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坛有三代四小天鹅,第一代是李金羽、李铁、隋东亮、张效瑞;第二代是武磊、张稀哲、于大宝、孙可;第三代是张玉宁、林良铭、胡靖航、杨立瑜。最惊艳的毫无疑问是第一代四小天鹅。 当年中国队冲击世界杯的时候从留学巴西的健力宝青年队一共征调了6名球员,其中上述4人合称四小天鹅。他们是由健力宝集团出资赞助,由中国足协组织派遣中国少年球员中有天赋的一批,到巴西圣保罗等地学习足球技术的青年才俊。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一、张效瑞 年纪最大的天津人张效瑞是公认的四位中最有足球天赋的,当时号称"中国的马拉多纳"。张效瑞的技术风格类似于齐达内孔卡等古典前腰,控球极强,小技术出色,但体能较差对抗不好。他轻巧的带球突破过人、神来之笔的传球、灵动的跑位拉空当,以及种种匪夷所思的即兴发挥,都让中国球迷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非常具有巴西桑巴味道的技术动作观赏性相当强,让球迷看的如痴如醉。他能控、能突、能传、能射,曾经被圈内外看作是中国足坛近不可多得的人才,认为会引领中国足球走向辉煌,可惜他因为技术太好,经常受到侵犯,伤病很多。张效瑞的职业生涯遭受伤病影响,状态不能持续,导致无法再进一步。最终,昙花一现的天才很快沦为常人,没能在顶级联赛表现自己,中国足球少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师,非常的可惜。 二、隋东亮 对隋东亮来说,入选健力宝青年队可能是人生走上巅峰的开始。在巴西5年的学习时间,他蜕变成国内最顶尖的球员之一。他的技术、意识、战术素养、球商在当时的中国,是毫无争议的最顶级。可惜在他正值上升空间的时候,八一队管理的体制让这个原本可以成为巨星的天才少年只能在弱队中迷茫。他是当年最有天赋、技术最好的国内第一左边前卫,却身陷甲B无从发挥。天使坠落凡尘,流星只是短暂的辉煌。 虽然在八一队解散后,隋东亮顺利加盟了北京国安,而且在国安发挥不错帮助球队取得不少成绩。但是隋东亮的职业球员生涯总会给人很悲剧的感觉。 三、李金羽 李金羽是因扎吉似的射手,作为前锋,有的具有高超的盘带技术,有的有风驰电掣的速度,还有些有撞城锤般的身体素质。但李金羽却是球场上的另类,硬件上他几乎什么都没有。但是他的跑位抢点和意识足以弥补这些不足,最终他也成就职业联赛生涯的辉煌。 他曾帮助鲁能拿到三次联赛冠军还有两座足协杯冠军,三次最佳射手,他有名的"弯弓射大雕"的庆祝动作也是非常经典,如今在苏宁俱乐部任职。 四、李铁 李铁是四小天鹅取得成就最高的,也可以说是目前国足球员职业生涯的最巅峰。他代表国足踢过唯一一届韩日世界杯,并在英超埃弗顿征战了四个赛季,退役后成为教练员,在俱乐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担任着国足主教练,非常看好他带领新一代国足崛起。 李铁属于一名纯粹的后腰球员。进攻时待在进攻球员的的身后进行保护,这些李铁其实做的不是特别好,防守时在所有后卫的前面形成第一道屏障,这方面发挥了李铁体能出色的优点,可以说他是国足历史第一后腰。 足坛近年来出现的"天鹅"有几个组合。其中题主所说的是早期深圳健力宝的那批青年才俊,确实当年在足坛,他们几个都是非常外界所看好的年轻人物。 惊艳的四小天鹅:李金羽、李铁、隋东亮、张效瑞 六小天鹅:李金羽、李铁、隋东亮、张效瑞、李玮锋、郝伟 新四小天鹅:于大宝、孙可、张稀哲、武磊 当时的四小天鹅什么水平?土伦杯赛事上,战平巴西和德国,并且战胜了由菲戈领衔的葡萄牙,即使是国青赛事,也是相当轰动的,巴西、德国足球什么水平?一直都是世界遥遥领先的存在!能够在土伦杯上取得第三名的成绩,离不开四小天鹅出色的表现。 四小天鹅均出自深圳健力宝青年队,当年远赴巴西留学得到了很好的成长,这也是足协和健力宝的一次大胆尝试,把年轻好苗子带到足球氛围浓厚的巴西进行锻炼,实验证明,这样的尝试真的能够收获奇效,除了在土伦杯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外,他们都是随后几年的国家队常客球员。 可惜,这些看似惊艳的前辈球员,如今依然是我们怀念的存在,当今的中国足坛也就剩下武磊这一只"天鹅"还在飞,其他都已经半路回家了。中国足坛更多的是"丑小鸭",各种恶劣竞技层出不穷。 