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零跑汽车朱江明智能电动车会进入5万元时代看见2033

  文丨彭苏平
  编辑丨李勤
  深入一场对话,构筑一个未来。
  未来10年,一款通勤用的、能够自动驾驶的智能电动汽车,成本将会降低到5万元。这是36氪与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交流后得出的惊人结论。
  朱江明原先是一名工程师,90年代和好友傅利泉一起创办了大华股份,十余年后大华股份发展成安防领域的龙头,朱江明却转身投入新的浪潮中,进军造车行业。他创办的零跑汽车,2022年卖了11.1万辆新车,是去年增速最快的造车新势力。
  新造车的战场征伐激烈,零跑汽车以品价比著称,朱江明给它的定位是:打破汽车行业的高溢价,做用户的代工厂。我们可以期待的是,再过十年,主流的智能电动汽车价格可能会低至5万元,而现在大量用于运营的车辆,价格普遍高于10万元。
  成本的大幅下降源于规模的显著提升。过去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8.7万辆,渗透率超过25%,朱江明判断,再过四年,以电驱动为主的新能源车型,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将达到90%以上,"就像电子支付一样全人群覆盖"。
  将时间拉长到10年,汽车智能化也将取得实质性突破。朱江明预测,到2033年,自动驾驶将实现商业化落地。过去几年,解放人类双手的自动驾驶从预期高峰跌落,但朱江明认为,十年以后,自动驾驶将真正开始运营,进入"共享汽车"时代。
  在航程中看向远方,在潮水中把握流向,是企业掌舵者们的使命和任务,这也是36氪专访栏目「看见2033」的初衷:找到那些曾经改变过去、因此也最有能力改变未来的人,寻问他们对"未来10年"后商业社会的看法,以及他们为何愿意在一件事上倾注10年。把维度定在"10年"而不是今年和明年,也不去谈论具体的公司业务而是"其他",是因为我们相信那句投资圈著名的箴言:人们往往高估了未来一两年的变化,而低估了未来十年的变化。
  朱江明看见的,是一个智能电动汽车普及的未来,而现在零跑汽车也正在加大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投入,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智能驾驶自研等等,共同构筑了零跑全域自研的护城河。
  技术、产品的变革,将全面刷新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与业内不少同行一样,朱江明认为,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中国玩家在汽车领域的地位将得到提升,他给出的预测是:未来10年,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中国企业将占据一半——类似于现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局面。
  智能手机是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参照体系,这个行业率先经历了技术颠覆、生态形成、市场爆发的传奇路径,现在智能电动汽车也承载着这种颠覆传统的期待。对照智能手机行业,朱江明也畅享了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模块化、标准化同样会是大势所趋,但产品体验标准更复杂、研发制造周期更长等特征下,智能电动汽车的市场集中度也不会像智能手机那样高。
  (「看见2033」是36氪推出的一档CEO高端访谈节目,旨在"深入一场对话,构筑一个未来"。本文为访谈节选,完整视频节目将于近期全网播出,敬请期待!)
  以下是36氪与朱江明的对话内容(经摘编):
  自动驾驶电动车将进入5万元时代
  36氪:十年之内,您的领域中有什么确定无疑会发生的?
  朱江明: 如果只说一件的话,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年一定是自动驾驶。
  36氪:车的价格会有什么变化?
  朱江明: 实现自动驾驶后,车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没有方向盘,没有油门,没有刹车,它是一个机器人,听人使唤,帮人做各种事情。未来的汽车会两极分化,一类作为共享工具,成本价格非常低,还有一类会成为除了家和办公室以外的第三空间,可以按个人需求做得非常豪华,也可以非常简洁。
  36氪:十年后有自动驾驶,还是说所有的车上都有自动驾驶,没有人再开车了?
  朱江明: 开始进入市场,2030年自动驾驶可以实现商业化,2033年会有一定普及。 电动化已经不再有争议,去年中国已经接近30%的市占率,大城市超过50%,我觉得到2027年中国可能会达到90%以上,就像电子支付一样全人群覆盖,要么就纯电动汽车,要么就类似于增程的混动汽车,就是以电驱动为主,把油作为辅助的这种产品。
  36氪: 一辆电动车的成本由哪些关键部分构成,哪些部分未来会用什么方式变得更便宜?
