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宁德时代只愿意安安静静做好动力电池供应商而言,比亚迪的野心挺大,王传福不仅要做电池,还要造车,他擅长的是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这招曾经让比亚迪收获了国内新能源政策补贴的大红包,2015、2016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 可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贴的缩减,比亚迪今年销量显著下滑,在2017年第一季度就丢了冠军宝座,被北汽新能源全面超越,而北汽、上汽、东风、宝马等几大车企都是宁德时代的合作伙伴(见下图宁德时代前5大客户)。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虽然优势也很明显,可是只卖给比亚迪(比如说比亚迪秦、唐、E6),所以随着新能源汽车冠军宝座的丢失,比亚迪也丢失了国内动力电池供应量冠军。 真锂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已经占据了汽车动力电池25.8%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江湖地位下,市场份额下滑至17%,位居市场第二; 在"烧钱"补贴红利日渐褪色之后,两大电池巨头怎样近身肉搏?比亚迪又有着什么样的打算?要知道,一旦宁德时代成功地登陆创业板,那么融资扩产后将对比亚迪电池带来极大压力。 "分拆动力电池部门!"早前,就有消息传出王传福要分拆比亚迪汽车电子业务部门(第二事业部),将其生产的磷酸铁锂以及三元电池面向市场所有车企供货。坚持垂直整合的王传福终于打破封闭,不得不向市场开放。 但这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此前宁德时代与上汽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一方负责动力电池生产,一方负责模块系统开发,动力电池企业与车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一些动力电池厂商则干脆把配套工厂建在了车企的周边。所以比亚迪要想挤进供应链体系,需要花上一些功夫。 能不能杀出一条血路,重回动力电池冠军宝座,这对比亚迪是个极大的考验。 我接触过一些比亚迪总部人员,可以说比亚迪公司以电池起家,后来雄心勃勃收购汽车厂,快速开始造车事业。但是总体来看比亚迪战略有点小家子气,后期就有点固步自封了。 未来电动汽车拼的是电池技术,而电动车的电池技术现在主要是锂电和铁电两种。比亚迪一直发展的是单体铁电池,基础十分强,但是后续发展貌似不足;锂电是这十年来发展的主方向,未来潜力估计也会超过铁电。 比亚迪仗着早期电池经验基础很早造出来续航可达400公里的电动汽车,但是在那以后鲜有听到比亚迪新电池技术的突破,也就很难在电动车领域有什么新突破了。 未来左右电动车趋势的核心就是电池技术。比亚迪依托电池先发优势反而最近几年有点落伍的征兆。期盼比亚迪能够加大研发投入,研发适应未来需求的电动车电池,才不会被时代快速抛弃! 首先说宁德时代把比亚迪赶下王座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宁德时代专门做动力电池,在这个方向专业而强势,研发人员超过了2000名。它的动力电池技术指标在国内是名列前茅的,自然受到市场欢迎。 第二,则是比亚迪自己作死。比亚迪的动力电池,长期以来只供应自家的汽车,并不对外开放(当然之前出于价格、技术机密、竞争关系等问题,其他企业也不一定要。但是后来电动车缺电池)。而且其在能量密度较低的磷酸铁锂方向守得太久,乘用车市场爆发出对三元锂的强烈需求时,比亚迪的封闭和技术路线选择问题,严重制约了他家扩大市场。 所以宁德时代的上位也是顺理成章。 那么比亚迪要怎么应对呢,其实比亚迪已经给出回答了: 1、拆分动力电池业务。今年第一季度的时候,比亚迪锂电事业部副总经理沈晞就透过风,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业务拆分预计在今年年底或者2019年初完成。 2、在自家的乘用车上,积极转向三元锂电池。今后比亚迪所有的纯电动车,搭载的都会是三元锂电池。比如今年的比亚迪元EV,以及后续会上市的新一代纯电动唐。 3、在电池对外上走出第一步,今年7月5号与长安成立动力电池合资工厂。投资50亿,总规划产能10Gwh。这次合资之后,想必比亚迪与其他车厂的合作也会加速。潜在的合作伙伴可能有长城。 另外,比亚迪相较于宁德时代,也没有想象中弱势。