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的自由与边界技术可以将伦理突破到什么地步?
所评图书:
书名:《生育的选择:生育的自由与边界》
作者:(日)小林亚津子
译者:成琳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1月
生殖技术在前,社会舆论在中,伦理体系在后,这种并不同步的关系而今正在制造各种突出的问题。
日本学者、京都大学大学园文学研究科文学博士、北里大学一般教育部教授小林亚津子所著的《生育的选择:生育的自由与边界》一书谈到了日本发生的这样一起复杂的亲子认定案件。
日本四国地区一位40多岁的女性生下了一个男孩,由产妇的卵子与丈夫的精子结合而成,亲缘、血缘关系毫无疑问。但这位产妇的丈夫其实在1999年,即妻子怀孕前就已经去世了,生前曾冷冻精子。因此,这位产妇生下的男孩,在常识、血缘上都是丈夫的儿子。
但日本的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都陆续引据日本民法指出,法律上无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如果想要继承父亲的遗产,要获得父亲的认定——此事中,产妇的丈夫已经去世,与产妇的夫妻关系自然解除,并且也就不可能认定这个孩子——所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生育的选择:生育的自由与边界》这本书深入讨论了与生育相关的问题:在日本,以及很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当代人面临着生育的困境:不孕不育夫妇增多,从而使得生育手术变得相对频繁;一些男性和女性担心精子、卵子老化而选择将之予以冷冻;更有甚者,夫妇想要"定制"更优秀更健康的孩子,所以求助于相关的基因技术……这些选择是合理的吗?是应当的?是应该被允许的吗?还是说,先进技术挑动了人类非自然的欲望,从而产生了新的苦恼和道德困境?
书中开篇就指出,在日本,被称为"试管婴儿"的体外受精儿的出生人数而今占据出生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另外,还有丈夫知情、许可而借助捐助者的精子来"创造"孩子的选择,以及采纳其他或合法或游走在非法边缘的辅助生殖技术不断出现……这些技术的应用确实解决了不在少数的夫妇的困难,但又不可避免触及了传统的家庭观、亲子关系等问题。比如,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于,采用捐助者的精子生下的孩子,与生母的配偶其实并没有血缘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界定为生父与孩子的关系,还是养父与孩子的关系?
还有,在欧洲一些国家,甚至允许捐助者的精子跨越国境,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被女性用于人工授精,这种交易的频率不低,但捐助者、受捐者以及"创造"出的孩子之间对于彼此的血缘关系一概无知,考虑到这方面的捐助者通常并非单次捐助,而是多批捐出,这有可能导致"创造"出的孩子之间产生婚恋等方面的联系,并产生悲剧性的第三代——依照欧洲历史,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大概率会出现血友病等疾病。
生育辅助技术乃至基因技术的使用,一个现实理由是,基于遗传因素,或者疾病、伤患等因素,确实有相当数量的婚育年龄的男女没有办法孕育孩子,而"传宗接代"、"子孙繁盛是人类普遍的需求",所以这类技术可界定为"救济治疗"。但书中也指出,生育辅助技术、基因技术与其他"救济治疗"技术所不同的是,存在相关需求但错过了技术的人们并不会危及生命,而接纳其他救济治疗技术的患者无论康复与否也不涉及具体伦理问题(比如一个人移植了亲属或陌生捐助者的脏器,都不产生具体的伦理疑难)。
另一个问题在于,生育辅助技术的成熟以及颇为大规模的应用,比如精子、卵子冷冻技术,也使得部分人并没有在最佳生育年龄生养孩子,而是在冷冻后,几乎无限期地予以延迟,并且对于身体健康、机能平衡的关注度反而下降了——而当这些人想要用自己多年前冷冻的精子或卵子孕育孩子时,就会发现自己或配偶已经不具备生育能力,所以不惜采用涉嫌非法的方式,寻求生育代理。
《生育的选择:生育的自由与边界》书中也指出,无论在日本,还是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人们选择晚婚晚育,一些人甚至延迟到年岁很高的情况下才考虑生养孩子,这其实是社会压力的产物,真正出于无知、任性下的选择的情况少得多。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在日本,男性未婚者没有异性交往对象的比例超过六成,而女性中这一比例则接近50%。
当然,生育辅助技术也使得经济和精神上都十分独立的一些女性,具备了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虽然,日本国内政界、社会领域的一些权威人士曾经力阻单身母亲现象的扩散,认为这种现象会破坏传统家庭伦理,引发不良示范,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过早步入老龄化、少子化的社会现实,削弱了对未婚单身母亲现象的制度化阻力。当然,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这类现象的社会伦理隐患并不可能破除。
再来看以优化基因、生养更健康更聪明孩子为名而推广的基因技术。这类技术最早脱胎于一般的生育辅助技术,目的是排除存在潜在隐患的(试管婴儿)胚胎,但逐渐成为了可帮助筛选生命的选择,因而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都被严厉限制,只允许筛查排除重大遗传性疾病。但在一些立法和执法并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这类技术的进展很快,也不乏外国夫妇问津,也让原本立法禁止这项技术的有关国家和地区陷入尴尬。目前来看,除非这类技术暴露出重大的原理缺陷或应用错误,比如技术"创造"出的"完美儿童",被证明在健康值及智商指标上低于正常而非超群,否则就难以阻挡生育领域的"美元玩家"鲁莽而急切地进行这项实验——如果"完美儿童"制造被证明是可行的、可反复重复,那么有可能在相关的国家和地区造成社会中下层人士、智商测定数值不高人士被公开或隐匿地剥夺生育权(这类反人道的社会实验曾在20世纪初的欧美反复进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