当然记得并记忆犹新啊,不光四小(李金羽、李铁、隋东亮、张效瑞)天鹅,还有六小(郝伟、隋东亮、张效瑞、李铁、李玮峰、李金羽)天鹅。 更记得当年"健力宝"组队赴巴西留学时的开始。 本来健力宝集团公司已定下由当之无愧、曾几年前率领中国青少年队战功卓越的、著名教练高丰文为负责人的选拔首席执行官。但当时足协没有认可,反而已物色好了另外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之人。 就在健力宝集团和足协出现僵持不下尴尬之关键时刻,高丰文为顾全大局,亦然大度的让出选拔负责人的权利。 还有就是后来的选拔地点更改、及有的孩子家长意见反馈到了有关部门。使得那次选拔和出征巴西留学时间足足往后推迟了一段日程。也算可谓好事多磨吧。 1993年底,22名足球少年怀着足球王国育球星,争当球星育中华 梦想,在健力宝公司资助下,开启了足球王国巴西连续五年的留学生涯。1997年李金羽、李铁、张效瑞、隨东亮、李玮峰和郝伟六人,被征调进入世预赛十强赛大名单,最终留下的李金羽、李铁、张效瑞和隋东亮四人,最大者仅21岁,被誉为中国足坛最惊艳的四小天鹅。 1 998年5月,以健力宝队为班底的国青队,在土伦杯上战平巴西和德国,战胜菲戈领军的葡萄牙超白金一代获得季军,四小天鹅名声大振。健力宝队也成为以后国奥和国家队的重要力量。 体力充沛、跑不死闻名的李铁 ,是霍顿、米卢和朱广泸时代国家队主力后腰,02年世界杯重要功臣。他在英超埃弗顿也是主力球员,退役做教练也干得有声有色。 作为中国足球史上最好前锋之一,李金羽在曼谷亚运会独进7球一战成名。他在02年代表辽宁,06和07年代表山东鲁能,3次夺得联赛最佳射手,是中国顶级联赛打进100球第一人,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参加02年世界杯。 被誉为中国中田英寿的张效瑞,是足球场上不可多得的中前场天才,他在2001年曾短暂效力德乙亚琛队。但天妒英才,职业生涯一直伤病缠身,2008年无耐退役。如今任职于天津足球俱乐部。1998年回归八一队的隨东亮,由于体制限制,在八一队降级后只能征战甲B联赛,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八一队解散后,他于2004年加盟北京国安成为主力,09年随国安夺得中超冠军后退役。如今在国安从事青训工作。 昔日的健力宝已经不在,但他给中国足球的美好记忆,会永远留在历史之中。健力宝后,中国男足再无天鹅。 说起当年去巴西的球员,他们第一次赴巴西留学的22名球员是他们是张效瑞、商毅、李铁、李金羽、郝伟、王文华、韩涛、孙治、刘林、陈文奎、杨晓平、邱卫国、隋东亮、张然、余顺平、李健、姜涛、郑燚、黄勇、王磊、鲍文杰、张永海共22人。再后来又补充了陶伟、李玮峰、郑斌、常卫巍、姚立、马永康、邱忠辉7人于1996年3月28日再赴巴西留学。 健力宝青年队也称中国健力宝青年队,是1992年至1998年间存在的一支足球队伍,是由健力宝集团出资赞助,由中国足协组织派遣中国少年球员中较优秀者,到巴西圣保罗等地学习足球技能的一个团队。健力宝队的主教练是后来成为国家队主帅的朱广沪。这算是中国足球走出去的一次尝试,实验,最终的结果难言成功,但是,无论如何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实这批球员巴西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中国足球有了质的提升,四小天鹅也好,六小名将也罢,他们每个人的表现都让球迷记忆深刻,他们是29人的代表。由于97年中国足球没有冲进世界杯,他们被媒体称之为浪费金钱,可我觉得97年当时的中国足球水平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巅峰,比02年冲进世界杯的那批人个人水平还要强,因为他们不管是遇到韩国队,还是日本队,场面上总是占上风!可惜冲击世界杯,由于经验不足,多次机会浪费,最后还是折戟沉沙! 涛哥当然记得,当时是1997年戚务生国足为了征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提前招募了四名巴西留学归来的健力宝青年队队员。 他们分别是李金羽、李铁、张效瑞与隋东亮。李金羽是健力宝青年队的射手王,他的身体柔韧性好、抢点意识出色、跑位灵活。