  朱江明: 最大的部分是电池,目前占40%。它的比重会随着成本的下降降低到30%甚至20%。一是容量在下降,现在充电桩很少,都要500、600公里续航,以后400公里就足够了,二是效能在提升,电池体积也可以减小。
  36氪:电池领域有没有类似于摩尔定律的存在?它有什么规律吗?
  朱江明: 摩尔定律是18个月就要减一半,电池没那么快,但总体来说也是逐年下降,每年降20%,这种概率还是有的。
  36氪:按这个速度,5年降一半肯定没问题。现在最主流的电池在车上的金额是多少?
  朱江明: 现在一辆车的电池有各种容量,80度电要5、6万。
  36氪:比重可能会下降?
  朱江明: 对。别的部分,比如说电驱,都是铝和铜构成的,至少是平缓或者还有上升的趋势。当然随着技术提升,同样的重量可以功率更高,电驱成本也会下降——一些零部件,比如说像IGBT电功率驱动模块,以前都是英飞凌的,现在也有国产,它可以至少一下子就下降百分之二三十——但是它下降的幅度没有电池那么大,我觉得十年能减一半,也就这样。
  36氪: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大概占比多少?
  朱江明: 现在新势力造的车都是有激光雷达的,有高算力的AI引擎,智能座舱也都是比较好的芯片,这些每辆车至少有3~4万,未来下降的空间会符合摩尔定律。自动驾驶成熟度更高后,可能不需要用AI芯片,一颗ASIC就足够,它的下降速度会更快,
  36氪:假设说十年以后跟今天的体验类似的,这部分能到5000元吗?
  朱江明: 对,如果是同样的规格性能的情况下。但是性能肯定也会提升,就像手机,5年前智能手机是1000块,不是一直就只有1000块,现在还有4000块的。
  36氪:仅次于它们的部分又是什么?
  朱江明: 剩下的就是传统的,比如说舒适性的部分,根据你自己的要求有一些需要,比如说座椅就像家里买沙发一样,1000块是沙发,1万块也是沙发。
  36氪:电池部分可以降到2万,电控模块大概会降到5000,自动驾驶、智能座舱1万以内,传统车的部分比如车身和轮胎,可能也要1万 左右,假设我们非常不在意装修,甚至我可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智能电动车的成本可以降到5万以内。十年以后,5万的车会是一种主流吗?
  朱江明: 作为代步,或者是共享,会成为一个主流车型。而且那个时候可能车的大小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我要叫一个车,可以叫2座的,可以叫4座的,可以叫能睡觉的,可以叫能喝咖啡的,这有无限想象。
  共享汽车成为主流
  36氪:自动驾驶的电动车降到5万元,对用户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朱江明: 两方面,一是很多人就不需要买车了,二是将来会有更多的管理公司。
  36氪:那个价格其实变得跟包一样,一个人会不会同时拥有好多辆车?
  朱江明: 这种可能只是爱好者。将来买车,它是一个更豪华的车,一个新的家,可移动的房子,一个比较有潜力、可拓展的空间。为什么大家对新能源汽车那么热衷,就觉得它是一个跟现在不一样的东西,这是一个新的市场。
  36氪:未来共享会是主流吗?
  朱江明: 共享只有在完全自动驾驶时代会比较流行。
  36氪:自动驾驶提供了可能性,并不提供必然性。比如说房子,你会发现尤其是以中国人的性格,他还是要去买。车你觉得会属于哪一类?
  朱江明: 一种模式是,他家里至少有一台私人的车,原来可能有几台,比如说夫妻俩各一台,将来保留一台,因为私人车的好处就是比较干净,但是多台车要更多的停车位;另一种模式是,年轻人可能没有这个条件,没有停车位,或者说房子也是租的,这种可能用共享的概率就会更大一些。
  随着那个时代的到来,这个产业会发生很大变化,新的车、新的模式,也是一次行业的洗牌。就像现在从燃油车到电动车,正在经历快速的行业,自动驾驶到来,可能又是另一波。
  36氪:自动驾驶实现,人们的通勤时间是会变长还是变短?
  朱江明: 这个时间我觉得可能会好一些,因为可以进行优化,避开那些拥堵的地方,虽然还是以单车智能为主,但是它可以去让交通疏导得更好。
  36氪:比如说过去我花一小时上班,打车费用可能是120块,未来是什么水平?
