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生和田玉62
回城时,抵玉龙喀什河。这条河是和田河的主要支流,每当雪水融化和大雨倾注时,常形成洪流,携带昆仑山的泥土沙石倾泻而下,其中也裹夹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玉石,这种经过流水冲刷和卵石撞击的玉石,俗称籽料。这条河以盛产洁白或乳黄色的玉石出名,其上品称之为羊脂玉。因此玉龙喀什河也被称之为白玉河。而和田河的另一条主要支流——喀喇喀什河,侧以盛产黛青墨绿的玉石著称,亦被称为墨玉河。
玉龙喀什河(俗称白玉河)流经和田城区的一段。
已是金秋十月(2014),玉龙喀什河河水只剩下涓涓细流。宽达一里路左右的河床,堆满了大小不一的卵石,还可见三三两两的人群在河床上行走,还在寻找宝玉的踪影。
朋友跟我说,前几年整个和田城就是一座疯狂的石头城,几十公里长的玉龙喀什河的河床上布满采掘机,天天轰鸣不止,把个河床翻了几遍。这两三年政府对乱开乱采实行了治理,喧腾的河床才开始"安静"下来。
和田是典型的暖温带干旱地区,每年6至8月,河水猛涨,常常不期而遇,那时采玉的人群就会多起来,挤满河床。过河东行不远,便来到一个三四个篮球场大小的广场上,那是人们兜售各类玉石石料的商贸场所。
我们在朋友的陪伴下,向广场处走去。很多人迎过来向我们进行兜售,纷纷从口袋里掏出大小不一的料石。到了广场中心,我们立即被当地百姓包围,有的拿出三四块鸡蛋大小的石头,才说要百元;有的拿出拇指般大小的石头,说是籽料,要上千元。天已黄昏,莫辨真假。
朋友说,河床里或在沙漠上捡到的玉石料为籽料,是上品;在山上捡到的玉石料为山料,次之。还有一种叫做矿料,即掘洞采的料,更次之。现在籽料已罕见,好的山料也不多了,许多在和田兜售的玉石料,大多是从巴基斯坦、俄罗斯以及青海方向来的,这些更次,还有许多未完全玉化的石料也常常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他说:"天色已暗,看看即可,不要还价。另外这个地方秩序不太好,天黑了,赶快回去吧。"我们逗留了一会儿,就向市区驶去。
近晚餐时分,我与朋友们聊起了和田的治安情况。我们在和田周围转了一天,见城区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人们生活正常,商贸活动也很繁荣。
和田人口203万,而维吾尔族就占到190多万,所占比例高达96%。几乎全民信教。
清晨9点(大致相当于内地7点钟),我们准备出发。按惯例,大家对车辆进行了检查,细心的福东发现右后胎扎了一根细细的钉子,赶紧送去检修。东海说可能是我们在第二条沙漠公路的观沙台上,观看大漠时,有一群青年人曾围着我们的车辆,是不是那个时候把那根细长的钉子扎入轮胎,因为这种又长又细的钉子是不可能在硬路上直挺挺的扎入胎中的。我说算了,不要计较,赶快检修。十点钟左右,我们出招待所向东行走,越往东走,人越多,满街筒子都是人,等到团结广场附近,人山人海,车辆已经很难行走。一问才知道,今天是星期天,和田的大巴扎日。
和田的大巴扎与于田的大巴扎并称南疆两大巴扎。那天来自墨玉、洛浦,以至策勒的维族百姓,都会换上漂亮的衣裳,乘上小毛驴车,像赶赴一场盛会一样,从四面八方赶来,涌进城里。据说,有时人数可达十万人以上。在十字路口,三四个警察正在指挥,也难以把拥堵的道路理顺。大卡车、公共汽车、小汽车、还有运货物的手扶拖拉机、驴车、大板车、马车搅和一团。另外还有牵着牛、赶着羊的维族老汉,喇叭声、吆喝声、人的喊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堵了二十分钟,在朋友的指挥下,我们抽身退后,沿着一条向北行走的道路赶去。
未曾想,这条道也是巴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牛、驴、羊等牲畜的交易场地。一辆辆的大卡车上装满了羊群,敞着后门,一看便知是大额交易。路两边还有很多站立的老农,牵着三三两两的羊只,准备出售。我们的车缓缓而行,不到两公里的路足足走了1个小时,才到达昨天下午去过的那个玉石交易市场。
和田玉石交易一条街。
玉石市场早已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路旁的停车场停满了车。一维族小伙示意我们下来,由他帮我们把车停好。只见他在拥堵的、地形起伏的停车场上像耍杂技一样把车开到场中,然后下车把前面两辆挡路的车挪到旁边的车道上。不到十五分钟,他居然挪动了六七辆车,把我们的车停好后,又一一把其他的车辆归回原处。我真惊叹他的车技,我想起了在哈密时,看到在拥堵的路上,汽车急速行驶的情况,那位朋友感叹道维族小伙个个都是赛车手。这时我才有所领教。
