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绩点是多少说明你成绩还可以?
首先这个话题我真是太有话说了。先看一下我刚刚查看的这学期成绩。
其实大学生最重要的是学分绩点!以我的经验来看大学老师给分大都是七十多或者八十多,很少有九十多分的。
成绩的十位数上数字 为六的绩点范围是1-1.9 为七的绩点范围是2-2.9 为八的绩点范围是3-3.9 为九的绩点范围是4-4.9
并且只要我们取得及格分数,就会获得该学科的学分,然后我们的学分绩点就是学分乘以绩点。 平均学分绩点是最重要!因为它影响我们的奖助学金评定以及各种评优评先。并且成绩极好的还会享有推免生的资格!
所以在大学里一定不要以为60分万岁,只有你的绩点达到3.5以上才算可以吧,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以与那些绩点为2.8 3.2之间的大众绩点拉开差距,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加油吧,能多考一分算一分。
希望能帮助到你。
各家的绩点上限和计算方法不同,要用别的参照条件来对比。
第一种:奖学金法。奖学金打分除了成绩还有别的因素,就以"参评"作为一个参照,看自己是否有资格参评。以人民奖学金为例,一等奖非常优秀,二等奖比较优秀,三等奖优秀。
第二种:排名法。年级排名和班级排名。如果就读学校有保研资格的,以有机会保研为"优秀"的标准。
第三种:满绩点差距法。这个评价单科比较合适。满绩点非常优秀,下一个档次比较优秀,再下一个档次优秀,再下一个档次普通,再下一个档次比较普通。以满绩点4.0的为例,即4.0(非常优秀),3.7(比较优秀),往后以次是3.3,3.0,2.7……大学老师打分,会考虑各个级别的绩点的学生比例,一定程度上与满绩点的差距,可以衡量自己在这个班级里的排位比例。
第四种:出国留学学校要求法。如果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同学,可以搜一搜目标学校的要求。以211为例,申请国外排名前50的,大学期间综合的均分要求大概85分,前100的均分要求大概82分。非985/211的往上加3分左右。(不是说到了这个成绩一定录取,还要看语言考试,科研和实习经历等)。
很多家长不了解大学的成绩,觉得不到均分90甚至95,就是不优秀。在大部分高校,均分90差不多是年级前10名的大神。
我是大学就业中心的老师,如果觉得解答有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有关大学专业,就业,职业规划的疑问,欢迎交流。
我的观点:绩点虽重要,但勿以偏概全
学校不同,专业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分学校分专业。
印象很深的一次,毕业后找工作,有一次去一个公司面试,分组后我所在组有七个人。面试官要求大家拿出自己在校成绩单,看过之后,他简单按极点给大家排了名,并把这方面的分数打出来。后来应聘没有成功,但回想一下发现:一起面试的有普通二三本院校的,也有211和985院校的,还有一个名校硕士,专业虽然属于同一领域,但也有工程管理、土木工程、造价管理,甚至一个国际贸易专业的。虽然不绝对,但可以说越好的学校,哪怕同样的课程要取得更高的绩点恐怕是更难的,因为好学校的生源好很多,学校老师编考卷时就不可能编的过于简单,这样没有区分度。因此,不同学校哪怕同一专业的同样学科,学习绩点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应学生水平。
多少绩点算不错呢,据我个人毕业后找工作的经历,一般绩点在3.0以上(即平均成绩在80以上)就算不错了,起码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这样的绩点不至于被人力认为学习成绩差。
但在此我仍想表明一个观点:一个公司招聘人员,人力部门责任很大,有些企业人力资源是学文科一天技术都没做过的人担任,可想而知他(她)可能客观地招聘到公司合适的人才吗?所以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人力部门也应该对公司各种业务岗位的素质需求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大学虽然自由,但切莫荒废,欠了学习的债,总有一天要还。
用我们招硕士生的标准来看,985双一流要达到75分,其他211要达到80. 没达到的我们直接不看申请。连211都不是的直接扔掉。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我认为如果满绩点是4.5,那么绩点4.2及以上就算优秀了吧,如果满绩点是4.0,那么3.7以上就算优秀了。
如果你有考研的计划,那么在大学四年你的绩点要高,因为大四会有保研或者推免,主要看的就是绩点,你只要绩点高你才有资格去争取这个名额,如果绩点不高基本无望推免和保研。
而且绩点还决定你后期奖学金的等级还有评奖评优,毕竟你若是不考研,直接就业的话,你绩点高有奖状荣誉,在面试时也是一处亮点。所以综合来说绩点在大学还是蛮重要的。
感谢邀请。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我来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绩点的重要性。
它是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的证明,也是一名学生在申请境外大学时的重要指标,是部分用人单位在考察一个毕业生时的重要依据,所以绩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们要了解绩点是怎么计算的?