  朱江明:  费用可能就只有1/3了,因为它只有硬件和电的费用,没有人工费用了,人工是最贵的。
  36氪:我们有同行发布了云轨,还有同行说要做飞行汽车,这都是在解决未来交通的问题,而不止在解决车的问题了。您怎么看?
  朱江明: 中国人口比较密集,而且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甚至三线四线城市人口越来越少,你这么密集的人口情况下,无论是飞行汽车也好,还是说这种轨道空中的也好,它的难度很大,你还要解决就是说我们最好是能够一站式的端到端的解决,你中途下来那跟坐地铁有什么两样?你还要在最后还有一公里或两公里那就很难,所以这种我觉得概率不是特别大,还是要以这种路面解决更好。
  36氪:路面解决也有两种方案,一种叫终端智能,车来判断应该加速还是减速,另外一种叫云端智能,指的是智慧城市,会发一个指令。哪个实现可能性更大?
  朱江明: 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从现在看的话应该还是终端智能更可靠一点,因为你比如说这种无线通讯也不可靠,包括5g的信号也不稳定,因为这个是交通安全,不可以有任何不稳定。
  另外就是说整个交通都是多种车辆,多种品种,以及包括人、电动车在内,就是说是一个混合体,你很难用这种让每一个都来接受你的信号来控制。
  随着慢慢就是说智能汽车的普及,那么智能汽车的话它都有卫星导航、卫星的定位,这样子的话就可以判断,比如说车流的密度,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让交通更顺畅来指挥交通,然后也让车上的人去避开那些比如说高峰的路段来做一些引导,这些慢慢会起到更多的作用。
  36氪:当大普及时代出现,车的应用生态会发生哪些变化?类似于苹果APP store这样的。
  朱江明 :一些娱乐的功能,可以将车和手机连接,类似于CarPlay,车就只是一个显示和输入的设备。
  36氪:这里面会不会诞生出新的机会,iPhone诞生后产生了100万以上的开发者。汽车充分普及以后,会不会也产生出新的围绕它做大量开发的群体?
  朱江明: 这个其实已经有显现。我们车其实也自带安卓系统,可以开发一些接口,让更多的开发者来开发。
  做用户的代工厂,十年后销量做到500万辆
  36氪:未来电动车会两极分化,一类是很豪华的、很贵的那些车,另外一类是很工具化的车,您想提供哪一类?
  朱江明: 肯定是两类车都要提供,都是很大的市场。
  我们首先要有5年,再有10年。在2023年到2028年前5年,更多是聚焦在电动化,而智能化是积蓄能量的阶段。在电动化领域,你需要有足够的份额,对智能化来说,加大研发投入,打好基础,后5年才是真正发力的。智能驾驶到28年左右,应该是已经快达到接近完全量产的水平,至少技术上已经做好准备,当然大家的对自动驾驶信心,我想这一段时间可能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我一个比较大的启发,在11年12年的时候,AI才刚刚开始,那个时候我都不相信,我们做安防,那时候人脸识别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从比对的角度,每个人特征都不一样,你很难用这个比对,原来比如车牌识别,它是阿拉伯数字加汉字,还可以用视觉,就拍完照片去比对,能够把它识别达到85%甚至90%的水平,但很难达到到90%以上。有了AI以后,到了2015年的时候,车牌识别可以到99.9%,而人脸也达到90%以上,AI训练完以后已经有这个能力,短短也就是10年时间。
  而智能驾驶我们从现在所看到的在23年现在这个状态的话,远比那个时候的基础要强劲很多,所以我觉得10年以后应该是一定能够实现,5年以后会形成比较成熟的一个雏形。
  36氪:2033年,您的销量会达到多少?
  朱江明: 500万辆以上。
  36氪:整个市场呢?
  朱江明: 现在全球汽车是9000万辆,应该会超过这个数。
  36氪:会不会随着刚才我们说到电动车大降价降到甚至有一部分车型降到1万美元以下了,这时候会不会它的量突然爆发?比如说今天是九千万,到那时候会不会变成突然几亿辆?
