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的三处摩崖造像中,石笋山规模最大,造像最多,内容最丰富,保存也最完整。 离开花置寺,在大山里行进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终于看到了一小片平地和一条陡立的阶梯,阶梯边赫然立着石笋山造像的国保碑。于是在这片平地上停车,然后大口喘息着快速爬上阶梯。 上面是一个尚未修建完成的寺庙,穿过寺庙,向对面山上极目眺望,满崖壁的窟龛和栈道告诉我:跋山涉水而来,这里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石笋山造像果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不仅有佛传故事、净土变、释迦大像、无量诸佛、天王力士、飞天舞乐,还有众多窟龛里雕刻着殿宇塔幢、楼阁亭台、桥池船舫、花鸟藤蔓……等等,一幅幅盛唐时代理解的西天世界画面展示在山崖上,让我们穿越一千三百多年的时空,看到彼时飘逸的宗教形象、瑰丽的宫殿风采和卓越的工匠技艺。 造像在整个山崖中分为两段,南段从大佛开始呈单层横铺,一龛挨着一龛,整齐有序,龛龛精美绝伦。大佛北段被栅栏截断而且锁住,从栅栏外不仅可以看出有上下两层窟龛,而且可以直观判断出窟龛更完整和更精美。可惜没有角度能够越过栅栏与之直面相向,我只能把更多的关注力转移到大佛窟里。 大佛龛的大佛为坐像,通高8米多,两侧的胁侍菩萨丰腴圆润、璎珞华丽,带着盛唐气象。大佛像身后的两边岩壁,雕刻着十个小弟子们头挨头挤在一起听法的情形。 据题记记载,石笋山造像开凿于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现存窟龛三十多龛,造像一千两百余尊,都在四十米高的山岩上,而且山势雄踞,层峦叠嶂,人迹罕至。这令我不禁生出疑问,为什么会在这样荒僻的大山里出现了一项这么伟大的工程?"度娘"告诉我:石笋山在唐及唐以前已经是成都经大邑、邛崃至芦山、雅安直至云南、海外的一条重要通道。 ——原来如此啊!这就可以理解了。时光正值安史之乱平定后不久,地点正值南北通行的大道上。于是,过往的商贾们必是请来顶级的工匠,把他们对天下太平、苍生平安、风调雨顺、今世来生……的祈福和祝愿等等,都刻在这一岩壁的窟龛里了。