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日元其实挺值钱的。 日本作为当前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同时还是排名靠前的发达国家。日本有着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完整的金融体系,这使得日本的经济变得十分稳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日元作为日本的官方货币,其乃是日本雄厚经济实力的最佳体现。日元是当前世界排名第三的国际货币,地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这就意味着,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日元的受信任度是很高的。最直接的体现便是,部分商品的贸易结算可以直接用日元结算,无需再次兑换。 尤其是亚洲区域,日元的地位不输美元,绝大部分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结算,都是可以用日元。虽然咱们国家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亚洲更是当之无愧的一哥。但是咱们的人民币,暂时还做不到亚洲范围内流通。和许多国家的贸易,都需要通过货币兑换,要么换成日元,要么换成美元,不然人家根本就不收。 除此之外,日元还是当前国际市场上的三大避险货币之一,其他两种货币分别是瑞士法郎和美元。这也是日元在国际市场上广泛流通的一个有力体现,关于这一点,咱们同样是望尘莫及。所以,日元不是不值钱,而是非常值钱。毕竟到了国际市场上,人家日元能直接买到东西,而咱们手中的人民币却不行。 咱们之所以认为日元不值钱,无非就是因为日元的货币面值普遍偏高,往往一百日元只能换六七块人民币。看到日本平时的花销,更是"高"得离谱。随便吃顿饭,那就得几千甚至上万日元。虽然这钱花起来很气派,但实际上却买不了多少东西。同样是买瓶矿泉水,用人民币也就两三块钱,但是用日元可能就得几十上百元。如此对比之下,日元就显得太不值钱了。 但是,这其实只是一个货币面值设定的区别,和日元本身的价值没有太大关系。换句话讲,你只能是日元的面值比较大,而不能说日元本身不值钱。 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一种购买货物的媒介,其购买力的大小是根据货物的多少来决定的。比如说某个国家有一百万吨的货物,而他们印刷了一百万元的货币,那么货物的单价就是一元一吨。但是如果他们印刷了一亿元的货币,那么一吨货物就就得价值一百元。 虽然货币面值变大了,但是其本身的购买力却是恒定的,因为货物就那一百万吨。所以,以前的一元和现在一百元,价值是一样的。 简单来讲,我们就是需要脱离单纯用数字比较大小的思维定式,转而从货物本身去恒定价值。我们如果把一百日元当做是咱们人民币的一元来看待,那就很好理解了。这样的话,日本价格就相当于去掉小数点的中国价格。 因为在日本,纸币的最小面额就是100日元;其大致就是相当于咱们人民币的1元钱这个单位。而他们货币的最大面额则是一万日元,正好是相当于咱们人民币的100元。至于那些较小的货币面额,比如1日元、10日元,其实我们可以当做人民币的分和角。因为在日元体系里面,最小的货币单位,就是1日元。 如此划分之后,咱们再来看日元和咱们人民币的比较,其实你就能发现,他们的购买力要比咱们强不少,毕竟一百日元可以兑换6块多的人民币。 当然,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日本为何要把日元的面值设定那么大?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四个字——通货膨胀。 历史上的日元,其实曾经有过一段"小面额"时期,那时候的日元面值远没有这么大。 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对日本进行全方面的西化改造,其中自然也就包括货币。公元1871年,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发行日元。当时的日元和美元挂钩,1日元能够兑换1美元,这个购买力可以说是很高了。所以当时流通的日元面额也普遍偏小,最高也就是100日元。 然而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战争,对日本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已经被战争给完全掏空了,一穷二白,要啥没啥。 极其短缺的物资储备,近乎崩溃的社会秩序,导致日本物价飞涨,民众纷纷破产,这其实就是咱们经常听说的通货膨胀。这导致当时日本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小数点,普遍向右移两位甚至更多。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政府所能做的,就只有启动印钞机,大量的加印钞票,钞票面值也越来越大。 到了1950年,日本已经开始发行印有圣德太子的1000日元纸币。随着日元流通量的增加,其购买力自然也就随之下降了,以前一美元只能兑换1日元,如今却是能兑换数百日元。 后来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逐渐脱离了困境,经济也逐渐趋于稳定。但是这个通胀之后的货币,也不是说降就能降回去的,尤其是像日本物价飞涨数十倍的严重情况。此外,日本当时乃是靠着外贸出口东山再起,如果货币升值,是会对出口贸易造成极大影响的。反而是货币贬值,才会更加有利。 所以在经济趋于稳定之后,日本并没有将货币面额改小。