那么根据第一电动的数据,比亚迪在今年4月以1.34GWh的动力电池装机量,短暂实现了对宁德时代(当月装机量1.27Gwh)的反超。 日后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在动力电池上的大战,还会打很久。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宁德时代2017成绩单 根据宁德时代最新的招股书,2017年其装机11.84GWh,营业收入199.97亿元,同比增长34%。净利润39.72亿元,同比增长31.4%。 在国内,宁德时代早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老大(2017中国市场销量如下表)。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销量,宁德时代已经远远超过了比亚迪。比亚迪怎么办? 作为对宁德时代这个后起之秀的回应,比亚迪在去年八月份将自己的动力电池部门拆分出来。 由之前几乎完全闭合 的生产链条转为开放了自己的供货体系, 也就是其所生产的磷酸铁锂及三元锂电池将面向市场所有车企供货。 另外一方面,比亚迪加大了对方形电池的研发,同时也积极布局软包电池 。 比亚迪建立了从矿产,到原材料研发,电芯,模组BMS,电池包以及最后回收全闭合产业链。 最后再提一下,比亚迪从2002年开始研究磷酸铁锂电池,也是第一个将电池成功应用在量产汽车的企业。 比亚迪一路走来,可谓艰辛,如今面临挑战,已经做出了转型。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究竟谁能够成为新能源电池行业的执牛耳,我们拭目以待。 技术·原创·精致·有趣 汽车圈儿的清流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汽车人参考",获取更过精彩原创文章 一家以融资滚动发展的公司,目前来说将来如何还要看谁的发展更好,短期上就看谁能更早点量产固态锂电池技术,至于其他的,在盐湖锂提取上走的更进一步的比亚迪更占优势 而且两家也没什么好比的,宁德是资本型,以一项技术为基础高速扩大规模,比亚迪是技术型企业,更看重新能源整体产业的发展,两个企业的风格并不一样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先把两家的背景做一个简单对比。比亚迪的王传福1995年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旗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辞职开始创业,到2019年已经有24年的电池创业经验,2002年收购原西安秦川汽车公司进入造车领域,同时着手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并于2005年面世第一款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后一直占据动力电池老大位置直到2017年。宁德时代的曾裕群1999年从全球最大的独立硬盘磁头供应商SAE旗下东莞新科磁电厂辞职后创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主要从事3C方面的电池,于2004年获得苹果的大额订单,此后名声大噪越做越大,当然这中间最遗憾的当属把公司卖给了日本TDK,但是公司的经营权还是在曾裕群手上。ATL在3C领域到现在还是保持全球第一的软包出货。2011年曾裕群创建了宁德时代(CATL),2015年ATL独立出来成立了纯中资的CATL,所以说宁德时代虽然成立仅8年,但是从ATL上积累的技术还是大部分都遗传到了CATL上,理论上讲,CATL有20年的锂电池领域研发经验。 其次,分析二者的优越点。比亚迪由于燃油车的过去给人一种很low的印象,虽然新能源汽车做得很好。好在价格还算便宜,在中国市场能够有很好的市场。比亚迪的三电技术非常好,已经迭代了好几代。最后一点,比亚迪能够很好的权衡动力电池和整车的设计,从而达到性能最优,成本最高。宁德时代有很多黑科技,技术储备足,电池方面的专家大部分都是从ATL转移过来,所以技术牛逼,相比比亚迪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宁德时代产品售价过高,主要原因是为了准求高利润导致很多整车厂对齐非常不满意。最后一点,宁德时代不做整车导致电芯给到整车厂后集成不好出了一些安全问题,最近蔚来自然事件的声明应该也能看出一些猫腻。 分析了背景和优缺点后我们就能得出一些针对性的结论了: 1.独立动力电池公司上市 ,这一点已经有在做。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可能还是有一些后怕,但是自身技术被窃取或者市场上有竞争关系。