绩点的英文名字为GPA(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绩点,通常指平均学分绩点,根据每门课的成绩计算而得,60分绩点为1,往上每1分为0.1绩点,100分为5个绩点。换句话说,如果你的绩点是1,那么说明你只是"及格万岁",如果你的绩点为5,那么说明你的平均分几乎都为100分,这在清华大学的很多学霸身上都有体现。
在这里要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一门课的成绩不仅仅是期末考试的那张试卷,更多的还有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日常作业、期中检测等等,所以如果想取得100分,一定要在各个环节都努力上进才行,而不是到期末的时候来突击冲刺,因为期末往往只占比60~70%,如果平时成绩为0,那么你即使期末那张试卷得了100分,最终你的成绩也只有60或70分。
最后,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绩点算是不错的?
一般来说,平均学分绩点一般3.7分以上为优秀,3.5分左右为良好,2.5分左右为中等,1分为及格。
在我们学校,文科专业如果绩点低于2.5,是只能结业,不能拿到毕业证书的,理科专业低于2.0,是不能拿到毕业证书的,所以,如果各位同学希望自己的简历上的成绩非常漂亮,希望以后毕业后申请境外国外的大学,希望找工作的时候更加容易被世界500强青睐,那么一定不要忽视你的绩点。
这也和我们的人生是一样的,只有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把我们应该取得的成绩都做好,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才能更加靠近自己的梦想。
学分绩点制度是现代大学的一项主要成绩评价制度,在国外又称Grade Point Average,简称GPA,对于学生的奖学金评定、保研、出国乃至于就业等均具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想要出国的孩子,务必注意拉高自己的学分绩点。
对于GPA的核算,各个学校有自己的区间范围,但通常为:95分及以上为4.5,90分及以上为4.0,85分及以上为3.5,80分及以上为3.0,以此类推。根据每门课程的学分(也就是上课时长,一般16学时左右为1学分),对照课程分数加权相乘汇总,即可得出该生的总体学分绩点。
至于学分绩点多少说明成绩还可以,要具体根据学校对待了。我所了解到的,二本和专科院校的学生成绩放水比较严重,211院校要好一些,985高校相对严格。因而,不少老师在看你的学分绩点的时候,是参照着学校来看的。
如果说平均水平,可以参照学分绩点的设定范围,一般来说3.0以上就还可以了,大概率平均分在80分以上。最好是能做到绩点在3.5甚至是4.0以上,这样会显得比较优秀。
各处乡村各处例,一个很重要地判断"成绩还可以"的标准,除了绩点还需要参考系,缺乏参考系单看绩点是不妥当的。来自广州重本的一个毕业僧来试图解释下我学校这边的状况,首先,部分学校采取4分值,部分采取5分制,这个是需要提前知道的,我的学校就是4分制。
绩点什么时候有用,或者说什么时候会成为一个指标?我认为应该区分为两个层面,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学校层面,往往是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赋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以及公费读研等全校范围的竞争,这时绩点可能会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毕竟校级层面的评选,往往要考虑所谓的综合素质,所以成绩还可以并不能保证能被证明自身是一个优秀的人。