后来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其民众收入和物价水平不断提高,日本甚至还在加大货币的面额,由此出现了5000和10000面值的日元。 当然了,这里的面值加大,其实是属于正常的通货膨胀,任何一种信用货币都是逐渐贬值缓慢通胀的过程,就好比咱们八十年代和现在物价的区别一样。 而且当时日本已经开始逐渐适应了使用大面额货币,大不了就是一百块当以前的一块钱用嘛,反正收入也是按照比例增长的,家里的实际财富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就连日常使用时也完全没有影响,甚至于更方便,毕竟大部分情况不需要小数,全靠整数就可以了。所以没必要去缩小货币的面额,毕竟要缩小的话现有货币都需要重新发行,比如发行"新日本元"之类的货币,会增加很多成本。而且也很麻烦,即便银行在发行新钞之后会逐渐回收和停止旧钞的使用,但是这样做仍然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总体来讲,日本的货币面值之所以这么大,完全就是因为战争所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事实上,像这种情况,那个时代的东亚国家几乎都遇到过。比如韩国因为朝鲜战争,物价飞涨,大面额韩元也随之流行。其面额之大,比之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日元的最大面额是一万,而韩元则是五万。 而咱们国家在在建国前后也有这一阶段,甚至于出现钱不如白纸的情况。不过在1955年的时候,咱们国家进行了一次币制的改动,主动将人民币的面值缩水了一万倍。 如果没有这次的改动,那么我们现在手中的货币面额很可能远超日本,人人都能"我一秒钟几十万上下"。毕竟到时候每月的工资可能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一瓶矿泉水都得两万块,打个出租车都要花个几十万。 那么肯定有人会问,为何咱们国家把货币面值降下来了,而日本却没有呢?这主要还是国情不一样,首先咱们当时本身就缺乏统一的货币体系,需要建立起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其次,咱们国家当时是完全的计划经济,而且对外贸易匮乏,发行新货币对于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而日本则不一样,其在经济趋于稳定之后,已经是船大不好调头了,如果大规模缩小货币面值,将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于可能打破当下来自不易的经济稳定。 日本内阁官员认为:货币改动会造成市场动荡,增加政府开支。并且日本人也已经习惯了现在的日元,无谓的改动,会导致公民在消费过程中,产生心理差异感。所以改革纸币面额,毫无意义。 总而言之,好处没多少,坏处一大堆,自然也就没有去做了。 事实上,货币面值加大其实是一个趋势,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有通货膨胀,货币的流通量就必然会加大,自然也就面临着贬值的问题。就以咱们人民币为例,比之八十年代,购买力下降了数十倍。三分钱一个馒头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甚至于连"分"这个过去常用的货币单位都已经淡出了视野。 其实咱们现在100元面值的纸币其实已经不是很够用了,毕竟如果光是用现金支付的话,随便摆两桌,那都得拿一沓钱。如果不是电子支付发达,咱们的货币面值估计也早就变大了,出现千元大钞并不是不可能。 日元挺值钱的。 但日元的面额相比于美元、人民币、欧元等货币,也确实挺大的。 为什么会如此呢? 主要是通货膨胀加上习惯使然的结果。 二战前,旧日币是1元兑换0.3美元。(日币单位是"圆",为了方便,这里写作"元") 当时日币的最大面额是100元。往下依次还有20元、10元、1元等。 (旧版十日元图样) 由于面额小,所以旧日币还有10钱、5钱、1厘等辅币。 1钱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分钱。 1厘钱相当于我们古代的1文钱。 1日元=100钱=1000厘 这与我们有点区别。我们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一文钱的概念了,是1元=10角=100分。但日元里面没有我们俗话里面说的"一毛钱",所以当时的日本是1元直接等于100钱。 其实100元纸币在当时的日本并不常用,因为那时候日本人的月收入也就几十块,老百姓常用的也就是10元、1元、10钱、5钱、1厘。 (旧版日元五钱图样,相当于五分钱)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由于二战,日本经济崩溃。战后,美国又报复日本。于是通货膨胀便产生了。 1945至1949年期间,因通货膨胀,日本物价飞涨,短短四年,物价涨了近百倍,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涨了百倍。 也就是说。二战以前卖一百块的东西,二战后要卖一万块。而老百姓手里的钱,又都是小面额的10元、1元。买起东西来,很不方便。 那么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发生如此情况,一般就是两种解决办法。 一是强力平抑物价,让物价回归到通货膨胀之前的水平。 二是发行新货币,加大货币额度,让货币额度适应物价。 由于当时的日本政府无力平抑物价(毕竟只是美国的傀儡政权),所以日本政府便采用了第二种办法,只能是顺着物价,发行大面额的纸币。 1949年,日本政府发布金融紧急措施令,回收所有的旧币。到了第二年,1000面额的日元纸币正式登场。 (初版1000日元) 不久后,因为缺乏贵重金属缺乏,作为辅币的"钱"和"厘"被宣布废止。日元直接以1元纸币为最小单位。 (二战后发行的一元纸币图样) 之后,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复苏。再加上日元紧盯美元(360日元兑换1美元),日本的物价上涨幅度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上涨幅度很大。 至50年代末时,普通日本人的月收入已达4万日元左右,且还有上涨之势。 本着未雨绸缪,到了1957年和1958年,日本政府便又先后发行了5000日元和10000面额的日元纸币。 (初版5000日元) (初版10000日元) 进入80年代后,由于经济增速放缓,日本人的收入也趋于稳定,基本稳定在年薪40万水平浮动。再加上当时已经有了信用卡,市场上不需要更大面额纸币。所以日元也就没有再加大面额。 5000和10000面额的纸币一直用到现在。 (现在的10000日元纸币,人物肖像由圣德太子变成了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 至于低于1000面额的日元,日本则把纸币改成了硬币。对于现在的普通民众来说,使用100日元的硬币,和我们使用1人民币的硬币,感觉是差不多的。 笼统一点说,在日常生活里,基本可以把日元除以100,当人民币来用。 (正在流通中的100日元硬币,按汇率约等于0.9美元。 所以说,日元不是不值钱。日元只是面额较大而已。而面额较大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的。 其实不单是日元。韩元、已经废弃了的俄罗斯旧卢布、希腊德拉克马,意大利里拉,以及著名的津巴布韦币,面额较大的原因也都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后期的各种骚操作,新中国建立之初,第一版人民币比同期日元的面额要大得多。当时最大面额的人民币是50000元。(当时日元最大才1000) (第一套人民币) 直到1955年物价稳定,央行推出了第二套人民币,以1比10000的兑换率(也就是在旧币的基础上,一次性抹掉了四个零),才解决了人民币的大面额问题。 第二套人民币起初最大面额是5元,后来增发10元面额纸币。 如果我们当年没有缩小面额,可能我们今天使用的人民币最大面额,就是一百万了。(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现在最大面额的纸币也到了100元。比起第二套人民币最大的10元增大了十倍) (第二版人民币的五元纸币)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纳闷了。既然咱们可以把人民币的面额压下去,日本为什么不效仿呢? 其实,这个问题日本内部还真有讨论过。 2009年,鸠山由纪夫当选首相,他当时就与内阁财务大臣藤井商议,提出过在1美元兑换100日元的兑换汇率下,将日元的面额缩小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 也就是说,按照鸠山由纪夫的设想,面额缩小后的日元,1日元=1美元,最大面额是100日元。 但是鸠山由纪夫的这个设想提出后,日本内阁强烈反对。最大的反对理由就是嫌麻烦。 试想,如果缩小纸币面额,那么现在一件卖98日元的商品,就变成了0.98元。那么势必要复活辅币才行(钱和厘)。而当今日本人都没有用辅币的习惯了。这可不是折腾人吗? 日本前年也就改个年号,各大公司的程序员和各大会计所的会计师就累成了狗。如果真的把货币面额改了,估计是要累死人。 (1厘,曾经是全世界面额最小的货币,流通于通货膨胀前的日本) 鉴于反对声音过大,所以鸠山由纪夫的改革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 题主可以先了解一下发达国家的概念和货币的定义。日本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是因为从20世纪初期开始,日本的经济、科技、工业发展迅猛。也就是在二战后很快拜托了战争带来对于国家的巨大伤害,通过道奇计划走上了经济发展的正轨。而后,在8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GDP总和已经位于世界第二的水平,甚至是英法德这三个在19世界称雄的工业革命先驱国家的GDP的总和。因此日本被列入发达国家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确立的事情。 但是到了后来,逐渐开始了日本经济衰退的言论,甚至有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说法诞生。说的就是在1990年之后的日本,出现了巨大的经济泡沫进而导致债务危机,整个国家陷入了经济低迷时期。但是我给大家贴一张图大家就清楚了。 日本的经济在那段时期并没有衰退,而是停滞发展。也是就失去了原来巨大的增速,而是保持了当时的发展水平,在1995年日均GDP是4万多美元的数据。那个数据也是比今天的中国人均1万的GDP高出5倍的。因此日本确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发达国家无疑了。 而关于日元不值钱的原因主要是在二战时期结束后由于社会经济不稳定因素造成了强烈的通货膨胀导致的,而当时日本通过发行新法币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保险起见,当时的汇率就沿用了下来。这就造成了日本货币面值较大的原因。 而货币贬值对于国家发展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货币贬值的直接影响是进出口贸易的大环境,进而对于经济和贸易以及市场造成调控作用。 日元不值钱这个说法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实事求是地说的话:日元那还是非常值钱的。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面值大不代表不值钱,面值小也不一定就代表值钱。