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列车运行使用的电流是通过钢轨上方的接触网输送的,这张"网"就好比是铁路的动脉血管。为确保列车正常运行,工人们每天都要在没有列车通过的深夜对接触网进行检修。我国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冬季接触网能一直保持的正常运行的背后,有着百余名坚守的寒夜的年轻"蜘蛛侠"们的默默付出。 高铁"下班"后 他们才能上班 又一个极寒的冬夜,当哈大高铁线上最后一趟列车通过后,工长齐海东和工友们伴着点点星光开始了一天的作业。 哈尔滨供电段双城北接触网运行工区工长齐海东向记者介绍,"我们工作时间大部分在凌晨的零点半到4点半,因为高铁白天车辆运行密度大,只有凌晨是停运的,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我们工作最紧张的时候。" 据了解,当天的作业内容是处理供电接触网设备缺陷,工人们需要借助挂梯爬上6米高的接触网。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宽度不足20厘米的横梁上,每一个动作都要万分小心。 "哈尔滨供电段双城北接触网运行工区接触网工杨钧博安全带已打好,保险钩环锁备良好……" 今年28岁的杨钧博,是负责当晚高空作业的检修人员。走出大学校门,他就来到哈大高铁线上从事现场作业,如今已经成长为工区的中间力量。 哈尔滨供电段双城北接触网运行工区接触网工杨钧博告诉工友们:"我们先来检查下这个开口销是否掰合到位,再检查下各部螺丝有没有松动的。" 脚踏直径7厘米腕臂,前脚掌支撑身体 练就"蜘蛛侠"身手 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杨钧博脚下的腕臂直径不过7厘米,高空作业时只能依靠前脚掌和腰腹的力量支撑身体。常年的高空作业,让检修工们都练就了"蜘蛛侠"般的好身手。 完成一处检修,杨钧博和工友们又马不停蹄前往下一处作业地点。 凌晨,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测量仪器的电池突然冻得没电了。哈尔滨供电段双城北接触网运行工区接触网工陈宇峰喊道:"翟啊,我这块电池没电了,快把你那个给我看一眼。热没热乎?""热乎了。"哈尔滨供电段双城北接触网运行工区接触网工翟宇说着,将怀里捂热的电池递给工友。 为了让电池继续工作,小伙子们经常把这冰冻的铁疙瘩揣在自己怀里捂热。换上带着体温的电池,测量仪恢复了正常。 哈尔滨供电段接触网工长齐海东告诉工友:"吊弦参数没问题,再检查检查螺栓有没有松动的,没问题可以下来了。" 当双脚再次踏上铁轨边的地面时,杨钧博终于完成了今晚22公里线路的检修项目。 最怕冻雨,热滑车都不好使,得人工除冰 当记者问,当天的作业强度大不大时,杨钧博告诉记者,"冬天咋说呢,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常态吧,现在还好,最怕下那种冻雨,去年我们就赶上过一次,那时候接触网上挂的都是冰溜子,有的区段冰太厚了热滑车都不好使,我们就得人工除冰,那个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凌晨4点半,历时4个小时的"天窗"结束了。工人们列队返回工区的路上,边走边唱起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常年昼夜颠倒的作业生活虽然辛苦,但大家总能在艰辛中找到乐趣。 据介绍,哈尔滨供电段辖区的接触网分布在黑龙江极寒地带,曾被喻为"高铁禁区"。维护这段"极寒网络"的是100多名年轻的小伙子,平均年龄不到29周岁。如今,这群年轻人经历了600多场风雪以及冰冻暴雨等各种极端天气的考验,用青春与汗水守护高寒高铁平安畅通。 图片、视频由铁路部门提供 通讯员:马赫;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栾德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