他自己是"真性情",而当时跟他互喷垃圾话的程鑫凯才是"真小人"。
因为他是在对方"刻意引导"下,才"不小心"说出那句话的,而他本意没有在"侮辱女性"。
把跟自己有过亲密关系的女孩当作"计量单位",把朝秦暮楚三心二意当作炫耀的资本。
还好意思腆着脸说自己没有在"侮辱女性"。
此人的脑回路以及三观,确实令人咋舌。
大概只能解释为,他不仅不觉得说这种话有何不妥,反倒觉得说出这种话的自己很牛X。
而接下来的网友爆料,也印证了这种假设。
有爆料说,张天意从中学开始,就特别喜欢带女生到球场打球。
据说他有无数个前女友,甚至还做过"用着女朋友的钱,跟其他女生约会"这种事。
也就是说张天意其人,的确就是个"海王"。
关于这一点,他本人似乎也完全不打算辩解。
怪不得他说自己是"真性情"了,合着他说的那句"我睡的妞比你多",竟然是事实。
事情的最后,相关赛事方对张天意进行了处罚,禁赛8个月。
就这个处理结果,显然不能让大多数人满意。
其实从赛事方的角度思考,我完全能理解他们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如此无关痛痒的"惩罚"。
因为我们在"大球领域",算得上是人才荒漠,这是社会发展给出的最终答案。
对于这个答案暂且不予评价,但事实就是无论是篮球还是足球,"大球领域"的人才寥寥无几。
而张天意作为一个拥有粉丝基础的网红选手,其商业潜力和价值,让赛事方难以割舍。
众所周知,在当下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里,一切道德标准都只能排在利益的后面。
所以赛事方对张天意的禁赛,与其说是惩罚,倒不如说是对其的舆论保护。
至于8个月后,如果能找到同等替代,就会直接把张天意一脚踹开。
到时估计还会标榜自己多么大义凛然。
如果找不到替代品,那恐怕"该用还得用",还是会想方设法把张天意扶上流量顶峰。
而这种情况,其实早已在劣迹斑斑的网红圈里得以印证。
相较于逐利的资本,我更关心本次事件中所隐藏的一种集体意识。
因为当张天意当着众人面说出"我睡过的妞比你多"的时候,简直就好像这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那样,迎来了全场欢呼。
这说明信奉这种价值观的群体,其实并不在少数。
如果张天意这事后续发展如我所料,那么他不仅不会有什么损失。
反而会因为这次事件成为意见领袖,那无疑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再次伤害。
02
关于集体意识的问题,男权盛行的日本已有前车之鉴。
在日本社会里,好像每个人都认为男人的职责就是在外面赚钱。
而家里的所有事情都应该由女人负责。
事实上在日本职场中,女性出人头地的机会相当渺茫。
不仅如此,有相当多的女性在婚后会被丈夫要求必须辞职,成为全职家庭主妇。
因为这样更符合日本社会遵循的"规律"。
甚至日本曾经还以法律的形式,变相鼓励女性成为家庭主妇。
比如说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女性不参与社会工作的话,丈夫的工资反而会增加,还能拿到社会和公司发放的"津贴"。
耐人寻味的是,这样的家庭在纳税的时候还能享受优惠。
家庭主妇本人也还能像社会工作者那样,同等地享受社会缴纳的医疗、养老保险等。
如此换算下来,女性成为家庭主妇不仅不会增加经济负担,反而有可能比双方都参加工作的家庭收入更多。
人始终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个体必须顺应社会规则,寻找生存的最优解。
所以对于许多日本家庭来说,"男主外女主内"就是唯一的选择。
而当整个社会全面倒向某一种价值观时,就会从根本上改变集体意识。
甚至可以达到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效果。
有一部高分日本电影叫《小花的味增汤》,据说改编自真人真事。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说的是一位母亲身患癌症,而女儿还只有4岁。
这样的故事背景如果放在一般社会里,大概会演变成类似《当幸福来敲门》这种。
描述单亲爸爸一边工作一边带娃的励志剧情。
然而《小花的味增汤》却完全不是这样。
母亲在得知自己时日无多后,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教年幼的女儿做家务。
因为她认为一个女人学会处理家务,是"最宝贵的财富"。
于是在最后的日子里,母亲每天凌晨5点就叫醒女儿,把她带到厨房,教女儿如何做饭。
终于,在母亲去世前,女儿终于学会了做家务。
这个年幼的女孩不仅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更是完成了另一个使命——照顾父亲。
母亲去世后,父亲依然专注于工作。
每天回来之后,还有女儿做好饭等他。
而他需要做的,就是拿起碗筷吃饭。
这部电影在上映后也广受好评。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部电影的主旨是在表达母爱的伟大,描绘了一个患癌母亲如何为女儿留下美好的记忆和财富。
但在整个故事中,透露出的那种"平常"感,才是最"不平常"的。
因为至少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观念中,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发生的。
影片里有一幕,是女儿在厨房里操持家务,而父亲则坐在客厅的桌子上一边看着报纸一边等着开饭。
那份心安理得,就好像如果他插手女儿的家务,某些"规则"就会被打破一样。
日本社会就是这样,对这种"女性应该包揽家务"的笃信,简直就如同"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般稀松平常。
而这种笃信,也正是日本社会长久以往的集体意识体现。
03
集体意识就是这么一种可怕的东西。
不管它是为何而起,可一旦它彻底形成,就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造成长远的影响。
但你说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就真的离他们很远吗?
倒也未必,毕竟在百余年前,在那个三妻四妾的封建社会里,我们也曾是这样。
而且即便时至今日,也依然有诸如《娘道》这种裹脚布的电视剧出现。
不过至少在我看来,我们还是比日本的情况好了太多。
因为他们的那种思想已经成为了烙印,甚至还能拍出以此为基点,宣传这种价值观的影视作品。
而我们还有着改变的可能——虽然这个过程非常困难。
如今"性别对立"已然愈演愈烈,煽动矛盾已有向着流量密码发展的趋势。
无论男女,也都存在某些靠着极端主义哗众取宠的意见领袖。
这些人以及他们带领的群体,也如同张天意之流,常常发出不和谐的声音,也的确能收获一干狗腿。
他们的声音总是极大,极刺耳。
但只要沉默的大多数能在理智和文明之间达成共识,就完全可以左右这种改变。
尽管这种改变的过程极为漫长,改变的结果也犹未可知。
但就像回首千年封建余孽那样,一定可以看到历史给出恰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