关键要看的是——购买力以及群众手中有没有钱。 日本二战以后实现了经济快速崛起的奇迹,一跃成为了世界经济的老二并且保持了很多年。一直到08年的时候才被我们超过,不过也只能说是GDP超过了而已,在经济的其他方面还是有待商榷的。 日本如今的GDP达到了5万亿美元以上,人均GDP高达4万美元左右,是一个标准的发达国家。日本与很多发达国家还不太一样,因为日本人口多、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所以日本这发达国家还是实至名归的发达的。 日元目前在国际上的江湖地位也是非常高的,目前除了美元、欧元以外世界上的第三种货币就是日元了。在亚洲的很多国家里日元完全可以畅通无阻地使用的,绝大部分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结算,都是可以用日元 说句良心话:尽管我们的经济总量是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但是日元在国际上的持有量、承认程度是远远高于我们的人民币的。说白了就是,人家可以直接拿着日元在国际上买东西而我们拿着人民币却买不到。 为什么大家觉得日元不值钱呢?估计大家心里的原因只有一个:日元的面值比较大而已。日元目前最大的面值已经达到了10000元,不过面值大并不代表不值钱。一种货币值不值钱或者说老百姓有没有钱跟面值往往没啥关系的。 我们一起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说日元还是很值钱的呢?二是,日元的面值为啥非要搞这么大呢? 一个国家的货币到底值不值钱不是看面值,而是看购买力以及群众手中的货币持有量 目前日元和人民币的比值大概是:17:1的状态,也就是说17日元能够兑换一元人民币。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日元不值钱了呢?当然不能这么武断地下定论了。 咱们之所以认为日元不值钱,无非就是因为日元的货币面值普遍偏高,往往一百日元只能换六块人民币。如果去过日本旅游的人大概都会发现一个问题:日本平时的花销那是"高"得离谱。 随便吃顿饭,那就得几千甚至上万日元。虽然这钱花起来很气派,但实际上却买不了多少东西。同样是买瓶矿泉水,用人民币也就两三块钱,但是用日元可能就得几十上百元。如此对比之下,日元就显得太不值钱了。 但是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日元的面值比较大而已并不能说明日元不值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一个国家有100吨货物,然后一开始只印刷了100块,那么单价就是一元一顿;如果后来他们印刷了10000块,那么就变成了100元一顿了。 虽然货币面值变大了,但是其本身的购买力却是恒定的,因为货物就那一百吨。所以,以前的一元和现在一百元,价值是一样的。 到底什么样的情况才是货币不值钱、货币变成了纸呢? 货币不值钱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说白了就是:市场上总的商品量没有变化或者变少了,而市场上开始无限制地供应货币。最后老百姓手中的钱买不到东西或者根本就不值钱了。 例如:委内瑞拉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百姓拿着几十斤的货币只能买一包卫生纸而已。可是日本发生了这种情况吗?显然没有。 日本只不过是日元的面值比较大而已,但是其购买力还是相对稳定的,例如:一瓶水五年前卖100日元,五年后最多卖150日元而已,并没有出现卖10000日元的情况。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老百姓手中货币的购买力有没有下降。日本目前所有在职员工的平均月工资大概是34万日元左右,按照17:1的汇率来算的话,日本人的月工资大概的实际购买力是:20000人民币左右。 试想一下,这样的月工资水平估计比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发达城市都要高很多了。个人月工资是2万,家庭的月收入起码在3万左右,目前我们这里有多少家庭达到了这个水平那是有待商榷的。 总之一句话,日元只不过是面值有点大而已,千万不能说日元不值钱了。日本人的月收入以及购买力那还是相当可观的。 简单的分析一下:为什么日元的面值搞这么大呢? 目前市场上流通日元的面值主要有:有1000、2000、5000、10000円四种面额,铸币有1、5、10、50、100、500円等。按照与人民币的比值来算的话大概就是:50、100、250、500;日元中的硬币1、5、10、50、100大概就相当于我们以前的一分、一毛的状态了。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非要把钱的币值印得这么大呢? 其实最早的时候,日元的面值也是很小的,在明治维新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日元的最大面值也是100円。可是随着事物的变化以及日本国情的变化这货币的面值也就越来越大了。 近代日本快速崛起以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军国主义主宰了日本。二战期间,日本将几乎所有的物资和资源都用来发动战争了,于是乎国家越打越穷。 日本政府开始加印钞票来缓解财政困境了。当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的时候,通货膨胀就开始了。这是日本人第一次开始大量的印钱,从而导致货币面值的不断增加。 二战以后,日本在美国人的帮助下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腾飞。