在后来的第一阶段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李金羽也不负众望,在对阵土库曼克斯坦打入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头球。 李铁也就是现任的国足主帅,他球场上大局观强,位置感好,耐力强,处理球准确合理,人称"跑不死"。 他作为一名防守型中场,可以迅速出现在球场上任何重要的位置。 张效瑞是健力宝青年队中把桑巴足球精神贯彻的最好的球员。他个人技术非常出众,善于突破,传球精准。 隋东亮是健力宝青年的第一左边前位,他在八一队中最有天赋、球技最好、后来成为了国内第一左边前卫。 我总爱说,时间拉长了以后,很多当时的观点和看法都会改变。健力宝的"四小天鹅"李金羽、李铁、张效瑞、隋东亮,如果放在中国足球历史上看,其实都是成才的!李铁甚至去了英超。 说起四小天鹅,就不得不提当年中国足坛有名的健力宝队。当年健力宝留学巴西的模式,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多争议性的关注。 事情在1999年霍顿率领的国奥队冲击奥运会失利后,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健力宝留学模式是失败的,因为以健力宝队为班底的国奥队不仅没能打赢同组的韩国队,就是巴林我们踢着也费劲。 此后,因为中国足坛的职业化推进,像健力宝这样大规模集体"留洋"的尝试探索也就基本不搞了。 当年诟病健力宝模式培养的潜力新星"伤仲永"的多,如今回来却未必如此。从2021年回看当年健力宝队球员的成就,其实亮点是不少的,不妨拿"四小天鹅"、"六小天鹅"来举例。 四小天鹅、六小天鹅的说法其实来自97年10强赛,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97年中国队10强赛的阵容真是年轻呀!而且是真敢用年轻人,像李铁、李金羽这些"小天鹅"才20岁而已,想一想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也难怪老球迷一直坚持国足实力97最强。 整体性的说,健力宝球员日后在甲A、中超基本都锁定了各俱乐部的主力位置,大部分人也基本上国奥、国家队的常客。 李铁球员时代是97十强赛、01十强赛、02世界杯、英超埃弗顿的球员,放眼中国足坛历史,其成就也是数得着的! 李玮锋球员时代是01十强赛主力、02世界杯主力,虽然在英超没留下,但回到联赛夺冠军、去韩国踢K联赛拿最佳球员,也是亚洲顶级球星水准。 李金羽当了多年的中超射手王,也去法甲尝试过。 张效瑞属于技术流派,跟陈涛有点像,在甲A不太容易踢出来,但也是大名鼎鼎的存在。隋东亮属于中规中矩,在中超踢了挺长时间。 郝伟是99国奥的主力,鲁能99双冠王边路齐飞的主力,当然我们更熟悉他当教练的履历了。 其他如陶伟、郑斌、黄勇等都成为了各俱乐部的核心球员,而且踢球特点十分突出。到现在还忘不了99国奥比赛时,看黄勇边路带球过韩国国奥,解说员当时说的是"黄勇踢球太热衷边路过人了,得多传球呀"。现在呢,谁过的了人?其实冲出亚洲的2000-2004左右的国足实力最强,那时不怎么认可健力宝球员,说明那会的人才储备确实是多的 2001年10强赛时,国足在三条线上几乎能排出实力接近的2套阵容!前锋线像宿茂臻这种曾经被弗格森看上的人都得打替补,李金羽、张玉宁都没入选大名单。 中场于根伟要给祁宏打替补,当时于根伟还是蛮介意的,直到祁宏黄牌停赛才得到机会,结果人家就打入了冲入世界杯的关键一球! 像李霄鹏此前在国家队都基本打不上球,还是大李明有伤才让李霄鹏获得爆发的机会。 这说明,健力宝足球的那个年代,中国足球整体形势是蓬勃向上的,人才也是相对丰富的。四小天鹅的成才时间有启示 97年四小天鹅驰援国足的时候,都还在20岁左右!20岁左右的球员就进国家队了,不是很值得我们反思吗?如今很多23岁d以下的球员要靠政策才能获得上场的机会,这个反差是不是有点大呢? 所以,时间拉长之后来回顾,需要对当年的健力宝球员给予肯定。 健力宝青年队曾经在中国球迷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这支球队曾经承载了中国球迷太多的希望。 不过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发展,这种赴巴西长期集训的模式只进行了这一届,这次尝试可以说是失败的。 