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催还是不催?怎么催?
孩子学习,催还是不催?
催,容易给孩子一种压力,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孩子心情不愉快。既然是催,就说明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催,对于懒惰拖延的孩子,你不催他,他会放任自流,一拖再拖,养成了懒惰拖延的恶性循环习惯。
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适度的催,也就是适度的提醒,语气要温和,才容易被孩子接受。
如果面对那些特别皮的熊孩子,怎么温和的催都没用怎么办?
1.多沟通
那就和他多沟通,了解问题出在哪,一步一步的引导鼓励,慢工出细活呀,急不来,要多花时间精力耐心引导。
2.交给老师管
如果大人实在管不了孩子的学习,那就暂时随他去,然后联系老师,老师在孩子心中有一定威严的,让老师来教育他,让他感受不学习的后果,比如挨了老师的批评,让他独自承担不学习的后果,然后大人在他心里失落时进行语言鼓励引导,他会比较听话,会容易珍惜时间去努力学习。
比起催,在催之前的引导更重要!引导为主,催为辅。也就是动力为主,压力为辅。
1.了知学习的意义
在催之前,我们要跟孩子讲学习的好处,以及不学习的坏处,给他讲讲学习励志的故事,给他买励志的书,陪他读书,陪他学习,提升他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2.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段
在催之前,我们还要给孩子安排一个合理的学习时间段,也就是给他树立一个规则,让他学会遵守规则,不然太懒散了不好,培养他的自控力。学习时家里环境尽量保持安静。
虽然前有引导,后有催,我们大人还要注意什么呢?
平时大人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自家孩子,要多讲讲学习的意义。
因为学习不是拿来炫耀,而是提升自己,帮助他人,对社会做贡献的,是让自己谦虚,对别人的优秀由衷赞叹的!
如果老是做比较,孩子可能会在学习持续不好时失去一些学习乐趣,从而对学习不太积极,到时候,你催也没多大效果。也会让孩子在学习好的时候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瞧不起别人的心态。
这些不良心态是需要杜绝的。因此不和别人学习做对比。孩子可以拿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做对比,也可以找一个优秀的人做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