当时为了更加适应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导致货币需求大增。于是日本开始发行10000、2000、500面值的货币了。此后日元的面值就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了,一直稳定到了今天。 其实这个和我们差不多,改开以前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大的货币面值只是10元而已。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我们开始发行50元和100元的面值了。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后来不把日元的面值缩小一点呢?我来简单的分析一下理由吧: 1、严格意义上来说,货币最关键的是购买力而已与面值没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来,既然日元的购买力是比较稳定的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进行改制了。 2、日本的ATM机、自动收货机、售票机等自动收银设备很普遍。改换面值,这些机器就要换新。银行和企业的账目也要修改,费时费力又费钱。 3、废除旧的货币改用新的货币是一件大事情,搞不好会出问题的,日本人觉得没有必要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4、日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地位很重要,长期保持第三大货币的市场。换了币制,全世界都会跟着蒙圈的。 总之一句话,日元面值大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现在对于日本来说也没有必要进行改制了。 日本人的收入水平(年收入)最后我想说,一个国家的货币值不值钱千万不要看面值,需要看的是:购买力如何以及老百姓手中的货币能买到什么、有多少。例如:就算市场上最大的货币面值是一块钱,可是你每月的工资只有一块钱,那又有啥用呢? 日本是发达国家,日元却不值钱,实际上货币值钱与否与国家是否发达没有必然关系。而我们衡量货币是否值钱一般是以我们自己的货币为基准,汇率高于我们的就会认为钱更值钱,汇率低于我们就会觉得钱不值钱。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定义是根据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来评定的,按照这个评定标准,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奥地利、瑞士、挪威、冰岛、丹麦、瑞典、芬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马耳他、塞浦路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 如果看这些国家的货币金额,会发现大部分国家货币确实比较值钱,在这些国家里,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西班牙、马耳他、塞浦路斯、斯洛伐克这些国家现在已经统一使用欧元作为主要货币了。欧元一向都很值钱,现在兑人民币虽然有所贬值,但是仍然可以1欧元兑换七7元多人民币。 剩下的发达国家里,以英国英镑最为值钱,1英镑可以兑换9元多人民币。除此之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新加坡这些国家的钱也很值钱,全部都在1兑4以上。以色列大概是1兑2不到一点。日本、韩国我们比较熟悉,货币都不值钱。1日元大概只能兑人民币0.06元左右,1韩元兑人民币更是只有0.005多,比日元还要便宜十多倍。 而让人有点惊奇的是,一向被认为全世界最发达地区的北欧地区,他们国家货币却普遍不值钱。除了芬兰使用货币欧元之外,其他几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1瑞典克朗可以兑换大概0.76元,1挪威克朗大概也是兑换0.76元,两者差不多,而1丹麦克朗可以兑换1.04元,1冰岛克朗则只能兑换0.05元,比日元还要便宜一点。 看得出来,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货币跟我们的的货币比起来,汇率都是要高于我们的,但是也有五六个国家货币汇率比我们还要低,所以货币是否值钱跟国家是否是发达国家并没有关系。现在世界上货币最值钱的国家是科威特,1科威特第纳尔可以兑换21.5元,相当值钱了,但是科威特并不是发达国家。 实际上,现在世界上流通的货币都是纸币,本身价值可以忽略,一个国家的货币值钱与否跟国家货币的发行习惯有关系,跟国家是否发达关系并不大。 就拿日本来说,经历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开始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各方面发展迅速,日本也开始向西方看齐。那时候的日本野心勃勃,日元也是比较坚挺的。二战期间,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是战火连天,唯独美国独善其身,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元也成为全球的硬通货。而一直到二战结束,日元跟美元的兑换比率都是蛮高,基本维持在1美元换5日元的区间之内。 不过随着日本战败,日本国内经济极度萎缩,极度缺钱的情况下,政府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印钱,日元开启了急速贬值之路,很快就突破了10,到后面突破了100,到1949年的时候,1美元已经可以兑换360日元。 