  朱江明: 我觉得是有潜力,如果确实1万美元以下,从全球去看,可能空间是会更大,中国相对来说也会增加,但是我觉得可能从全球去看那会更大。
  36氪:未来造车的门槛会不会变得更高?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达不到一定的量,比如说达不到100万辆,可能就不要进来了。
  朱江明: 100万辆肯定是不够的。
  36氪:你觉得你这10年以后造车门槛是多少?
  朱江明: 今天为止,进入全球就是前10名的是200万辆以上,未来随着电动化成本降低,市场可能从1亿、9000万辆翻倍到2亿,这个时候进入的门槛也就越来越高,至少是500万辆。
  36氪:500万辆,这是一个维持生存的量?
  朱江明: 两年前我们的目标是2030年做到300万辆。
  36氪:这不一定是您说的最大的量,它其实是一个最低要求,因为如果低于他的话,你就离开这个行业了?
  朱江明: 对,因为刚才我们说到它一旦体现出了电子行业特征,它就会变得规模为王,达不到一定规模,意味着你的所有商业模型都不合理,是那就没办法。
  36氪:十年以后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朱江明: 我们还是短期目标,到25年做到80万台,到30年做到300万台。那是以前,从现在看可能还要再放大一点,再加快一些步伐。
  36氪:达到什么样的价格或者功能,可以有巨大的量?
  朱江明: 我觉得就是现在零跑的模式,希望我们是做用户的代工厂,以成本去定价。
  36氪:你觉得中国能进入前10的有几家?
  朱江明: 至少是5家以上。 还是看前面,智能手机行业,虽然中国获取的利润可能只有10%,但有50%以上的销量,除了苹果和三星大概加起来40%,剩下都是中国的,我觉得汽车也是会这种格局。
  36氪:如果说十年后我们的产销量达到500万辆,多少卖给中国人,多少卖在国外?
  朱江明: 最起码是46开,60%在海外,40%在国内。
  36氪:我拿手机行业举个例子,我听说有一些手机非常便宜到至少100块人民币,而且它还是智能机,然后卖到非洲,你觉得在电动汽车行业会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吗?
  朱江明: 也一定会。因为它的消费能力就那么高。
  36氪:这样的车会不会不安全?
  朱江明: 它可能性能各方面肯定会差一些,但也不会差太远,就像比如说你100块的智能机,至少它最基本的功能还是有的。
  36氪:我们要为这样的未来储备什么?
  朱江明: 我想还是产品先行,技术先行。中国不缺产能,实际上中国的制造产能非常过剩,你也可以采用合作或者收购的方式,不一定完全自己去造新的工厂,产能不是问题,更多是你的技术能力,你的产品。
  36氪:我们应该储备什么样的技术,自动驾驶是一个很宽的方向,具体来说什么样的技术代表了未来?
  朱江明: 首先现在瓶颈是在算法上,我们更多的精力是聚焦在自动驾驶的算法,包含了目标物的检测、整个的策略两大块。
  36氪:掌握这样技术的人才在什么地方?
  朱江明: 自己培养。
  造车至少需要200亿,以后门槛会越来越高
  36氪:我们假设车没有那么贵,我们更频繁地换车,也许市场需求会变得更大?电子产品都有这个特点,我把手机换下的时候它好好的没有故障,它只是不新了而已。
  朱江明: 汽车原来的设计就是过5年甚至6年一次产品迭代,现在基本上是4年甚至更短。如果用原来的平台,只是一个小改款,可能只要24个月,它在不断地缩短。
  36氪:手机行业换代那么快,很大程度上跟各个模块都是相对完善的相关,比如有人专门去造芯片,有人专门造屏幕。那汽车会不会变成这样?
  朱江明: 汽车现在也是这样的,汽车原来有Tier 1,有零部件厂商和整车厂商,它分得更开,好处是零部件厂家很专业,品质控制也不错,他追求的利润也不高,规模化带来的价值也很大,但不好的地方在于,它定点一个零部件到真正量产,可能要一年半到两年,这不适合现在电子产品的变更周期,比如一些车机等你用起来,下一代芯片都已经出来了,所以要改变这种节奏。
  36氪:未来电子加工厂成为汽车的代工厂会是主流吗?
  朱江明: 难度很大。
  36氪:传统的汽车厂还是主流?
  朱江明: 将来很多传统的汽车厂也会沦为代工厂,现在已经有这个趋势。
  36氪:在大普及时代,供应商会更集中,还是会更分散?
