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腐败一直是官场的一颗毒瘤,从古到今,无论哪个朝代都少不了贪官的身影,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本文主人公吕梁市委常委副市长首屈一指的煤炭巨贪,被称为吕梁教父的张中生。 出生于1952年的张中生是位土生土长的吕梁人,张中生的父亲是退役军人,小时候的张中生不太喜欢学习,喜欢到处惹是生非,父亲为了让他以后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初中毕业后,便把无所事事的他通过关系安排进了中阳县粮食局做了一名保管员。 自此以后的34年张中生一直在中阳县埋头深耕,1969年中阳县粮食局保管员、历任粮站站长、粮油加工厂厂长。1983年升任中阳县食品公司经理。 两年后的1985年时年33岁的张中生升任中阳县工商局局长,正式跨入仕途。此后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 1987年升任中阳县财政局局长。 1990年刚满38岁的张中生被提拔为中阳县副县长,38岁的副县长在当时并不多见。 1993年张中生升任中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1995年任中阳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 1996年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1998年中阳县委书记。 2003年6月吕梁行署副专员、党组成员。 2004年7月吕梁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09年7月吕梁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从他的履历不难看出,一位学历仅仅是初中毕业的小伙子踏入官场后仕途上平步青云,官场上则是高歌猛进!可谓是志得意满! 学历仅初中毕业的他,历经30多年,硬是从一名粮食局保管员做到了吕梁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的位置上,毫不夸张的说,张中生堪称底层奋斗、跌跌撞撞、成就辉煌的卓越代表,从他身上看到了积极上进,不屈不挠的拚搏精神,绝对是基层工作者的好榜样。 然而,仕途升迁一帆风顺的他非但没有感激组织的提拔和培养,反而随着官职越大,权力越大,慢慢的开始产生了歪心思。 自2003年以后,吕梁市开始大力发展煤炭产业,而张中生恰好在这段时间由吕梁行署副专员升任为吕梁市政府副市长,主要职责便是负责吕梁市的煤炭和工业项目,可谓是大权在握。 那个时候,想要进入吕梁市做煤炭项目的生意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这位刚升上来的政府副市长身上,通过给张中生送礼,让他暗箱操作。 要知道,煤炭在北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而张中生任副市长的十年,又恰好是吕梁市煤炭高速发展的十年,十年期间,煤炭的价格是一涨再涨,成了名副其实的黑金子。张中生以职务之便大肆敛财,职务便利,为他人在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审批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10.4亿余元,据说他贪污的钱摞起来得有1000多米高,重量则为惊人的11.5吨,令人咋舌。贪污金额创下了历任贪官之最。 和所有贪官几乎一模一样,金钱和权力在手,剩下的便是女人了张中生包养了很多情妇,并且在很多大城市都购买了房产。此时的张中生已经只手遮天,心中早已经没有了党纪国法,视党纪国法如同无物。 可以说,张中生是所有贪官里面最狡猾的,在贪污受贿时就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为了避免组织找到他贪污受贿的证据他贪污受贿所来的房产和企业都挂在他人名下就连他的司机名下也有他的房产和企业,由此可见,张中生的心思有多么真密,可惜他的这些小心思没有用到吕梁市的发展上面,全部用到了别的地方。以至于吕梁市的百姓听到张中生被调查的消息后,满城百姓奔走相告,燃放爆竹相庆,庆祝吕梁市铲除了一大毒瘤。 张中生从2014年5月份开始接受调查,但是为何到了2018年才进行审判?原因就是张中生案件牵扯的人员项目太多,并且在接受调查期间,张中生还与同伙达成攻守同盟,故意阻碍组织调查妄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张中生之所以拒绝配合组织调查的原因就是他因为有信心,他认为不管怎么调查,都不会查到他受贿的证据。因为他早已经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自己的名下根本没有什么财产可查。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即便他把财产和房产全部转移到亲戚朋友名下,也没能逃过组织的严密调查。 党的18大以后,落马的贪官虽然很多,但就贪污数额来说,超过张中生的还真没有。 2018年3月28日,山西省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对被告人原吕梁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张中生以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张中生对判决不服,当场表示上诉,后来在死刑复核时,因为张中生检举有功,被改判为死缓,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在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对张中生受贿所得赃款赃物及来源不明财产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不足部分继续追缴。 俗话说的好,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无论你的心思多缜密,手段多么精心,只要是犯罪,就一定会有破绽隐藏的再好,也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贪污了那么多的钱,最终身败名裂。 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就是所有贪官的必然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