其实,这个货币值钱与否并不是很重要,关键的一点是稳定,如果长时间能够维持稳定,那么就算货币不值钱,也不影响经济发展,甚至带来一定好处,比如说韩国,韩国是发达国家里货币最不值钱的国家,并且远远低于其他所有发达国家,但是并不影响韩国的发展。 日本经历了日元急速贬值的时期,日子可以说是相当难过,整个国家乱作一团。不过很快美国的提供援助了。本来二战的时候美国、日本是对立国家,不过战后美国接管了日本,而且要把日本作为它在远东地区的小弟,所以就给日本提供了不少发展的支持。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再加上那时候的日本人也的确能拼命,日本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日本是个小国家,国内需求有限,要想发展好经济,必须大力推动发展出口事业,而货币汇率越低,对出口就越有利。比如说美国找日本买东西,由于一美元可以兑换几百日元,在日本购买力相当强悍,自然愿意从日本出口了。日本也不傻,看到这种情况,完全没有必要恢复日元之前的汇率,就这样维持着就挺好。日元不值钱怎么办,这其实很好办,提高一下面值不就行了嘛。像日本,就有10000、5000这样的大面额货币。 日本经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确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而且跟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除此之外,日本对美国有着巨大的贸易顺差,从美国那赚取了大量的钱,这让美国很不满意。自己是要扶持一个小弟,但是小弟如果赶上自己那是万万不允许的。 于是,美国主导日本签订了广岛协议,而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汇率的问题,增加日本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实际上就是在诱导日元升值。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大家都习惯用美元计算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因为日元升值的影响,日本的国内总资产也急剧增加,日本处于一个资产极度膨胀的阶段。日元增值了,日本人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于是开启了全球买买买的道路,数不清的日本人开始全球购买奢侈品,房产等等,影响一直到今天,现在日本拥有全球最大的二手奢侈品、珠宝市场。 表面上看,日元增值让日本人更富了,但是这样却让日本的出口产业受到重创,在国内则是急速推动了股市、房市的升温,那时候的日本股市直接冲上四万点。想想看,我们现在经济体量已经是日本三倍了,股市什么时候奢望过四万点呢。除此之外,日本的房市也是高企,号称一个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这样急速的资产增温最终产生了大量泡沫,而在泡沫破裂的时候,日本股市、房市暴跌,腰斩一半以上,日本也结束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从而进入衰退期。 当然了,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衰退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汇率急速增值确实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在这方面,日本人是吃过大亏的。 正因为如此,现在日元不值钱,日本人根本就不会在意,甚至有时候,日本政府还会经常有意的让日元贬值,这样对日本出口有利,也有利于日本整体经济的发展。 日本是发达国家,为何日元那样不值钱? 2021年3月11日,是日本311地震10周年,我们还是应该关心一下日本。 日本三一一地震中,造成了福岛核灾难,2万多人死亡和失踪,至今已经十年过去了,依然有4万多人避难他乡,无法回家。 更关键的是,日本政府正在遗忘这件事,而福岛核电站泄漏的问题,正在酝酿直接把核废水排入大海,而中国的很多日吹们,还在拼命推销日本的核污染大米。 不过,这些我们今天都不聊,我们聊聊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为何日元那样不值钱。 这个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去说,日本的发达国家属性、日元的低币值属性、日本发达和日元币值低的关系。 1,日本是发达国家吗? 当然是。 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美国在世界GDP第一的宝座上,已经坐稳了100多年,而中国超过日本的GDP,也才仅仅11年而已。如今2020数据公布,中国的GDP是日本的3倍。也就是说,中国每隔五年就能创造一个新的日本。 和中国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会感到紧张,毕竟,中国人太拼命了。而中国人拼命的属性,其实是和日本人学的。2019年日本GDP达到了5.1万亿美元,2020年日本经济有所衰退,降低到了5万亿美元以下。 再去看历史,会发现日本早在1995年就突破了5万亿。也就是说,最近25年,日本经济基本就没有增长。 饶是如此,日本依然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 目前亚洲只有四个发达国家,分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以色列。