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被大厂家放弃的真正原因是不是法兰距(画质)?
单反相机在2022年的今天,确实已经逐步沦为了相机阵营中的配角。虽然没有任何一个厂家公开宣称完全终止单反相机的开发,但事实上近两年来基本没有像样的新机型推出,在售的主力机型普遍已经上市很久,老态龙钟了,以佳能为例,主力全画幅5D4是2016年推出的,按照全画幅相机正常的更新周期,2020就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周期节点,但直到今天仍然还在"热卖",这已经表明了厂商对于单反的态度。
之所以单反成了如今的境地,主要是源于微单相机的开发推进。自从索尼孤注一掷开发无反光镜的微单相机开始,带动了各品牌投入这个机型的热情,现如今三大主流相机厂商佳能、索尼、尼康全部押注微单相机,对单反的执着在一点一点消失,微单成为了大家力推的机型。
干了这么多年的营生,为什么说变就变?佳能和尼康当然不愿意就此放弃单反,这个机型在他们手里已经玩到了登峰造极,为什么要换个马甲再重新开始?
其实微单的大力推行也是厂家的无奈之举。
单反相机的真正对手也并非是索尼微单,虽然索尼对佳能和尼康产生了一定威胁,但真正的产业冲击还是来自外部,行业外部。各个厂家均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对相机产业的担忧,而且这句"受到了智能手机的影响"出现频率非常之高,让相机销量大幅降低的重要原因是智能手机影像能力的提升,使得对摄影有轻度需求的普通客户已经无需再考虑购买一台专门的相机,无论这台相机是单反还是无反微单。
相机产业整体的销量比起五六年前可以用"可怜"来形容。每个品牌的相机销量最大,最容易赚到钱的机型都是入门级别的机器,不要被网上铺天盖地的中高端相机评测所蒙蔽,卖得最多的,利润最大的永远是消费级的机器。但是这部分用户又是最容易分流的,当大家发现自己的摄影需求完全可以在手机上得以满足的时候,基本入门级消费相机的市场就宣告落幕了。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卡片相机,如今的卡片相机,除了个别高端机型,几乎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第二受到影响的当然就是入门级的单反相机,原来很多消费者觉得怎么也是要买一台相机的,不如学学摄影买台单反吧,再怎么说也是要比卡片机好不少的,抱着这种心理买入门单反的用户不在少数,这些用户是相机厂家最大的客户群体,其中一部分人在接触相机后,真正喜欢上了摄影,之后会转化成为不断购入新机型、镜头的忠实摄影器材消费者,这正是相机厂商愿意看到的结果。但现如今,轻度摄影需求用户打源头上就接触的不是相机了,手机是日常必备用品,而其摄影性能又在不断提升,可以满足普通摄影需求,带一台相机出门多麻烦,所以大家放弃了对入门单反相机的购买欲望。
当最大的用户群体正在逐步消失,相机厂家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定位自己的产品,要留住自己品牌的粉丝,让这部分忠实的客户继续购买自己的产品。而这个时候,佳能和尼康发现不少原有的忠实单反用户也正在流失,因为索尼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东西——微单。微单的体积比单反更小巧,在结构上更加简单,电子化水平比单反更有优势,去掉反光板后感光元件与镜头间的法兰距减小在一定程度上对画质提升也有意义,视频性能比单反更有先天的优势,不少用户基于相机的多用途已经投身到了索尼的怀抱,所以佳能和尼康坐不住了。
如果要做微单,佳能和尼康就要更换相机的镜头卡口。这在之前从胶片切换到数码的时代已经经历过一次了,佳能从df成功转型到了ef卡口,大大提升了竞争力,尼康则保留f卡口,加入了一些改进的技术指标,一直发展到了今天。一个镜头卡口不是说换就能换的,付出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肯定会意味着部分客户的流失,但同时也会吸引新的用户。而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单反相机换成微单不可能再继续沿用原来的卡口标准,因为法兰距的改变,新卡口是必须要重构的,所以又到了厂家阵痛的时期,面对庞大的数码单反用户,用了几十年的单反相机镜头卡口必须要革新才能切换到新的机型,所以佳能rf卡口,尼康z卡口应运而生。
尼康和佳能难道不想在构建了几十年的单反体系上继续耕耘吗?它们当然不愿意就这样放弃,但也是无奈之举,当一个行业到了不变不行的时间点,就必须要革新了。虽然单反换成微单并不像胶片换成数码那样具有革命性,但基于智能手机的冲击,基于索尼的挑战,佳能尼康想要继续在这个产业上盈利,就比需要改了。
一方面,单反相机确实发展到了瓶颈期。那块反光板是沿用胶片时代的结构设计,在当下相机使用需求多样化,性能不断提升的时代,这个反光板成为了阻碍创新的羁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电子取景所见即所得的呈现效果下,光学取景器已经没有必须保留的意义了,而集成于感光元件上的智能化自动对焦系统,让独立的光学相位对焦系统也显得很"老旧",对于越来越多的拍摄视频需求,反光板抬起又放下的结构还非常影响视频拍摄体验......