当年《足球报》还设有专栏,详细跟踪报道健力宝队在巴西的训练和比赛,他们的一行一动都牵着球迷的心。这批球员回国后大多数都成为甲A中超各队的主力,不少人顺利进入各级国家队,成为中坚力量。 立足于2000年奥运会,全国范围选材 1991年北京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为了提前准备奥运会,同时为2002世界杯、2006世界杯输送人才,由健力宝集团出资,足协组织优秀的年轻球员赴巴西学习集训。这么看的话,当年的足协不论对错,还是非常有长远眼光的,最起码知道未雨绸缪。 基于上述背景,健力宝队选材的范围就定在了1977年1月1日出生以后。经过全国范围内的多轮选拔,最后形成了第一批赴巴西集训的22人名单。1996年健力宝队第一次回国后有5名球员因各种原因留在了国内,又补充了李玮锋等9名球员。主教练选择的是朱广沪。 可以说先后赴巴西的这29人集中了当时国内最优秀的小球员,当然也有一部分落选者后来成绩斐然,比如孙继海、张玉宁、李毅、肇俊哲等。 当年的健力宝队承载了中国足球很多的希望,尤其是1994年甲A职业化以后,国内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足球真正成为了全民热爱。远在巴西的健力宝队更是被寄予厚望,多少人盼望着这些留学巴西的孩子们将来进入国家队,冲击世界杯。 巴西集训,积累了大量比赛经验 1993年11月健力宝队正式起航,开启了为期5年的巴西之旅。 不过情况并不像之前预料的那样乐观,到了巴西后他们住在圣保罗的一个农庄里,训练场地条件非常差。生活也不怎么样,当时就有报道说这些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有时甚至都吃不饱。但是艰苦的环境却磨练了小球员的意志、培养了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李金羽当年在一次采访中充满信心地说:中国球迷们,请等着我们,在这22人中一定会出现中国的三浦知良(曾经留洋巴西的日本球星)! 在巴西期间虽然条件比较差,但是球员们训练刻苦,没有什么外边灯红酒绿的干扰。在巴西的5年里健力宝队总共参加了165场比赛,虽然绝大多数是和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南美俱乐部青年队的友谊赛,但是这种比赛的含金量、锻炼价值非常高。 在此期间,朱广沪还率领健力宝队(记忆中好像是只补充了王鹏和李雷雷)代表中国参加了马来西亚世青赛,小组赛2平1负未能线,不过同组的加纳后来第二,爱尔兰第三,这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组。 正式比赛的成绩虽然低于预期,但这支球队还是展示出了不俗的实力和不同于国内球员的思维方式,依然充满希望。 四小天鹅初露锋芒,见证金州惨败 1997年1月,为了备战1998年世界杯预选赛,戚务生从健力宝队破格选入了李金羽、李铁、张效瑞、隋东亮、李玮锋、郝伟六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小天鹅" 。 第一阶段的比赛,印象中李金羽的出场机会不少,在和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比赛中都有出场。那时候的李金羽非常有灵气,即使是和比自己大很多的对手比赛也极具信心,没有传统中国前锋一停二看三射门的俗套,经常是不停球直接凌空就射。当时球迷们的看法是这种踢法确实是想象力丰富,经历过南美足球的熏陶。 到了最后的十强赛阶段,戚务生留下了李金羽、李铁、张效瑞、隋东亮四人,这就是后来的"四小天鹅" 。不过除了李铁在十强赛中获得机会外,其他人基本上没怎么露脸。然而77年龄段落选健力宝队的孙继海却已经成为国足的主力球员,另一位77年出生的伊朗球员马达维基亚则在金州体育场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实现4比2的超级大逆转! 李铁第一次代表国足参加重大比赛的经历却不太美妙,在第六轮主场和卡塔尔的关键比赛中,李铁被戚务生安排首发,战术目的应该是利用李铁的跑动能力和抢断来加强中场的防守。 比赛开局比较顺利,高峰的进球让国足早早的就1比0领先,但是首发的李铁出现了几次传球失误。