日本是唯一一个人口破亿的亚洲发达国家,即便是放在全世界,1亿人口以上的发达国家,也只有美国和日本两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达国家"的定义是具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 人类发展指数,主要是人能否与获得较好的教育、健康服务,主要衡量标准是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高的国家。2018年数据显示,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7.32岁,比上年增加了0.05岁。男性的平均寿命为81.25岁,比上年增加了0.16岁。而我国的人均寿命在2020年达到了77.3岁,距离日本的健康水平,还有很远的距离。至于日本的成人识字率,早在明治维新以前就达到了50%以上。 日本的人均GDP,也是排在世界前列。日本2019年人均GDP为40000美元,相当于中国的4倍。这样的水平,放在全世界也是非常强悍的水平。亚洲另外三个发达国家,韩国人均GDP32000美元,新加坡人均GDP64000美元,以色列人均GDP43000美元。 日本的工业化水平也相当高。目前形成了无大工业区有有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为中心),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工业区(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州工业区。日本的金属冶炼产业、汽车产业、造船业、机床业、计算机产业、化工产业都由很强的实力。 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就是日本产业转移的直接效果。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日本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是很发达的国家,目前我们依然在追赶日本的路上。 2,日元的币值为何很低? 日元的币值,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对内是日元的购买力,对外是日元兑换其他货币的数量。 数据显示,日本的平均年收入是547万日元,中位数是427万日元,按照汇率计算,这也相当于40000美元了,平均到每个月上都是3000美元,这收入,和美国差不多了。 日元的购买力如何?据了解,日本的物价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农产品,1斤猪肉价格要33元人民币,1颗卷心菜价格也达到10元人民币,而一碗最便宜的拉面也要30多元。 当然,同时日本能源价格也比较贵。电费需要选套餐,即便是一度电不用也需要几百日元,超过四五千日元也是正常的。总的来说,日本的电费价格,相当于我国的三四倍。同样,汽油柴油也有类似问题。 日本的情况和韩国非常相似,与农业矿业资源有关系的,都比较贵。 3,日元币值低和日本发达的关系如何? 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货币升值和贬值的情况。通常来说,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有利于扩大消费,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期;反之,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吸引投资,是积累资产大量消费的阶段。这两个阶段,无所谓好坏,关键是要运用得利。 像美国那样,二战以来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石油美元秩序,推动美元升值贬值,每一次贬值,都能够扩大生产提高美元影响力,每一次升值,都能够把别国核心资产收购到手里。所以,世界经济在美元霸权的控制下,一茬一茬被华尔街割韭菜。 日本也想这么玩,可惜玩脱了。 二战后,日元和美元的兑换对等的,长达23年时间里,日元和美元的兑换比率都是360。随着美元不断贬值,日元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贬值,直到1972年日本经济翅膀硬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日元剧烈升值,经过石油战争、芯片战争,日元最终和美元稳定在了100-200的区间内。 著名的广场协议中,日本为了自己的大国地位,主动把日元升值到令人震惊的120。这一升值,大大损害了日本的出口型产业,日本人也拿着升值后的日元在全世界买买买。这个过程中,日本各种东西都涨价,也推动了对中国等地的产业转移,最终,日本失去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如今,一美元可以兑换108日元。依然属于二战以来的高点。当然,并不是说日元一直在升值,而是美元贬值地比日元快多了。 如果你要问日元为何在主要国家中币值较低,其实也不难理解。日本的本位币直接就是一元,没有元以下的角、分、厘,这种计量方式下,日元当然不可能币值比较高了。 再看美元,一开始就有1分,5分等面值,这才是大多数场景下的使用。要知道美元在上世纪初的购买力是相当恐怖的。抗战期间,一美元价值1.505克黄金,一英镑价值7.322克黄金。而辛亥革命中,一美元相当于1.51两库平银。 所以,日元币值高低,实际上与日本发达与否关系不大。我们吸取了日本的教训,可不敢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随便让人民币升值,到时候可能麻烦就大了。 日元并不是不值钱。