所以,我觉得BYD应该是海外市场和高端客户入手,这样可以避开与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而找到突破口,突破以后其它客户的顾虑会被慢慢打消。比亚迪现在已经拿到法国PSA的定点,同时又于丰田成为合作伙伴。 2.成立单独的电池品牌 ,作为中国90以前一辈有点钱的谁愿意买比亚迪?所以品牌很重要,我觉得比亚迪在品牌运营比较差,估计钻研技术去了,到现在都还只是一个比亚迪品牌,看看吉利的运营能力就知道了,几何、领克,就连吉利都在升级品牌价值。 3.打包三电技术一起出售或者服务 。国内整车厂现在的三电都还是一塌糊涂,比亚迪最新的e平台应该能领先一两代,所以还是会有很多整车厂觊觎比亚迪的技术。IGBT作为新能源汽车除电池外最重要的产品,国内整车厂只有比亚迪能够量产,未来会有很大的需求,特别是现在贸易战打得这么火,搞不好哪天日本就把IGBT限制出口中国了。 汽车季来回答这一个问题,欢迎关注汽车季,专业解答各种汽车问题,提供最新汽车资讯。 本人之前在比亚迪供职过几年,从以前的第九事业部(做手机代工)到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体来看对比亚迪业务构成比较了解的。 首先应该说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是两个核心业务不一样的企业。宁德时代只专注于做电池,而比亚迪虽然以电池起家,但重心以逐步转移,多元化发展,业务十分广泛,目前拆分出了五个业务板块,分别为电子设备,电池,乘用车,商用车以及云轨,拥有比亚迪电子(H股)和比亚迪(A股)两个上市公司。 近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大增,而比亚迪专注于垂直整合,电池优先供应内部需求,包括轿车、SUV和电动客车,也逐渐供应到物流车中。同时比亚迪的电池没有向其他汽车厂家开放供应,因此比亚迪电池的客户比较有限,也导致总体市场份额有限,但这个绝不是技术的因素,虽说之前以磷酸铁锂为主,但三元锂电池比亚迪也是拥有较强的技术的。 正是这个原因,比亚迪电池业务在2017年单独拆分,同时开放合作,向其他汽车厂家开放。而宁德时代在资本的裹挟下,快速前进,由于比亚迪电池不对外供应,基本没什么竞争,因此宁德时代成为大部分车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成长为电池领域的独角兽,但是业务比较单一。 未来随着比亚迪的电池业务开放,加上比亚迪拥有成熟的电机、电控技术,应该会有更多的车企成为比亚迪电池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而电池市场也将竞争更为激烈,电池的成本也将会有大幅度的降低,这样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客户都是好事情。 最后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也会回升,行业第一也将交替变化。 新能源汽车电池是能让汽车排放低,但如何解决新能源汽车所更换下来的电池回收问题?电瓶这东西深埋会污染土地,焚烧会污染空气,电解液又无法再回收利用。那污染不是一时的,是永久的。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仍然庞大,但差距非常明显。从2019H1动力电池市场数据来看,宁德时代(CALT)装机量13.6GWh,市场份额45.5%,稳居第一;比亚迪(BYD)装机量7.4GWh,市场份额24.5%,位列第二;两大龙头合计市占率高达70%。2019H1进入行业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还有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多氟多等。前十家企业总装机量26.38GWh,市场占比88%。我们认为,由于汽车产品的特殊性,第三方配套的小型动力电池企业发展困难,行业整合在即。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网站 www.hanghangcha.com) 动力电池真正洗牌是20年,电动汽车补贴全面取消,国际电池巨头都在等着,现在补贴就是不公平竞争。新能源车爆发增长,竞争大了,到时候比亚迪的车更加不好卖,电池还能拿给谁?大家可以选择的太多了,松下,lg,三星。至于宁德时代,能不能达到国际巨头的水平就不好说咯,现在还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