  朱江明: 会更加集中,因为它更加标准化。
  36氪:一个产品大众化普及做得越好、越充分,这个行业的集中度会更高?
  朱江明: 是。但汽车的普及跟手机比要难很多,或者它的周期会拉长很多。因为汽车是有100多年历史,有很多品牌深入人心,要改变还是比较难的。
  第二,一辆汽车从立项到量产,国外品牌至少36-48个月,这就增加了产品的不确定性,它量产以后也许是爆款,可以每个月卖几万,也许就是几千,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是,它集中的概率会比较低, 汽车的性能,决定因素也很多,操控性、座舱的智能化、外观、内饰的舒适性和质感……很多综合因素决定,也许今天你是爆款,明天他就是爆款,所以竞争格局不会说一下子集中起来。
  36氪:可不可以说,如果今天还没有进入汽车行业,就不要再进来了?
  朱江明: 这是非常难的一个行业,没机会了。当然如果说你有几千亿资金还是可以进来尝试,但难度会比以前更高一些。
  36氪:把车造出来花了多少钱?
  朱江明: 到现在为止,我们大概花了100亿左右。
  36氪:所以现在的门槛大概就是100亿?
  朱江明: 我觉得没有200亿,真的是不用造车。
  36氪:因为您对这个行业有特殊的理解,所以可能比别人省了一点钱?
  朱江明: 没有省。我们还要继续花,最起码花200多亿。
  36氪:被调侃成老头乐,你会介意吗?
  朱江明: 我不介意。最终会证明我们不是老头乐。
  36氪:你已经多次创业成功,每次创业的驱动力是什么?
  朱江明: 对产品的爱好。
  36氪:如果可以拥有一种超能力,你最希望是哪种超能力?
  朱江明: 最好什么能力都好。
  36氪:你觉得自己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吗?
  朱江明: 不是。
  36氪:为什么刚才说最好什么能力都好?
  朱江明: 这跟野心没关系,是完美主义,完美主义会让你有的时候会觉得困扰,比较辛苦。

香港有什么美食?可能谈不上惊艳,但有几家香港小吃是本地吃货带去的,值得一试。潮兴鱼蛋粉店看到店名,如果以为我会介绍鱼蛋粉,那就错了。虽然店家以手打野生鱼的鱼蛋粉为特色,但他们家的牛坑腩面才是一绝,小时候,大家都在农村吃过什么诱人的美食?什么是你最难忘的?小时候在农村,你吃过的什么的美味值得回味?好的,我来说说吧!在我记忆中妈妈,外婆,妗子这几个人做的饭是我小时候吃得最多的饭!既然我是在这样一个大家庭背景的成长的孩子,自然饮食习惯也你的老家有哪些美食?你吃过几次?我家在成都,说起成都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大家赞誉成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成都的美食。成都的美食就太多了让你应接不暇,下面让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成都著名的我又常爱吃的怎么做美食?很高兴可以为你解答用真诚的爱发自内心的付出和主动的行动做美食所有的主动行动都是源于动力,而那个像泉眼一样的动力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给予的灵感。一个人无论多忙,他都会在自己喜欢的事一个演员为演好角色能玩命到什么程度呢?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以相反面的形式存在的。有勤劳的人,就会懒惰的人,有天资聪颖的人,也会有大智若愚的人。娱乐圈也是如此,有抠图姐数字小姐拼命圈钱的大佬,自然也有人真的把演戏当成一份明日方舟这个氪金力度是不是太高了?不高不高,真的不高这游戏本身的游戏难度也不算很高,等级上来了,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了,氪金方面,基本没什么必要的。游戏赋予足够的源石这游戏说起来还是有几大亮点的,第一首先就是会送源石莎头组合负于樊振东蒯曼,莎莎和大头还值得信赖吗?WTT澳门赛,莎头组合意外负于东风快递组合,这个结果还是比较让球迷感到意外。毕竟莎莎大头刚刚在世乒赛上拿到混双的冠军,而樊振东蒯曼只是初次搭档。那么,莎头组合还值得信赖吗?他们又输如果你有机会选择五个已退役的NBA明星巅峰时期回来打球,你最想选择哪五个?个人观点咱们不说远的,像乔丹张伯伦,拉塞尔,约翰逊等等,就从20世纪以后来说!以下是小编挑选的心中最强5人,一起来看看吧!组织后卫纳什纳什96年进入NBA,巅峰时期连续两次获得常规准备到五指山玩,有哪些好的景点可以推荐?恕我直言,海南五指山的旅游定位很尴尬,由于歌唱家和文人的宣传使人很想往,我陪同朋友三次去都很失望!如同哈尔滨的太阳岛一样!