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二战后的巅峰时期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苏联的解体以及布局全球的产业链,让美国成为了当时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不过随着几次战争以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美国的国力在下降。 那么美国会很快衰落成为普通国家吗? 殖民体系的崩溃 其实这个问题看看英国的衰弱史就知道了,英国能从一战后的日不落帝国变成现在的"小不列颠联合王国",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英国的强大主要依赖了殖民体系,靠着殖民体系廉价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料,英国可以源源不断制造出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再倾销到殖民地中,使得殖民地的财富不断向英国汇聚。 一战后的英国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殖民帝国巅峰,当时英国国土面积约为34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24%左右。横向对比一下,当今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其国土面积也不过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4%。而当时的大英帝国,国土面积几乎和月球的表面积差不多了。 在人口上,一战后大英帝国治下的人口超过4亿,占比当时世界人口的23%左右。横向对比,今天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2021年时的人口14.43亿(含港澳台),占世界总人口的18%。 这就不难看出当时大英帝国的国力有多么雄厚,而失去了这一切的英国,自然会迅速迎来衰弱。 放到今天,美国也面临和英国一样的困境。虽然美国不靠殖民体系,但它推崇的新自由主义使得美国能获取比英国更多的资源以及廉价劳动力。正如美国当年废除奴隶制后,奴隶也并未富裕,只是从棉花地里工作变成了进血汗工厂工作一样。 要知道美国消耗了多少资源,从奥巴马的"5个地球理论"就能看出来。 在奥巴马看来,如果让全体中国人也过上像美国人一样的日子,那么全人类所需的资源需要由5个地球才能承担。所以美国在全球化的工业生产中,到底消耗了多少资源和劳动力,已经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而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美国也即将失去这一切。因为随着美国产业空心化,当今美国的制造业已经不足以支撑美国的霸权地位。可以说当今的美国已经无法再利用大量资源和劳动力,美国之所以还是超级大国,靠的是自己的美元霸权。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指电气革命,随着电灯电话以及电报等电器科技的发展,英国当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获取的蒸汽机技术开始慢慢落后。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英国产品的竞争力正慢慢减弱。 试想一下,一台4K高清电视和一台黑白电视在售价差不多的情况下,消费者会买哪一台?英国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晚,工业产品的吸引力远远比不上追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潮流的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两个世界级强国的崛起,一个是德国,一个是美国。而这两个国家在随后的二战中都展现出了极为强势的国力,前者靠着一国几乎征服了整个西欧大陆,后者则成为了二战中的"世界工厂",源源不断下水的军舰称霸了地球海洋。 至于英国,在没有技术优势,以及没有殖民地的情况下,国力愈发衰弱。发展到现在英国基本成为了纯粹的金融国家,甚至因为国际经济动荡,英国的经济目前正面临崩溃的问题。 美国现在当然也面临着英国当年的困境,因为中国现在正在冲击产业链的上游。一旦中国冲击成功,美国将失去技术优势。到那时美国要维持自身"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只能依靠金融这一手段。 美国的翻盘道路 不过美国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总体来说美国存在两条"逆天改命"的路子。第一条路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上世纪日本就靠着这条路实现了逆天改命。二战后的日本作为战败国,加上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几乎不存在再发展起来的机会。 但日本充分融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靠着电子产业的发展不仅快速恢复了国力,还一度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人类每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都是对世界经济的一次大洗牌,如果美国能抓住下一次的技术革命,那就能继续维持自己的地位。 而下一次的技术革命目前来看最可能的领域是基因、航天以及能源。基因编辑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了,只是因为伦理问题没有放开。在技术层面,基因技术已经具备了推动新一次技术革命的条件。航天不言而喻,如果航天得到跨越式发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就直接从地球拓展到了宇宙中。 至于能源,不单单是现代的新能源技术,中美现在对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也非常深入。这东西是推动人类进入真正1级文明的钥匙,一旦可控核聚变得到商用,它的意义不亚于英国人开启了工业革命。 美国的第二条路,是收缩自己的战略布局,将势力范围收缩到南北美洲。这样做风险很大,因为美国的经济靠美元支撑,它这么做会很快失去美元霸权,造成经济动荡。但美国一旦挺过这次动荡,将转型成为南北美洲的霸主,国力消耗会非常低,其地位将和在亚洲的中国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