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但好像比预计的要早一些。 2022全年出生人口只有956万人,出生率为6.77%。而在2022年,却有1041万人死亡,所以2022年的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国近几年的出生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 与2021年的1062万相比,我国2022年新生人口减少了106万。 不但出生人口跌破千万,还出现了所谓的人口死亡交叉,就是死亡人口超过新生人口。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死亡人口数据可能不是自然的,也有受新冠感染影响的可能。 可不管怎样,最终结果就是总人口比2021年减少85万人,这也使得我国自1962年以来,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有人说,这不是好消息吗? 人少了就不用担心资源不够了,不用担心就业紧张了。 真的是这样吗? 一莎觉得这次历史性的人口转折点,对我们来说不是好消息,反而是个喜忧参半的消息。 喜的是可能解决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但剩下的多半是忧了。 至少从全世界范围看,一个人口负增长的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往往会进入低增长乃至不增长了。 这将意味着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加剧。 因为我们在提到人口负增长时,多半强调的是出生人口的下降,而不是老年人口的自然死亡。 人口下降不仅会导致很多行业发展低迷萎缩,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养老问题 如果未来年轻人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一个年轻人供养多个退休老人的情况下,那么对年轻人和整个社会来说,负担可能会更重。 况且,过去四十年,人口一直都是推动我们经济发展的最大滚轮,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都得益于人口红利。 但人口红利算是对未来的借贷,人口红利和人口债务是同一事物在时间上的前后投射。 人口红利是一次性资源,消耗了就会转化为债务。当人口红利退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口负债。 而一直以来,我们享受着这些年的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利好,可是否有想过还有还债的一天? 而这一天可能来了,这次的人口负增长就是在给我们敲响警钟。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债务"呢? 有专家说提高生育率是唯一的选择。 是啊,生更多的人来补上一代的人口红利"债"可能是一种办法。 比如让16亿人来养活14亿的人口红利,然后接着用20亿人来养活16亿的人口红利。 但这个方法真的能从根源解决问题吗? "不知道,因为那是下一代的事。" 这难道不就是一个看不到头的庞氏骗局吗? 这种方法会不会让这个"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要知道,上一代带来的人口负债最终会分摊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而供养老人的经济负担也会转化为下一代的精神压力。 如果新生儿人口数量继续低迷,人口负债的缺口可能会让每一个年轻人不堪重负。 从这点来看,提高生育率确实能解决问题。 但是促使人口增长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良药。 我们尚且不谈提高生育率算不算好办法,就是把这个作为办法,实施起来就不困难了吗?我们短期内真的能提高生育率吗? 更何况,人口增长这个事,年轻人是主力军。可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人有兴趣结婚生孩子? 其实生育率为什么低,原因大家可能都知道。 首先,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于降低生育率起了作用,特别是对于城市人口的生育率起到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次,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生育率下降。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存在一种普遍情况:农村生育率较高,城市生育率较低。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育率也越来越低。 另外,内卷的环境、高昂的房价、培养孩子的观念等等,提高了结婚生育成本,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生孩子,甚至不愿意结婚,也导致了生育率持续下降。 一莎甚至怀疑,14亿会不会就是中国人口的天花板了? 因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这些问题不解决,出生率还有可能继续下降。 近期的生育政策大松绑固然起到一时之效,但可能做不到力挽狂澜,生育形势是否被扭转很难预测。 所以,我们不能再指望多生人口来解决人口负债,维持经济增长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口增长由正转负是人口趋势长期变化中的一个节点,由正转负的初期可能影响不大,可进入中期乃至后期,将会影响整个社会发展。 要想改变这个现状,要想扭转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必须要设身处地的去解决,他们真正所面临的困境。 从人口过剩到人口负增长,局面已然逆转,而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否则,"未富先老,老后破产"将不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