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凉全身冷,两味药逼走寒气,一味散寒,一味升阳
有的人不喜欢冬天,主要是随着气温下降,手脚又冷又痛,甚至睡了一夜还不能将手脚捂热,哪怕身上穿了厚重的冬衣,也总感觉发冷,寒气往身体里灌,有时到半夜还常常冻醒,伴随夜尿频多。出现怕寒畏冷问题的人,以中老年居多,女生也不少见。
手脚冰凉,全身发冷,离不开生理因素、病理因素两大类:
生理因素:最直接的就是衣服穿少了,或者体型较瘦,生活习惯不好,或年轻时不良生活习惯引起。
病理因素:多见于贫血症、血管病变、甲减、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乱吃药引起身体损伤等问题。
而全身发冷,表现在头部、颈部、膝关节、肚子、后背总感觉有冷风侵袭,身体不温。
经常出现手脚冰凉、全身发冷的问题,从舌象看,舌质淡,舌苔薄白,从脉象看,脉沉,面色发白或萎黄,口唇失荣,眼睛浑浊,伴有头重脚轻、精神不振、睡眠不佳、肌肉松弛等问题,有的手脚发冷,从肘部以下、膝盖以下就开始了,寒证沉积已久,还会腹泻。
从病因看,有5个比较常见:
1、阳虚,阳气不足,人体四肢、五脏、六腑就失去了温暖。
2、阴盛,寒邪、湿邪累积在体内,盖过了阳气,阴寒多而伤阳。
3、气血不足,通常是气虚在先,血虚随后,无法抵抗寒气。
4、虚不受补,体内寒热失调,火往上升,水往下沉,无法交融,上热下寒。
5、肝气不足,多见于气血沉积而阳气闭塞,引起手脚冰凉和全身冷痛。
这5个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是肾阳、脾阳、心阳不足了,把阳气补上来,阳卫之气供给正常,冷痛的局面会逐步缓解。
能够迅速补肾阳、脾阳和心阳的药方和药材很多,这里说两个"良将"、"猛将"。
一个是干姜
干姜味辛、热,归脾、胃、心、肾、肺经,是中药的常见良材,张仲景的《伤寒论》,有20多个药方需要干姜撑腰,其中就有四逆汤、白通汤等千古名方。
干姜可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回阳通脉,缓痛止呕,冬季特别适用于回暖。
一个是肉桂
肉桂味辛、甘,大热,归脾、心、肝、肾经,是中药里的纯阳之品,可补火升阳,能引火归元,活血通脉,散寒止痛。
肉桂在大量方剂中有应用,如独活寄生汤、桂附理中丸等。
干姜、肉桂用来泡水喝、熬汤都可以,它们也是药食同源的药材,能助阳气快速升发,催动气血,手足冰凉、全身冷的问题慢慢缓解,但它们都是辛热的药材,阴虚、血热、实热的问题就不能用了,以免耗伤阴血。
干姜、肉桂自身也容易混淆,干姜不是生姜,是生姜干燥而成,而且是老的生姜制成;肉桂不是桂枝、桂皮,可制成粉末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