玉石广场上,早已站满了人群。朋友交代我们,看到兜售的人千万不要还价,一边看一边听就行了。两三个小伙子拉着我的衣襟,指着他那个石料伸出一根食指,从眼神中我就知道他想交易的价格是一百元,我跟他笑了笑,又看了几个人的货之后,没有还价,也没有掺乎,便向临近广场的玉石商贸一条街走去。
玉石街很长,有一里多路,两边商铺一个挨着一个。开始还看到有一些人在参观,但越往里走,人越少,大多店铺很少有客户驻足。商贸街以卖宝玉石料为主,大的如磨盘般大小,中等的有三四十公分,数量最多,小的如拳头般大小。
我们进了几个比较大的店铺,看到有些山料很大,有几十吨重,还有许多颜色不一、大小不同的石料堆在地上,但价格往往令人瞠目结舌,动辄几万、十几万,甚至还有百万元的。店铺里挂满了色彩纷呈的项链、手镯等装饰品,可价格往往相差很大,有的几元、几十元,有的上万元。朋友说前两年,每当巴扎日,这条玉石街最为热闹,挤的人都挪不开步,近两三年来渐渐萧条了,除了玉、石混杂,分不清真假外,主要是外地来这里采购的人少了,旅游的人也少了。
和田玉石交易中心入口处的玉石交易广场。
后我们又来到了正规的玉石商店区。这些店的铺面像内地的大商场一样,灯火辉煌,装饰新颖。我们在靠近广场和玉石街交汇的那间的商店里停留了很大一会儿。玻璃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加工后的玉石工艺品,店里顾客不多,上千平方的交易场所只有十余个顾客,店家大多交易态度诚恳,虽然我们分不清和田料与其他地区的,如俄料、巴料、青海料的区别,但他们都能给我们一一指出。
和田料明显要比其他几种玉料价格贵的多。朋友告诉我,目前新疆市场的玉器主要由河南南阳地区加工制作,他们从新疆购进玉料,大多是青白玉和少量白玉,加工成大量成品,再运回新疆批发销售。还有一部分档次较高的白玉籽料和山料由扬州、苏州、北京、上海等地加工,这部分较高档次的玉器,市场上难以见到。据不完全统计,和田地区本身的玉加工企业只有七八十家,前店后厂的只有二十余家。也就是说,和田地区的玉加工业才刚刚初具规模。
当我们准备选购时,忽然听到外面人声大作,尖叫的声音、呼喊的声音和人的脚步声混作一团。我急忙向外看去,只见十几个维族小伙围着两个内地模样的人推搡着、拉扯着。这两个人快步向前走,后面的人有的扯衣服,有的拽手臂,不让他们前行,大批的人群像看热闹一样,跟随着他们向前走,人群快步移动着像潮水一样。玉石广场上的人也都跟着后面凑热闹。把玉石一条街塞得满满的,路边上有些商铺都被挤塌了。
这时,又发现我们这间商店的大门被打开,冲进了几十个小伙子,有的好像还拿了棍子一类的东西。朋友见势不妙,立即把我们往商场里面推去。待人流过后,我们急忙离开玉石市场。等我们到车场取车的时候,便听到警报声。看到许多警车警员向玉石市场奔去。东海说,好险呐,惊的一身冷汗,要是被人群裹夹进去,那就麻烦了。
朋友告诉我,近些年常常会发生内地的顾客在观看石料时,和那些站立街头兜售石料的人还价,一还价往往会被缠住。像刚才那样,追殴顾客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常常会趁机闹事,一旦事情闹大了,什么样的后果都会产生,这种秩序混乱的情况直接影响了玉石交易。看到这个比较萧条的市场,我的心情有些沉重,要想商贾繁荣,社会稳定是前提。
虽然前些年因狂采滥挖破坏了矿源和交易手段不规范影响了信用,是导致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只是疮疥之疾,只要加强管理,认真疏导,问题会很快解决的。怕就怕产生动乱,让外面的人产生一些紧张的心理,而导致客源稀少,那就麻烦大了。当然,警方反应很快,及时制止,并尽快地恢复市场秩序,这是好的。我想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局面会得到控制的。
说起来,到和田来的游客,大多是奔和田玉而来的。昆仑山高峻挺拔,沐日月之光辉,享风雨之滋润,在亿万年时光的锤炼中,孕育出了山川精华——和田玉。爱玉、惜玉、用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今年2月我到河南安阳参观殷墟时,就看到殷商武王之妻妇好墓中出土的大量玉器,竟达755件之多,而这些玉器,大多都是和田羊脂玉所雕。
古时天子在祭拜天地时,要用玉石刻下铭文,百官封爵,以玉器为印信,转达军令也有使用玉符的。正人君子以玉为德行操守的标准,而民间更是以美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这种玉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田玉是玉中翘楚,独占鳌头,完全是大自然赐给和田人民的一大宝藏。考古发现至少在七千年前,就有一条玉石之路,将和田玉石源源不断运往中原各地。国运昌,人世和,则玉路通;世事乱,生对立,则玉路塞。世人毋忘记住此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