另一方面,厂家需要一个新的系统来提升利润空间。单反体系已经卖了几十年,老用户该买的镜头都买了,手里的机器也觉得很够用,如果不出个新玩意儿来继续引导消费,原有的单反用户真的没有太强的消费力了,这并不是厂家愿意看到的。至于单反老用户的心情如何被照顾,厂家给出了转接环的解决方案,新机器还可以继续用老单反镜头。但是,买了新微单,老用户也不愿意总是用转接环,多少还是要消费新卡口镜头的,这就带动了新一波消费热潮。在各品牌微单相机推出几年后,镜头体系也逐渐完善,而新的微单镜头比老单反镜头确实在光学指标和使用体验方面都有了一个新的提高,这让用户肯定心里痒痒。
说白了,相机产业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单反转微单已然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不这么弄也不行了,不能坐躺在单反的温床里小修小补继续赚钱了,只能在这个不算太新的技术基础上继续拉动消费。
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最近微单相机,特别是镜头,各品牌都借以产能问题提升价格,是不是真正的产能问题我们不敢轻下论断,但厂家需要赚取更多利润是非常明白的事情。原来靠着消费级相机可以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但现在这个肉已经没了,只有在相对专业的机型上继续生存,所以提价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未来大众化摄影和专业摄影有了明确的分界线,普通人已经没有消费相机的动力,而发烧友、职业摄影师只会在更高端的机器上投入,所以靠着小众消费支撑起来的产业必然不可能再有大众的价格。
所以,玩摄影的朋友们,且行且珍惜吧。如果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单反机型和镜头体系,没必要为了微单那一丢丢技术上的改进而完全切换自己的设备,继续玩单反也还能玩几年,一点问题没有;如果是不差钱或者新入摄影爱好者行列的朋友,可以不用看单反了,直接入微单就可以了。至于题主所问,单反即使真的被完全放弃了,也绝不是因为法兰距原因,这根本不至于让厂家这么大刀阔斧地折腾,真正原因还是为了要继续生存,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经营,技术只是为经营服务的。
应该是换卡口,割韭菜。
逐利
我想是厂家逐利的原因,都想自己占据更大的市或全部。单反已到瓶颈,厂家只能变着,其实微单有的单反都有且也可以有,但单反有的微单却没有。不知哪款全幅微单装镜头后比单反轻便?所以说,这都是厂家的逐利手段,我们的器材爱好着也都跟着追,这就是厂家的目的,从经营角度没毛病,但别跟摄影扯一块,这与摄影是两码事!
不是的,单反和无反从成像原理和技术上来说。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有反光板和五棱镜一个没有反光板和五棱镜。
单反和无反比较起来,单反从制造零件方面就比无反多了很多工序。做五棱镜和反光板以及反光板自动回弹系统,是不是需要经过选材,以及配套专门的生产设备。以及人工费用开支,这些都是生产成本。
而无反则没有这些复杂的机械零件,大不分都是电子化的产品。制造起来也比单反少了很多工序,制造工序少了用的材料少了。成本自然也就少小,成本小了利润自然也就高了。
至于说单反被大厂家放弃了,个人认为只不过是网上的传言。各大相机厂商都没有正式官方宣布,没有证据的事情最好别盲目相信。
我怎么觉得这是大法为了其影像产品突围硬是把风向带起来了,别人不得不跟风而已,还能重新割韭菜,何乐不为?微单法兰距较短只是便于转接各种镜头而已,与画质有必然的关系么?
是135全幅单反旗舰机型的传感器,技术落后了,被高像素高画质+高性能高速连拍的135全幅微单旗舰的堆栈式传感器(性能和画质)给超越了。
这还需要猜测吗?被代替的只有一个原因,电子取景器全面超越光学反光板取景器,和其它方面都没关系。电子取景器超越的过程很快,大约在索尼A7m2和A7r2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当A7S3和A1出现的时候,已经把单反甩出一条街了,光学反光板取景器能看到的清晰和即时画面,电子取景器都能做到,而后者看到的黑暗状况下画面、景深效果、即时白平衡等,在前者都是无法看得到的。这种取代和当初单反相机取代旁轴相机是一个原因,它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无反相机没有复杂精密的反光板五棱镜,结构更接单,同样价格下,利润更高。
成本是主要原因,机械结构贵啊!比如,机械机床也被数控机床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