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十天就要过年了,家里慢慢的有了年味儿,这将是解封后的第一个新年,封控了三年终于能让在外漂泊的人返乡,过一个团圆年了。 到网上看到春节联欢晚会也在紧锣密鼓的彩排中,但是大家对此却实丝毫不在意,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不期待春晚,不看春晚了。 每年的节目都是如出一辙,丝毫没有笑点,没有新意,喜头悲尾,充满了教育,一点儿过年的气氛都没有。 甚至有的网友预测今年春晚的三大主题分别是:疫情防控取得胜利;经济复出猛如潮水;人民幸福满满。 此话一出路人纷纷点赞表示,你小子是懂春晚的。 其实根据这几年的春晚作品来说,这样的预测真的是很准确的了,都是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再搞一些批判的东西,到结尾在升华一下,导致整个内容都有点儿僵硬,看的让人尴尬。 为什么同样是升华为什么以前的小品不但不尴尬而且还很受用呢? 以前是剧情流程,全程大笑不断,根本想象不到接下来会怎么演,结尾升华的很是自然;现在的小品,剧情就跟流水账似的,基本上演员一开口我就知道要说啥了,内容没新意,没笑点,看着都犯困。 想要教育可以,但是不要硬来,这样会适得其反,要寓教于乐,教育要在无形中体现,逗乐才是春晚本质。 以前的春晚小品的梗至少可以用一年,现在一年的梗贯穿了春晚的小品。 现在的春晚就成了年度梗总结,年轻人看着尴尬,中老年人看不懂,真不知道他们是演给谁看的,难道春晚审核组真的看不出来这一点儿也不好笑吗? 甚至部分八九十年代的小品台词拿到现在还很受用。 宫廷玉液酒,多少钱一杯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在1996年赵丽蓉老师春晚小品《打工奇遇》里的台词。 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凭借这句话帮助国家识破了一名间谍。 以前的春晚台词流传度很高,不管男女老少都知道一两句,现在的台词,呵呵,基本上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记不住,台词内容低俗,也不想记。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之前的演员上春晚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大舞台让更多的人看见自己,从而拍一些电视剧;现在的演员上春晚基本上都是比较火的演员,来蹭春晚的热度,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价。 其实小品谁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给大家带来欢乐。它就是让人开心让人快乐的,没有其他的目的。 不少网友表示,现在的舞台越来越大,节目却越来越差,以前的小品我们会自觉带入进去,置身其中,我们自己就是当事人,现在的小品只是一个下品,我们就是一个观众而已。 春节联欢晚会,就应该是欢乐的,在我心中赵本山春晚的小品才是巅峰。 不知道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还有没有"我骄傲"和"咱们一起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