日元没有角和分,元就是最小单位。人民币最小单位是分。现在100日元大概6元多人民币元吧,按照最小单位算的话,100日元是600多人民币分。是人民币的6倍多。 楼主理解错误,日元不但值钱,而且很值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避险货币之一,比美元还稳定。它只是面额大而已。日本上班族平均月工资是38万日元,换成人民币大致2.2万元人民币。日本东京即使23区,很多一户建新房80平室内面积,房价也就3800万日元内足够。换句话说,日本上班族一人不吃不喝100个月就可以买一套新房;20年前的二手房,也就2000万日元左右,50个月工资可以买套二手房。请问这日元值不值钱? 谢邀!这个我也是去过日本才知道,日元的面值很大,出门买个东西动不动就是几万日元,心疼我的钱这么不经花。为什么日本这么一个发达的国家,日元却这么不值钱呢?大概算了一下,日元的汇率大概是1元人民币能换17块日元,这样一算,也就是只要287万人民币就能换1亿日元了。从另一方面来看,其实货币本身只是废纸,他的价值来源于国家的生产和制造能力,日元并不是不值钱,只是它的数额比较大,除此之外,韩国的货币也是如此!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日本的物价表: 1:日本人民一天伙食费在一千左右。日本地少物稀,市场的蔬菜,水果很贵的。如果自己做饭,找个东西便宜的地方买菜很重要。为什么日本会有很多代餐粉就是伙食费不够来凑合着吃的!来到这个国家之后也就明白了日本为什么会研究出这么多节省能源的产品,因为每次置换东西的代价确实是比国内高多了。 2:在日本地铁 学生月票一个月是5000日元,轻轨则便宜些,一个月2500日元,但是出租车很贵,起价660日元,跳表跳得很快。日本的劳动力太贵,成本也高,很多人都不会打车,都是以地铁轻轨为主!物价如此高的城市,也就明白了很多高中生会处于半工半读的状态了。 3:东京的学生寝室一年的宿费不算煤气、水电费,一个月9800日元,加上煤气、水电费,大约需要13000日元左右,虽然很贵,但也比在外面租房子便宜得多。 在外边租房子至少10万日元起,至于房价嘛,比北上广贵多了 !日本人的生存压力是真的不小,尤其是作为白领一层,挤地铁租房子都是很普遍的现象。要是能买得起一层小公寓的话,着实是了不起了! 至于日元不值钱的原因是日本在战后投降一年内,国内开始通货膨胀,物价疯狂上涨。日本政府只好被迫发行了更大面值的货币了,虽然到后来日本经济开始恢复 ,人民的收入普遍提高,但是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弊端就是通货膨胀,再加上日本政府没有进行很好的调控,钱的面值越大反而遭到贬值。 于是政府就在60年代发行了五千和一万面值的货币。后来到80年代,日本随着日元的强烈升值,日本人的收入在面额上也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如今的日本年薪更已达到了百万薪。如今在日本的物价,动辄就是上万的消费,如此看来,钱是真的不经花。 点击右上角,关注【爱飞乐游】,知晓更多国外的新鲜事,扩展你的视野! 日本的货币看上去非常的不值钱,他们的100块只相当于人民币6块多,在日本买东西动辄就是成千上万的日元,为什么日币这么不值钱呢? 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要知道现在日元的体系中没有辅币这个概念,也就是说没有人民币中的角和分,日本人直接上来就是一步到位元。 其实在旧日本的货币体系中是有辅币这个概念的,而且原本日本的货币票面面值非常小,在二战时日本人的货币最大面值也不过是100日元而已。 可是随着二战的战败,日本的经济崩溃,随之而来的便是是不可遏制的通货膨胀,如果在坚持沿用二战前的日元体系的话,日本人的生活将会极为不便,主妇们不得不提着一箩筐的钱才能买到一样小东西。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只有两种途径,要么就是政府采取强力措施强行平抑物价,但是这一点恰恰是日本政府所做不到的,日本到现在为止也不能说是一个拥有完全主权的国家,没有实权的天皇,头顶上还坐着一个有实权的太上皇美国佬呢。 所以此路不通的日本人只能寻求第2套方案,那就是重新发行一套新的货币,加大货币的面额,以取代现行的货币体系。 在日本政府的一系列操作之下,新的1000元的日币粉末登场,而原本的辅币系统被取消,日元最基本的货币单位直接就是以元的形式出现,换而言之此时此刻的一元日币就相当于货币改革前的一分钱,当然在日本叫做一文钱。 以当时的情况,日本的通货膨胀不可能很快得到抑制,那么这就意味着日本人的货币还有可能出现更大的面额。可是偏偏意外就出现了,历史给了日本人一个机会,朝鲜战争爆发,这是一场涉及两方六国的战争,这一场战争只有一个输家,那就是朝鲜。 作为参战国之一,美国成功的保住三八线一边一国的格局,韩国人守住了自己的政权,苏联人收获了朝鲜的投名状,中国是最大的赢家,打赢了立国之战,为后续的和平发展赢得了时间。 而看似没有参战的日本也是一个大赢家,利用前沿基地的优势,在美国的扶持之下,日本的经济迅速复苏,经济形势的好转,使得日本的通货膨胀也得到了控制。 日本在这段时间里形成了与物价相匹配的收入体系,日元的汇率也基本稳定了下来。日本人的收入达到了4万日元左右,那么5000日元和1万日元的货币也就应运而生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日本的经济有多辉煌或者现在有多落寞,日本的货币体系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变革,没有出现更大面额的钞票。 应该这么说,现在的日本货币面额数额较大是因为通货膨胀,日本政府被迫应变,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货币与物价相匹配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