想看海南的自然生态最好去以下四处,最有代表性热带雨林应去呀天津2022年春节还可以走亲串友见面拜年吗?疫情这二年,预防接种完,控制住才安,天津都一样,不用去拜年,省的把病传,到处看清零,暂时还要管,肯定没风险,健康快乐点。不走亲戚不拜年是心里难受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最好老老实实如何看待大量魅族手机出现应用闪退自启动等问题?如何看到今日头条出现大量黑魅族的文章?大量?问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了黑魅族。我在用18,老婆用16t,没有出现所谓应用闪退,自启动。双12熬夜买了魅族18s,到元旦领券购买就降价了30
难忘江苏省运荣光泰州阔步再向远方长江潮涌,活力无限三水激荡,凤鸣高冈。有着2100多年建城史的江苏泰州,镌刻下这样的时间节点2022年8月28日至9月5日。江苏第二十届省运会的精彩浓缩在开闭幕式期间的9天中,各方全省武林大会上吴门武者斩获32项一等奖现实生活中有武林高手吗?他们的功夫是啥样的?日前,全省各路豪杰齐聚丹阳,各类精彩的拳术器械集体和对练项目令广大武术爱好者们大饱眼福。苏州市武术协会代表队出征43项个人项目和3项集体何超琼不愧是何鸿燊的女儿,首次到北京开会,直言我是大湾区人说到赌王何鸿燊的女儿何超琼,如今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何鸿燊身体不好之后,何超琼已经成为了何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台前幕后的很多工作都是她在处理。这次何超琼又是第一次担任政协委员,当年抓马到不行,现在变成傻白甜?女明星说影视作品影响自己的爱情观。我信。但黄奕说还珠格格影响她的爱情观,我不信。最近,她接受采访称年轻时因为还珠格格,一直相信有五阿哥这样的人存在,爱情就应该像五阿哥和小燕子这样。赘婿在古代遇到穿越者怎么验证,直接问人家WIFI密码是多少?你家wifi密码是多少歪什么马视频加载中上回说到宁毅发现檀儿私会青梅竹马以为自己带了绿帽子气得他在试衣间门口堵住两人掏出火铳就要算账(相公你要干什么你给我出来你甭管我数三个数你不出中移物联OneNET城市物联网平台亮相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月27日,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3)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拉开帷幕。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简称中移物联)OneNET城市物联网平台作为能力中台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典型应用黄安买下福州6层大别墅,请24小时住家保姆,2个人吃一桌海鲜大餐从一线城市搬家到二线城市,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娱乐圈内很多艺人选择搬家到二线城市,更多的是因为生活压力大。比如杨宗纬就从北京搬家到厦门,月租3000元,还可以看海。在厦门,这里有着安徽长丰大棚桃花开映红致富路视频加载中央广网合肥3月10日消息(记者徐秋韵通讯员王红梅闫勇)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陶楼镇通过农业生态旅游模式,打造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积极推进农业生态与旅游等产业融合,以花襄城警方杏花飞舞处守护正当时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周胤伍张雪洋)我们在这儿玩,民警在这儿保护我们,我们玩得好幸福啊!3月8日上午,家住南阳市的张女士一家专程来到襄城区尹集乡杏花村踏青赏花,在和尹集派出所执勤谷城老君山村樱桃花开醉游人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琚晓青吕涛)樱桃花开满眼春,乡间风景引客来。近日,谷城县城关镇老君山村的樱花迎来盛花期,十里樱花长廊千万朵樱花吐蕊绽放,满目嫣红如烟如雾。走进樱花谷,漫山的喜讯,2023年研考国家线出炉,9个专业降分,狂欢吧,压线生同学千呼万唤始出来,2023年研考国家线,果不其然降分了!2023年研招国家线,于3月10下午6点终于发布了。以学术专业为例,其中经济学,医学等9个门类专业分数下降哲学体学学等3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