读到这里,可能会发现 大家常说的绩点关乎保研、奖学金,似乎被我排除在外了。是的,保研的流程,按我所在的学校,是这么操作的:学校从教育部获得了几十个可以保研名额的指标;然后学校把这些名额的指标再根据各学院人数进行按比例分配;譬如有的学院只有三个,有的学院有十来个。
这样子,实际上绩点的用处,是局限于学院内竞争的。而我认为,保研是绩点发挥作用最大,并且是对学生学业最看重的时候。但这时候,就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
专业间的差距
这体现在,不同专业由于授课老师的不同,老师个人评价度量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公平的原因。而这个不公平只能从某种程度上减轻,而不能被消除。譬如,我所在的专业,3.7(总评85-89分)是一个很难获得的分数,然而在其他专业尤其是遇上神仙打架,3.7是位于中等水平。因此,就需要引入另一个参考系,可以理解为门槛:学业成绩排名,即按照本专业内的绩点排名,在前20%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保研申请的流程。
但正如上面所说,不公平只能减轻,不能消除。当获得了进入申请流程的资格后,会发现,由于部分学院专业多,但获得的学校分配保研名额少时,不能保障每个专业都有至少1个保研名额,这时候,又会简单粗暴地把绩点高低顺序排列,进行筛选。虽然这个顺序排列,不会直接把绩点低的学生筛走,而是进入了综合考虑,但是如果绩点低的学生在其他方面(按照各校的保研规则而定),学术水平(学术比赛、学术成果)、奖学金门槛(必须获得二等奖学金或以上)、志愿时数限制,都不是特别拔尖的时候,基本上无缘保研。
也同时因为,综合考虑,绩点最高的学生也未必能获得保研资格。
另外一个考虑绩点的自然是评优评先,但是绩点影响的程度其实不高,只是一个基础性要求,譬如该学年的绩点排名位于本专业前30%,从我本科期间,只看到一个师兄仅靠成绩,不搞别的项目,能获得三等奖学金(干部加分、比赛加分、奖项加分等全都没有)。通常,目标是奖学金的同学,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排名都不会低。
而一个比较独特的,就是境外高校的申请,除了基础性的外语能力,还有就是要转换和目标学校相匹配的绩点制,部分高校会着重看绩点,部分会着重看实践经历,这个不能一盖而论。
由于学分制的引入,学分与绩点挂钩,所以有学分意味着绩点的最低门槛已经过了(不会说3学分的课程,会因为绩点问题,给你1或2学分,只有0和全得),所以对毕业证的影响不大,挂科了,自然是没有学分,学分不够自然就是绩点不够;而不会存在绩点高没学分的奇怪现象。
下面我也来班门弄斧附上部分成绩,就不摆科目,一摆就知道特色课程了
最开心是毕业论文能进校级优秀本科论文也算是个好的结束
想起了被89就卡住喉咙的绝望
抢到自己喜欢的科目总得会学得很认真
也算是留个纪念
老学长来简单说一下,没有那么复杂。
绩点其实就是你的成绩全部加起来,除去加权平均值。
比如满分100,换算过来有的是4 有的是5. 基本就3.5=85。4.5= 85。左右。 很多学校直接会把90分左右的成绩算成满分。
如果你每科都考90分,基本就算你满绩,这样的情况也还是比较常见。
一般我们认识3.0=80分, 3.5算一般,3.5以上就算不错的了。
基本就可以拿去申请国外的好学校里。
大学绩点关系到学位证的发放,60分绩点是1.0 70分是2.0 学位证是要每门课平均在2.0才能获得的,所以说大学60分万岁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成立的,不要以为不学习随随便便就60分,挂科的大有人在,我都挂了一科,其他的都在八九十分,我还算平时好好学习的了,心塞,我还想入党!入党之路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