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可以,做导演还是算了吧。" "他为什么老选这种不被看好的题材?" 这是《中国乒乓》上映前夕,一些网友在没看过电影的情况下做出的评价。 平心而论,从来没有看过哪位导演,在电影还没上映前,就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和质疑。 但这一切,却发生在了邓超的身上。 一个不被看好的导演,用一个不被看好的题材,拍了一部不被看好的影片。 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局,但是这部电影,戏里戏外,都和副片名一样,实现了"绝地反击"。 入戏,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中国乒乓所向无敌,众所周知,这还有啥拍摄的必要?" "绝地反击?留给中国队反击的空间可能不多吧。" 这大概就是观众在看到《中国乒乓之绝对反击》这个片名时产生的第一个念头,也是他们对影片和邓超产生的第一个误解。 在很多人心里,中国乒乓球队就是乒乓球桌上的战神,只有赢没有输。 就像买股票一样,当预期一致,这只股票就不被期待了,电影也是如此,所以很多人从一开始就不看好《中国乒乓》。 但是显然这部分观众低估了邓超,演了这么多年、导了这么多年,他很清楚观众喜欢看反转,喜欢看逆袭的故事。 所以《中国乒乓》讲述的并不是大家熟悉的如今站在世界巅峰的中国乒乓球队,而是90年代初,跌入谷底,被国外选手压着打的中国队。 在意大利队享受着高工资、带领着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队伍的戴敏佳教练,收到了中国队的邀请,希望他能够回国重振男子乒乓球队的雄风。 当大家以为他会拒绝时,他却接受了这个邀约。 而他要面临的,是一支松散,充满了各种问题的队伍。 许魏洲饰演的白民和,虽然经验老到,技术过关,但是浑身负伤。 段文博饰演的黄昭,主攻双打且即将退役。 削球手龚枫,高度近视,脱下眼镜,乒乓球对侧,人畜不分。 侯卓翔、董帅则是初出茅庐,要经验没经验,要名气没名气。 这是一支不被看好的队伍,比赛解说时,外国解说员屡屡提及他们不可能胜过欧洲队。 但是戴敏佳带着这支队伍创造了奇迹,不仅让中国乒乓球队重新站上了国际比赛的冠军领奖台,而且开启了中国乒乓球队持续30年的辉煌。 从低谷到巅峰,逆风翻盘的故事绝对深受观众的喜欢。 戏外,邓超不负孙俪期待 影片上映前,所有人都在质疑邓超,但只有一个人始终对他充满信心,这个人就是孙俪。 在电影发布会上,孙俪有一段话直接说哭了邓超:"可能他现在不是最完美的,但我知道他每天都在努力,所以我必须支持他。" 事实证明,孙俪才是那个最懂邓超的人,她见过邓超的汗水,知道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看过电影的人一定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 戴敏佳回国时,老婆王盈已经身怀六甲,她对于丈夫放弃优渥的生活,而选择回到国家队的决定只是初时感到意外,但是很快她就同意了这个决定,跟着一起回国。 戴敏佳刚回国的那几年,一切都不顺利。 队里的球员需要他一个个地来帮忙调整状态,重塑信心。 就连教练,也因为赛场上屡屡失利而心态崩溃,需要他的安抚。 而他本人也始终遭受着来自媒体、球迷和上级的质疑,所有人都在怀疑他的战术、战法、甚至是为人。 但是这个时候,只有王盈始终相信他,鼓励他,在最难的时候,不顾一切地支持他,最终陪着戴敏佳走出了低谷。 戏里王盈对戴敏佳的信任,和戏外孙俪对邓超的信任,简直如出一辙。 而邓超也是不负孙俪的信任和期待,戴敏佳在电影里实现了绝地反击,邓超在电影之外实现了逆风翻盘。 上映一天后,第一批观众立马给出了第一手评价,《中国乒乓》豆瓣开分7.0,邓超的导演功力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有熟悉邓超的观众,说他进步很大。 不熟悉邓超的,以为这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却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更有不看好邓超的,抱着质疑的态度走进影院,最后是带着夸赞走出来的。 不被看好能更好地起航 人飘得太高,容易浮云遮望眼,不知天高地厚。 不被看好反而能让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不被看好的邓超,显然已经痛定思痛,用满满的诚意拍摄了《中国乒乓》,最终用这部影片为自己的导演之路重新扬帆起航。 给他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