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疆域的变化
清朝的前身为明朝时期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落。努尔哈赤经过多年征战统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登基,统一了先后统一漠南蒙古和东北地区。清军入关前,疆域东至鄂霍次克海,西至贝加尔湖。
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迅速占领原明朝统治的中原地区。
同时,在北部,西部,清政府先后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占领外蒙古,入主西藏、青海和新疆天山南北,一举解决了困扰中原政府多年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压力。至此,清朝拓地万里,疆域达到极盛,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明确版图的一统帝国。
从道光年间开始,清朝的领土多次被列强侵占剥夺,不断缩减,被割让的主要领土在如下地区。
一、黑龙江、吉林两地。俄国于1858年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强行割去黑龙江左岸大片中国领土,仅规定瑷珲对岸的"京东六十四屯"仍由中国人永远居住,归中国政府管辖。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划为中俄共管。清廷当时拒绝批准,两年后,《中俄北京条约》被迫确认此约。1900年,俄国出兵强占江东六十四屯。《北京条约》同时将乌苏里及松阿察二河逾兴凯湖至图们江口一线以东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鞑靼峡东岸的库页岛,本属吉林三姓副都统管辖,在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廷置之不理,听任日俄分占。
二、外蒙古地区。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规定西界"自沙宾达巴哈起至斋桑淖尔",此两点以外的乌梁海十佐领及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被划在界外。后经同治、光绪年间多次订立条约、勘界,领土均有所缩减。
三、新疆地区。(中俄北京条约)规定中俄西界"自沙宾达巴哈起,至斋桑淖尔,又西南至特穆尔图淖尔,又南至浩罕为界",将巴尔喀什湖东南至特穆尔图淖尔之地割让于俄。此后,中俄多次勘界,中方每次均有领土丧失。
四、西藏地区。1846年,英国吞并克什米尔,将克什米尔侵占的阿里拉达克地区一并占领。1890年,英国强迫订立《藏印条约》,规定哲孟雄归英国保护,并规定西藏与哲孟雄之间的边界,春丕以南地区被割去。
五、云南、广西、广东三省。光绪年间,法国吞并越南,英国吞并缅甸后,与清政府划定双方边界,云南西部茶山、麻栗坝等地,铁壁、铁踞、天马、汉龙等关被划入英属缅甸,云南南部乌得、孟乌等二土司被划入法属趾支那。清廷以商务利益换取对方界务让步,两广与越南接壤的十万大山西南界线稍有展出,钦州的越南飞地江坪、黄竹划入。
六、广东、福建海疆地区。首先是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占据广州府新安县的香港岛,1842年,《中英江宁条约》又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中英天津续约又将香港对岸的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
七、台湾省。1894年,中日战争以清廷失败告终,次年订立的《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岛割让给日本。
附图分别是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和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清政府管辖疆域情况。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疆域情况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疆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