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春节档哪部影片画风不一样,那必然是程耳导演的《无名》。 《无名》作为一部谍战题材的作品,在上映前,放出的几版预告无不展现着神秘。 预告片惜字如金,主角人物的定格画面似乎暗藏着玄机。 程耳导演作为中国导演圈的一个特别存在,他的作品并不多, 1999年《犯罪分子》的横空出世,让这部作品成了北电历史上的最佳毕业作品, 同时也让初出茅庐的程耳导演备受关注。 但是这份高起点,并没有让程耳导演的步伐加快, 直到《罗曼蒂克消亡史》,因为作品本身的争议性,程耳导演再次映入观众视野。 程耳导演对视听语言的迷恋,导致了他对叙事的忽略,常常被批评为叙事拧巴,破碎,人物也常常端着, 总用一些过度深奥的叙事方式把观众弄的云里雾里。 在《罗曼蒂克消亡史》公映后,就伴随着视听和叙事的争议,喜欢的心生欢喜,讨厌的视如草芥。 而这一次《无名》在视听上,可以说是《罗曼蒂克》的一次延伸, 对于视听语言上的极致追求,可以说是程耳导演作品的特色。 《无名》故事并不复杂,故事背景放在四十年代,日本投降前夕, 汪伪情报机关主任老梁(梁朝伟饰演)其实是卧底, 而老梁的手下小王(王一博饰演)既是日方的探子,也是我党的同志,是一个双面间谍。 而由大鹏饰演的绝对反派唐部长实则是一个骑墙派, 黄磊饰演的间谍厌倦了职业生涯,投靠汪伪,被老梁干掉, 而同时小王通过日军情报让关东军大败。 影片的开头,老梁的暗杀,实则是整部片子的收尾。 程耳导演打乱故事的叙事,让整部叙事碎片化呈现,重点放在视听语言上的营造。 尤其是中间段广州沦陷,由大时代到个人之下的几组镜头极具观赏价值。 片中的人物关系也多半是通过氤氲的暧昧来展现,老梁和太太的关系,唐部长的情人(由江疏影饰演)因执行任务产生私人感情。 小王和大王在老梁手下的暗自争夺,小王和未婚妻小方的纠葛,都是在男人躲猫猫的间谍游戏下藕断丝连的。 《无名》最开始的争议,来自于演员王一博, 他在《冰雨火》《风起洛阳》等作品中的表现饱受诟病, 王一博会不会演戏,也成了争议的核心点,这也成了大家对实力与流量争辩的中心。 但按照导演程耳的说法,选王一博是他自己认为合适,很快就定下来,和流量并无太大关系, 这大概是因为他的形象和气质本身就贴合程耳导演作品的那种天生冷淡。 而此次,有程耳导演的条件,他一些眼神戏的发挥要比之前出彩许多。 再一次扮演易先生的梁朝伟,稳定发挥,笑里藏刀的腹黑表演,娴熟自然。 而一向以亲民贴合大众示人的黄磊,此次破天荒的拿到了一个完全严肃的角色, 虽然有些不习惯,掸也算中规中矩完成任务。 在《罗曼蒂克消亡史》里惊鸿一瞥的王传君,也因为这部影片名声大噪,逐渐打开知名度, 此次饰演的大王,和《兰心大剧院》的角色有神似之处,都是色厉内荏的真小人。 在女演员方面,一向被诟病演技的江疏影此次却表现惊艳, 虽然只有寥寥的几场戏,将这种多情幽怨的情绪拿捏恰当。 而作为重要女配的周迅,实在是太适合电影质感的一名演员,入镜就是电影感。 反而是一直在青春片里摸爬滚打的张婧仪,此次表演上仍有些许僵硬,相比其他两位女演员稍显稚嫩。 这部影片的核心人物是老梁和小王,颇有些少年英雄杀入乱世,得前辈指点,最终事了拂衣去的武侠味道。 片中小王和老梁长达三分钟的博斗戏码是全片的重中之重,也是本片华彩段落。 两人在黑白光影中近身肉搏,情绪节节攀升。 不说人话也算是本片的一个特色,本片可谓全员谜语人,每个人都惜字如金,出口就是哑谜。 但这些恰如其分的台词也暗示着每个角色的命运, 如果愿意琢磨,这种拿腔拿调的范儿魅力十足。 在视觉展现方面,可谓是程耳导演的强项, 盘中的排骨,汤汁中的虾,雨里行走的人,镜子里的烈焰红唇,都无时无刻烘托时代氛围,暗示角色命运。 同样是民国谍战,李安的《色戒》常常在显文本下藏着海量解读空间的潜文本, 麻将桌上的明争暗斗,钻石店里的互订终生,留有体温的床铺都被李安导演极大程度地揉进了叙事。 而程耳导演则是淡化叙事和情绪,在视觉效果极大展现上,也容易用力过猛造成一些刻意。 总之,程耳导演是一个有追求的优秀导演,喜欢或者不喜欢都可以有自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