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我家婚后推举我当了"家庭财政部长",每月工资到账实行"二合一",统一转存到我的账户。 扣除每月家庭必要支出:父母的赡养费2000元,孩子的生活费2000元,我们夫妻的生活费2000元。 剩余10000元:用来申购农村商业银行的三个月期的理财产品,三个月收益90元左右,攒够5万元,一次性存入农村商业银行,3年期,1万元每年收益398元。 家庭不可预见性支出的处理:为了赚取利息收入,我一般不留备用金,在农村商业银行申请了"宜心贷""按日贷"两种贷款,利率在4左右,只要手机开通手机银行,下载安装农村商业银行app,就可以自行在手机上贷款、还款,几乎是秒到账,用多少贷多少,用几天支付几天的利息,这样有效解决了不可预见性支出的问题,同时,还申请了建设银行的信用卡,用于购物和消费,不仅缓解了经济压力,还增加了经济支出的预见性,自己的节余可以放心用来赚取小菜钱。 压力就是动力,婚后的房贷、孩子教育都得花钱,刚性开支越来越多,不存钱就缺乏安全感。 婚后怎么存钱?那就要看夫妻两了,如果婚前买了房,婚后就肯定要还房款,所以就没有闲着的钱来存, 在不欠债的情况下,夫妻之间要存钱,也要两个人和气协商好,不要分的那么清楚,两人说好,一人的钱存起来,一人的钱拿出来生活消费,这样夫妻之间才能存到钱,如果各用各的钱,各人存到的钱都不愿意拿出来,这样就没办法,等于搭伙过日子。 总的来说,婚后夫妻之间第一个就是互相之间要守信任,在一起要像过日子的样子,不要分的那么清楚,你的我的,同甘共苦,夫妻和睦,这样在一起生活才能存到钱。 刚刚开始的时候,带过来的钱不舍的用,都存了定期。后来定期到日子了,加上利息凑整再继续存。股市走红的时候,把自己发下来的房补买了股票。因为老公一直在买股票,他也就没有反对。眼看着股票被套,把老公的房补补仓。股票下行,没办法又拿出到期的定期补仓。最后就是现在这样的,不是st退市,就是票面更低。造成最后结果就是股票不值一提,卖吧,亏太多。不卖吧,就那么不管它扔在那。定期曾经被银行的人忽悠买了保险,什么利息加分红,说得头头是道。结果到期拿不出来本,别提利息了。只好再拿出钱救出本。从此,再别说保险之类骗人的鬼话。以后之今日,都是五年定期存款。利率4%。咋说到期还能见到自己的钱,并且还增值了。有人说,通货膨胀,放银行票面缩水。不缩水又咋办!眼见实体店生意江河日下,天天关店大吉。这样挺好,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跟谁都用张嘴磨牙了。 我是70后的家庭妇女,婚龄已有20多年了,家里一子,老公是工薪族,收入不多,婚姻最初十年,工资很少,自己也没有理财关念,所以到目前也没有多少积蓄。一个家庭没有储蓄不行。 现在我学习了一些理财产品,了解了一些,大家平时都收入减出支出,剩下的钱,才存起来,这样就总是存不住钱,如果换成收入减储蓄,剩下的钱,支出,这样你看看一年会大有收获。 平时一个家庭中还要拿出收入的百分之15来买一些保险,以备意外时。工资的百分之20做投资, 不用存钱,有钱就买房不能全款就按揭 刚结婚的时候,老公的工资是给我的,过了两个月的时间,等我们想去买辆电瓶车的时候,发现两个人的存款连一辆电瓶车都买不起,映像很深,当时老公找同事借了1500元加上自己存了700元买的电瓶车,后来第二个月工资发了的时候还的帐,从那个时候开始,老公就开始管钱了,每个月还完房贷,留下生活费,剩下的钱都放到了余额宝和理财产品,因为房贷太高,至今也没啥存款 不要羡慕别人,女人财政大权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