现场的球迷不干了,在金州体育场全场"换李铁"的声浪中,戚务生竟然真的从谏如流把只踢了30分钟的李铁换下。 随后的比赛国足被卡塔尔连入3球反超,最后2比3输掉比赛的国足已经只剩理论上的出线可能了。 虽然换李铁并不一定是失利的主要原因,但是这种心理上的打击对于当时只有20岁的李铁是极其残酷的。好在这件事对李铁职业生涯的影响并不算大,但是在后来的多次采访中李铁始终不愿提及。 固执霍顿挂帅,再次饮恨奥运会预选赛 如果说世界杯预选赛小天鹅们还只能算是参与者,那么2000年奥运会预选赛则是以他们为绝对主角的第一次大考。 当时的那支国奥队融合了健力宝队的主力框架和国内联赛的优秀球员组成,整体实力亚洲一流。预选赛第一阶段国奥队6战全胜轻松出线,最后阶段的9强赛和韩国、巴林分在同一小组,第一名直接进入奥运会。 这时候国奥队的主教练已经换成国际足联的高级讲师英国人霍顿,朱广沪担任他的助手。单论理论水平,霍顿无疑是顶尖高手,但是他的执教却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主要是中场采用菱形站位还是平行站位。 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对于张效瑞的使用,张效瑞无疑是健力宝队中最有天赋、技术最好的球员,但是他的防守能力却是很大的缺陷。霍顿始终坚持中场由李铁和隋东亮双后腰平行站位,但多数球迷和媒体希望张效瑞出任前腰、李铁任后腰的菱形站位。和戚务生截然相反的是霍顿极其固执,就是坚持平行站位,始终把张效瑞放在替补席上作为奇兵。 九强赛正式开始后,这个小组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国奥队和韩国队之间。在和老对手韩国队的比赛中国奥队一平一负,直接决定了国奥队被淘汰。不过两场比赛中竟然3次击中门框,运气可以说差到极致了。 霍顿的执教虽然是失败的,但他还是独具慧眼发掘了年仅19岁的郑智(当时出任主力右后卫),入选国奥队可以说直接改变了郑智的职业生涯。 奥运会预选赛结束后,这些球员各奔东西,健力宝队作为一个整体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健力宝模式并不可取,融入青训才是正途 健力宝队在巴西的集训长达5年,在前后29名球员中诞生了多名国脚,李玮锋、李铁更是以主力身份出战了不久后的2002世界杯预选赛,见证了国足最辉煌的时刻,其他球员基本上也都是各队的核心球员。不过不少人认为,这些球员的成才和健力宝队关系不大,毕竟当初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即使留在国内同样也会发展得很好,而且留在国内的孙继海、张玉宁、肇俊哲等人也不差。 关于健力宝队的争议主要还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巴西的集训并没有高水平的巴西教练参加,只是相当于变了一个集训地点,意义并不大。而且这些球员也并没有展示出来多少巴西足球的韵味,和国内球员差别不大。 2、球员的产权并不明晰,健力宝为他人做嫁衣。这些球员在出国前都属于各体校、运动队,在巴西5年训练比赛的费用全部由健力宝集团承担,但是最后进入职业队时却和健力宝关系不大。虽然这期间相当于为健力宝免费做了5年广告,但从花销开支来讲健力宝是亏本的。 所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这种整队在外国集训的留洋模式了。写在最后 其实参照孙兴慜成功的经验,把15、6岁优秀的小球员送到足球先进国家的职业俱乐部一起训练比赛才是最好的办法。职业足球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竞争,通过激烈竞争脱颖而出的才是最优秀的。 只不过近些年随着资本的进入,国内球员收入大幅度增长,再也没有人愿意到国外去吃苦了。 四小天鹅没有几代的说法。只有李金羽、李铁、隋东亮、张效瑞。 想当年,中国足球界一片迷茫,从上到下没有理出头绪,不知道走什么路,该怎样走。一会欧洲风格,施拉普那都来中国淘金,没搞多久足协就被打脸。捂着脸再想别的招,弄一帮孩子去巴西集训就是足协想出的"高招"之一。于是,李金羽、李铁、隋东亮、张效瑞应四小天鹅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